网络风波平息后没两天,小区公告栏贴出了一张崭新的通知:为促进邻里和谐,丰富社区文化生活,物业将举办“金秋邻里茶话会”,届时将有茶点供应,欢迎各位业主踊跃参加。落款是物业服务中心,还盖着红章。
通知写得四平八稳,但李清风在巡逻时看到这张通知,目光在上面多停留了几秒。在他的感知中,这张普通的A4纸上,除了淡淡的油墨味,还萦绕着一丝极其微弱的、带着“组织”、“观察”意味的精神力残留。这残留并非针对特定个人,更像是一种广域、低强度的信息采集场的“余味”。
“呵,换汤不换药。”李清风心中了然。这所谓的“茶话会”,恐怕又是特殊部门的手笔,想借助这种集体活动,在更自然放松的环境下,观察小区居民,尤其是他、苏晴、林浩这几个“重点关注对象”的互动和表现。手法比之前那些试探要高明和隐蔽得多,几乎融入了日常。
茶话会当天下午,小区中心广场的凉亭和周围空地被精心布置过,摆上了长条桌,铺着干净的白桌布,上面放着水果、点心、瓜子和冒着热气的茶水、咖啡。音响里播放着轻柔的背景音乐,气氛营造得相当不错。
不少业主被吸引过来,以大爷大妈和带小孩的家长为主,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喝茶聊天,孩子们则在旁边追逐嬉戏,倒也显得其乐融融。
李清风作为保安,自然要在现场维持秩序,提供协助。他穿着笔挺的保安制服,穿梭在人群中,时而帮老人端茶,时而提醒跑闹的孩子注意安全,时而弯腰捡起掉落的垃圾,动作熟练自然,表情温和,完全融入了这社区活动的氛围。
实习生赵明也在一旁帮忙,他今天没穿工装,换了身休闲服,显得更像个普通大学生志愿者。他手里端着个果盘,眼睛却像雷达一样扫视着全场,尤其是李清风、苏晴(她也受邀前来,正在给几位老人量血压)和林浩(被他妈硬拉来“感受社区温暖”,正无聊地玩手机)所在的方向。他体内那丝微弱的能量和隐藏在纽扣里的微型探测器,正全力运转着,记录着每一个细节。
在李清风的感知中,整个广场上空,仿佛笼罩着一张无形而稀疏的“感知网”,这张网由多个微弱的精神力节点构成(包括赵明和几个伪装成业主或志愿者的“观察员”),正在悄无声息地采集着现场的声音、影像、乃至微弱的生物电和情绪波动。
“还真是……煞费苦心。”李清风心中暗笑,面上却不动声色。他像个最称职的保安,走到苏晴旁边,帮她维持了一下排队量血压的秩序。
“李师傅,麻烦您了。”苏晴抬头对他笑了笑,阳光下,她周身那莹润的气息似乎更加明显,几位正在接受她检查的老人,都感觉格外舒心放松。
“应该的。”李清风点点头,目光扫过苏晴的手指,在她触碰到一位老人的手腕时,他能“看”到一丝极其淡薄、充满生机的能量,正自然而然地顺着她的指尖,温和地滋养着老人的身体。这并非苏晴主动施为,而是她体质自然散发出的效果。
这一幕,自然被赵明和他的“同事们”精准捕捉,探测器上的数据再次出现了微小而持续的波动。
李清风又溜达到正对着手机屏幕傻乐的林浩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别老玩手机,多跟邻居们聊聊天。”
林浩抬起头,看到是李清风,下意识地摸了摸口袋里的“镇煞石”,嘿嘿一笑:“李哥,我这不是在‘神识’扫荡,看看有没有潜在的古玩卖家嘛!” 他这话本是玩笑,但听在那些“观察员”耳中,结合他之前的行为,却多了几分耐人寻味的意味。
李清风无奈地摇摇头,走开了。他能感觉到,林浩身上那块石头散发出的微弱“不动如山”道韵,正无形中影响着周围一小片区域,让那几个试图靠近观察林浩的“观察员”,下意识地感到一种莫名的“阻滞感”,仿佛靠近一块磁铁的同极,很难真正融入他的气场进行深度感知。
茶话会进行到一半,主持人(一位物业工作人员,但李清风感知到他也是“节点”之一)提议玩个小游戏——“邻里默契大考验”,邀请几对邻居上台,回答关于对方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问题。
不出所料,主持人“随机”点到了李清风和苏晴,以及林浩和他旁边一位被临时拉来的、一脸懵的年轻女业主(实则是另一位观察员)。
台上,李清风和苏晴并排站着。主持人问苏晴:“苏医生,您知道李师傅平时最爱喝什么吗?”
