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读书屋 通过搜索各大小说站为您自动抓取各类小说的最快更新供您阅读!

第一百零五章 归墟的坐标

戈壁的晨雾是被一种极细微的震动唤醒的。

天刚蒙蒙亮时,雾还像未凝固的奶浆,把发射塔的钢架泡成模糊的银灰色剪影。星槎预热的气流起初只是舱体缝隙里渗出来的一缕缕淡白,带着金属被烘烤后的温吞气,贴着沙面慢慢淌。后来气流渐盛,像有只无形的手在雾里搅动,先是把最贴近星槎的雾层撕开一道细缝,露出舱壁上冷凝的水珠——那些水珠在气流拂过时簌簌滚落,砸在合金地面上,声音轻得像春蚕啃叶。

陈景明是被这声音惊醒的。他趴在驾驶舱的观测台上打了个盹,额头还抵着冰凉的舷窗,窗上凝着的霜花被他的呼吸烘出一小片透明。他揉了揉眼睛坐直时,正看见那道雾缝在气流里慢慢拓宽,像宣纸被墨汁晕染的边缘。气流带着星槎核心预热的特殊频率,不是引擎的轰鸣,是一种低沉的嗡,像大提琴最低的弦在胸腔里共振,把雾里的沙粒都震得微微发亮——那些沙粒是石英砂,在气流掀起的微光里,每个颗粒都折射出细碎的虹彩,像撒了一把碎星子在雾里。

“奇怪。”他低声自语,伸手摸了摸观测台的金属边缘。指尖触到的不是预想中的凉,是带着搏动的温,像触摸某种大型生物的皮肤。这温度不对,星槎预热系统的常规参数里,舱体表面温度应该稳定在18.3c,与石峁遗址的年平均温度一致,可现在指尖下的金属却在缓慢升温,每升0.1c,那低沉的嗡鸣就会变个调门。

他转头看向驾驶舱角落的储物格时,晨雾恰好被一股更强的气流彻底撕开。朝阳的第一缕光从撕开的雾隙里射进来,斜斜地打在储物格的玻璃盖上,把里面的璇玑铜盘照得半明半暗。就是这道光,让他看清了铜盘的异常——不是静止地躺在凹槽里,而是以一种极缓的幅度在动。

不是左右摇晃,是上下微颤。像有颗心脏在铜盘深处跳动,每颤一下,铜盘边缘的玉牙就会轻轻磕碰到储物格的软质合金内壁,发出“嗒”的一声轻响。这声音太细微了,若不是晨雾散尽后舱内突然安静,若不是他耳力因常年辨听器物纹路而格外敏锐,根本不可能捕捉到。

陈景明放轻脚步走过去,膝盖在金属地板上压出轻微的吱呀声。他蹲在储物格前,鼻尖几乎贴着玻璃盖,视线与铜盘保持水平。这才发现那颤动绝非机械共振——星槎的预热震动是规律性的正弦波,而铜盘的颤动感却带着某种“呼吸感”:颤七下,停半秒,再颤七下,停顿的间隙里,铜盘的温度会短暂回落0.2c,像人呼气时胸口的起伏。

“七次……”他的手指无意识地在玻璃盖上点着,数到第七下时突然顿住。这个数字像根针,刺破了记忆里的某个尘封角落。他猛地直起身,后腰的旧伤因动作太急而抽痛了一下,他却顾不上揉,踉跄着扑到堆满古籍拓片的工作台前,翻找那本蓝皮笔记本。

笔记本第三十七页,是他五年前在石峁遗址整理玉璋数据时记的:“北斗七星会合周期:每七次周日运动后,斗柄指向重合一次,周期约合7.43地球日。石峁祭台石板刻痕:每七道为一组,间距误差<0.1mm。”旁边画着个潦草的示意图,七道刻痕组成的弧线,与此刻铜盘颤动的轨迹重叠在一起。