苏晴想了想,不太确定地说:“好像是……茶?我看他岗亭里有个茶杯。”
李清风配合地点点头,心里补充:“冰枸杞水也算茶的一种吧,养生茶。”
主持人又问李清风:“李师傅,您知道苏医生最喜欢什么颜色吗?”
李清风目光平静地扫过苏晴的白大褂和她偶尔会戴的一条淡蓝色丝巾,语气笃定:“白色,或者淡蓝色,干净,像她这个人。”
台下响起善意的笑声和掌声。苏晴有些不好意思地抿嘴笑了笑。
这简单的互动,在赵明等人的探测器里,却是另一番景象:当李清风说出“干净,像她这个人”时,苏晴的生命场活跃度有极其短暂的、和谐的共振提升,而李清风周身那原本平静无波的气息场,也泛起了一丝难以解析的、类似“赞赏”或“肯定”的微妙涟漪。
轮到林浩那边,就显得有些滑稽了。主持人问女“业主”:“您知道林先生对什么最感兴趣吗?”
女观察员努力扮演着邻居角色:“呃……应该是……运动?”(她调查显示林浩偶尔去健身房)
林浩立刻摇头,抢答:“错!是古玩!捡漏!一夜暴富!”
台下哄堂大笑。主持人忍着笑问林浩:“那您知道这位……王小姐,是做什么工作的吗?”
林浩挠着头,看着身边这位“陌生”女邻居,憋了半天:“看气质……像是……搞文艺的?”
女观察员(实际身份是某研究所数据分析员):“……我是做数据分析的。”
台下笑得更厉害了。
这搞笑的一幕,反而冲淡了之前那微妙的观察氛围。李清风站在台上,看着这一幕,嘴角也微微勾起。他用只有自己能听到的声音低语:“有时候,真实,就是最好的伪装。”
游戏在欢声笑语中结束。茶话会也接近尾声。业主们开始陆续散去,互相道别,气氛融洽。
李清风和物业同事一起收拾着场地。赵明走过来帮忙,眼神复杂地看了李清风一眼,欲言又止。他今天收集到的数据,充满了矛盾:李清风看似普通,却总能在关键时刻展现出难以解释的洞察力(如准确说出苏晴喜欢的颜色)和影响力(如对林浩的提醒,对现场氛围无形的把控);苏晴的体质异常确凿无疑;林浩则像个被无形力量保护的“幸运儿”。这一切,似乎都以李清风为某种核心,但又找不到任何直接的证据。
“李师傅……您觉得今天这茶话会怎么样?”赵明最终还是忍不住开口试探。
李清风将一摞一次性纸杯扔进垃圾桶,拍了拍手,语气平常:“挺好的,大家聚聚,聊聊天,增进感情。就是下次瓜子可以买原味的,五香的有点咸,老人吃多了不好。”
赵明:“……” 他看着李清风那一本正经讨论瓜子的表情,再次陷入了深深的自我怀疑。
收拾完毕,人群散尽,广场恢复了宁静。夕阳给地面铺上一层金色。
李清风拿起绿色喷壶,给凉亭旁的花坛浇了浇水,也算是给这次“被观察”的社区活动画上一个自然的句号。
滋溜—— 回到岗亭,一口冰枸杞水下肚。
他翻开《物业服务标准化管理手册》,找到“社区文化活动组织与实施”章节,在上面批注道:“活动形式可多样化,但需注重内容实质,避免流于形式。细节决定成败,如茶点口味需考虑不同年龄段业主需求。”
对于李清风而言,无论对方是网络水军还是特殊部门的观察员,无论手段是造谣还是茶话会,本质上都是试图窥探和干扰他守护的这片天地的平静。
而他,只需以不变应万变,做好他的本职工作——一个认真负责、有点小细心、爱喝枸杞水的普通保安。
毕竟,真正的强大,从来不需要张扬。
---
(第214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