他拿着笔记本冲回储物格前,指尖在玻璃盖上跟着铜盘的节奏轻点。七次颤动的时间间隔,正好与他当年记录的北斗会合周期吻合——第一次颤动到第七次颤动的时长,换算成小时,是178.32小时,与7.43地球日分秒不差。更让他头皮发麻的是,每次颤动的幅度都在变化:第一颤极微,像蝴蝶点水;第七颤最明显,铜盘边缘的“归”字几乎要贴到玻璃盖上,仿佛在用力想挣脱什么。

这不是巧合。守契人在铜盘里编入了北斗的韵律,让这块四千年的青铜器,像颗随着星象呼吸的心脏。

就在他屏住呼吸数到第三组颤动时,铜盘边缘的“归”字突然亮了一下。不是反射的阳光,是字本身在发光。那“归”字的竖画顶端,原本被铜锈填满的细小凹痕里,渗出了一点极细的金线——细得像蚕丝,在晨光里泛着柔和的金红,不是纯金的冷亮,倒像掺了赤铁矿粉末的颜料,带着戈壁沙土的暖色调。

金线渗出的速度慢得惊人。陈景明盯着看了足足三分钟,那金线才从竖画顶端蔓延到中间的弯折处,像溪水在石缝里缓慢渗透。他忽然想起年轻时在洛阳古墓里见过的血沁玉——玉璋埋在棺木旁,尸液渗入玉纹,形成暗红色的丝缕,与此刻的金线有着惊人相似的流动感。只是这金线更“活”,在弯折处会微微停顿,仿佛在试探方向,然后才顺着笔画的凹槽继续蔓延。

他从口袋里摸出放大镜,镜片抵住玻璃盖。透过镜片,能看清金线的内部结构:不是连续的线条,是无数细小的金粒在流动,每个金粒都在旋转,旋转的方向与北斗斗柄的转动方向一致——顺时针,像地球自转的轨迹。金粒碰撞时会发出几乎听不见的嗡鸣,频率与铜盘的颤动完全同步,像是无数个微型齿轮在咬合转动。

当金线终于爬满整个“归”字时,铜盘的第七次颤动恰好落下。随着这一颤,所有的金线突然从“归”字的笔画末端涌出来,像决堤的水流,顺着璇玑玉牙的凹槽向四周漫延。七枚玉牙,七条金线,在储物格底部的软质合金上开始编织——不是杂乱无章的蔓延,是有规律的交织:天枢玉牙的金线向东延伸,天璇玉牙的金线向西,天玑的向北,天权的向南,玉衡、开阳、摇光的金线则斜向交织,形成细密的网格,像蜘蛛在按照星图结网。

陈景明的心跳开始跟铜盘的颤动同频。他看着那些金线在网格里慢慢勾勒出星点:起初是模糊的光斑,随着金线不断汇聚,光斑逐渐清晰,变成一个个带着芒角的星。他认出了北斗七星的位置——天枢星的光斑最大,泛着橙黄,天权星的光斑最亮,带着银白,与他夜观天象时看到的完全一致。但金线没有止步于北斗,它们继续向外扩散,在储物格的边缘勾勒出更遥远的星群。

猎户座的腰带三星被织成一条直线,天狼星的光斑带着淡蓝,连南十字座的十字形都清晰可辨。陈景明数着星点的数量,不多不少,正好是二十八颗——对应着中国古代的二十八星宿。每条金线在星宿间穿梭,形成的连线恰好是《步天歌》里记载的“三垣”边界,紫微垣、太微垣、天市垣被金线框成三个同心圆,像宇宙的年轮。

就在他以为星图即将完成时,所有的金线突然向中心汇聚。二十八星宿的光斑渐渐暗淡,唯有盾牌座δ星团的位置,金线越聚越密,最终凝成一个核桃大小的红点。那红点不是静止的,在微微闪烁,闪烁的频率与铜盘的七次搏动完全一致:七次快闪,一次长亮,像某种宇宙级的摩尔斯电码。

陈景明把放大镜对准那个红点。透过镜片,他看见红点的中心有个极小的螺旋——与玛雅竖井坍塌时卡洛斯拍到的螺旋纹一模一样,螺距2.3光年,正好是盾牌座δ星团到暗物质通道入口的距离。螺旋的每一圈上都刻着细小的刻度,他数了数,正好是48道——四万八千年,守契人活动的年代。

“是警告,还是坐标?”他喃喃自语,指尖在玻璃盖上轻轻摩挲。就在这时,星槎的预热气流突然变了节奏,舱内的嗡鸣升高了一个调门。储物格里的金线星图突然剧烈闪烁起来,盾牌座δ星团的红点瞬间变得刺眼,像烧红的烙铁,把“归”字的笔画映得通红。

陈景明猛地抬头,看向驾驶舱的穹顶。刚才还被晨雾遮蔽的天空已经放晴,北斗七星清晰地悬在东方的天幕上,斗柄正好指向星槎的航向。他忽然明白,璇玑铜盘的搏动不是简单的星象模拟,是守契人埋下的“宇宙闹钟”——当星槎的航线与北斗的方位重合,当盾牌座δ星团进入最佳观测角度,这颗青铜心脏就会苏醒,用金线织出前路的图景。

那红点的闪烁越来越急,像在催促。陈景明低头看着铜盘上的“归”字,此刻那字已经被金线浸透,笔画里的金粒旋转得越来越快,几乎要化作一道光。他忽然想起父亲笔记里的一句话:“石有脉,脉通星,星动则石鸣。”原来不是虚言,这璇玑铜盘就是块通星的“活石”,它的脉动连着北斗的运转,它的金线织着宇宙的坐标,而那闪烁的红点,是四万八千年前的守契人,隔着时空递来的一张船票。

晨雾彻底散尽了,朝阳把戈壁染成金红。陈景明站起身时,发现自己的指尖不知何时已被玻璃盖的温度烘得发烫。储物格里,金线星图上的红点终于稳定下来,在盾牌座δ星团的位置凝成一颗静止的红星,像枚图钉,把未知的前路钉在了这方寸之间的星图上。

他知道,该叫醒林薇和周砚了。有些东西,已经等了四千年,不能再等了。

“是警告。”林薇的声音从驾驶舱传来,她握着黑曜石的手心已被汗水浸湿,星槎主控屏幕上,盾牌座方向突然出现一片弥散的紫色星云,“哈勃望远镜三个月前的观测数据里没有这片星云,它在快速膨胀,按当前速度,会正好挡在我们的原定航线上。”

周砚的手指在控制台上翻飞,调出星槎自带的深空扫描图像。与哈勃数据不同,星槎扫描到的星云内部有无数细丝状结构,这些细丝的分布规律与璇玑铜盘背面的同心圆刻痕完全一致。“不是自然形成的。”他放大其中一段细丝,发现其横截面呈现完美的六边形,“是人工造物,可能是某种星际防御系统,或者……”他顿了顿,看向陈景明,“是守契人留下的路标。”

陈景明突然想起父亲笔记里的另一段话:“玉璋注水,纹现北斗,旋三圈则紫雾生,掩摇光星。”当年他以为是迷信的记载,此刻看着屏幕上的紫色星云正好遮蔽了摇光星的观测轨迹,后背瞬间沁出冷汗。“旋三圈……”他转身将手按在储物格上,“璇玑铜盘需要转动三圈,这是启动星云解密程序的指令。”

林薇转动手腕,驾驶舱内的黑曜石“车辖”随之转动,璇玑铜盘在储物格里同步旋转。第一圈转动时,星图上的紫雾开始退散,露出星云核心的三颗蓝矮星;第二圈转动时,蓝矮星的光芒突然按斐波那契数列闪烁,亮暗间隔形成摩尔斯电码;第三圈结束的瞬间,摩尔斯电码突然转化为一行甲骨文,投射在穹顶的星图上——“归墟在左,烛龙为引”。

“归墟!”陈景明的声音带着颤抖,他从背包里翻出那卷泛黄的《山海经》拓片,“《大荒东经》里说‘东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国,少昊孺帝颛顼于此,弃其琴瑟’,这里的‘大壑’就是归墟。古人说归墟是众水所归之地,其实是暗物质通道的出口坐标!”他指着拓片上少昊的画像,画像手中的琴瑟弦数是七根,与璇玑玉牙的数量完全相同,“弦长比例是3:5:8,对应着三颗蓝矮星的质量比,这是在告诉我们,归墟的位置需要用这三颗恒星的引力透镜效应来定位。”

周砚立刻将三颗蓝矮星的参数输入星槎的引力计算模型。当模型运行到第183秒时,屏幕上突然弹出一个动态坐标,坐标的漂移速度与地球自转完全同步。“是动态坐标。”他盯着屏幕上跳动的数值,“就像在流动的河水里用浮标定位,必须时刻修正地球和恒星的相对运动。”更惊人的是,坐标的误差修正值显示为0.0003弧度,这与石峁玉璋中空管道的倾斜角度完全一致。

卡洛斯的全息投影突然出现,背景是尤卡坦半岛的日出,他手中举着一块刚从石灰岩中敲出的水晶,水晶内部包裹着气泡,气泡的分布形成了与紫星云细丝相同的六边形结构。“玛雅人的‘玉米神之血’其实是水晶里的气泡。”他将水晶对着太阳,折射出的光斑在地面组成“归墟”二字的篆书,“气泡的密度变化周期是260天,正好是玛雅神圣历法的周期,他们用这个记录归墟坐标的变化规律。”

林薇的鱼符突然发烫,她低头看见鱼符表面的鳞纹正在重组,形成一个从未见过的星图——星图中央的漩涡状图案与紫星云的核心结构完全吻合,漩涡边缘标注的七个小点,正是那三颗蓝矮星与北斗七星中四颗星的连线交点。“是导航修正图。”她将鱼符贴近主控台,星图立刻被导入系统,“守契人知道我们会遇到这片星云,所以把修正路线刻在了鱼符里,需要同时用北斗和蓝矮星定位。”

陈景明注意到星槎的龙骨光纹开始呈现螺旋状流转,与石峁祭台石板上的螺旋纹如出一辙。他数着光纹的圈数,正好是27圈——与月球绕地球公转的周期相同,也与父亲笔记里玉璋螺旋纹的圈数一致。“27是关键数字。”他翻开笔记本,指着其中一页的计算公式,“这是守契人计算的‘引潮力共振周期’,当地球、月球、三颗蓝矮星连成直线时,引潮力会在归墟处形成能量漩涡,星槎需要借助这个漩涡才能安全穿出暗物质通道。”

周砚调出星历表,发现下一次五体连线将出现在星槎预计抵达时间的前72小时。“误差不超过15分钟。”他看着屏幕上的倒计时,“守契人不仅计算了坐标,连抵达时机都精确到了小时,这需要掌握太阳系和盾牌座δ星团的长期轨道参数,计算量相当于现在最先进的超级计算机连续运行十年。”

星槎的通讯系统突然接收到一组微弱的信号,信号源显示为石峁遗址的方向。周砚将信号放大解码,屏幕上出现了石峁祭台的实时画面——考古队员在清理祭台时,发现中央凹槽里的陨石正在发光,陨石表面的气泡排列成与紫星云相同的六边形,每个气泡里都能看到微小的星图,像是把宇宙缩微在了石头里。

“是地面信标。”陈景明看着画面里的陨石,突然想起二十年前发掘时,这块陨石的重量总在细微变化,正午时比子夜时重0.3克,“这不是陨石,是守契人埋下的‘地核共振器’,它的质量变化与地核自转周期同步,能向星槎发送地球的实时方位信号,相当于给远航的船发送灯塔坐标。”

林薇的意识突然与星槎产生了某种奇妙的连接,当她闭上眼,能“看见”星槎的能量流正顺着那些合金管道涌向船体各处,在每个节点形成细小的漩涡,这些漩涡的旋转方向与紫星云的螺旋方向完全相反。“是排斥力场。”她睁开眼,黑曜石车辖在掌心微微发烫,“星云里的细丝带有强磁场,星槎正在生成反向磁场,就像同极相斥的磁铁,我们能‘漂’过这片星云。”

周砚立刻检测星槎的磁场强度,发现其变化曲线与璇玑铜盘的转动角度呈完美的正弦函数关系。“璇玑在控制磁场。”他看着屏幕上的函数图像,“每个玉牙对应一个磁场强度档位,转动铜盘就是在调整排斥力的大小,守契人把复杂的磁场控制简化成了类似‘方向盘’的操作。”

卡洛斯传来的水晶气泡分析报告里,藏着更惊人的发现。气泡中包裹的气体成分与星槎推进器喷出的淡蓝色气流完全一致,都是氦-3与某种未知惰性气体的混合物,而这种未知气体的光谱特征,与陈景明在洛阳古墓龟甲上发现的辐射频谱完全吻合。“是‘烛龙’的气息。”卡洛斯的声音带着激动,“玛雅石刻说烛龙‘衔火精以照太阴’,火精就是这种气体,它能在暗物质通道里发光,为星槎指引方向。”

陈景明突然明白“归墟在左,烛龙为引”的真正含义。他将璇玑铜盘从储物格里取出,翻转到背面,用激光笔照射最内侧的同心圆刻痕。在激光的照射下,刻痕里浮现出一行极小的蝌蚪文,翻译过来是:“左旋三圈,得见烛龙;右旋三圈,归墟自现。”“左旋是调整磁场穿过星云,右旋是启动烛龙气体发光。”他转动铜盘演示,“守契人用最简单的方位词,把生死攸关的操作写进了口诀。”

星槎的温控系统突然显示驾驶舱温度升高了0.5c,这个微小的变化却让林薇手腕上的鱼符发出了莹光。莹光在舱内投射出一条虚拟的航线,航线的拐点处标注着数字“7”,与北斗七星的数量对应。“是紧急避险路线。”她看着航线图,“如果错过五体连线的时机,星槎可以借助北斗七星的引力弹弓,绕行星云再等一个周期,这个周期正好是7个地球年。”

周砚在这条紧急航线的参数里发现了熟悉的数字——每个引力弹弓的加速角度都是137.5度,这是黄金角的数值,也是植物茎叶生长的最佳角度。“守契人用自然界的生长规律来设计航线。”他感慨道,“就像向日葵永远朝着太阳,星槎在宇宙中也能循着最省力的‘生长’轨迹前进。”

戈壁的阳光穿过星槎的舷窗,在地面的合金脉络上折射出七彩的光带。这些光带在发射塔周围组成一个巨大的七角星图案,每个角的顶点都对应着一座历史遗迹的经纬度:石峁、良渚、三星堆、玛雅金字塔、复活节岛石像、埃及金字塔、英国巨石阵。“是全球导航网络的节点。”陈景明看着卫星地图上的连线,“这些遗迹的巨石都是磁铁矿,能放大地球磁场信号,星槎在远航中能通过这些节点确认地球的位置。”

林薇突然注意到驾驶舱的穹顶星图上,仙女座m31伴星系的位置多了一个微小的标记。她放大标记,发现那是一个与鱼符形状相同的图案,图案周围标注的数字是“”——正好是守契人活动的年代。“他们去过那里。”她轻声说,黑曜石车辖传来一阵轻微的震颤,“星槎不是第一次远航,守契人在四万八千年前就驾驶它抵达过伴星系,这个标记是他们留下的‘到访证明’。”

周砚将这个发现与石峁陨石的气泡数据比对,发现气泡中某种同位素的半衰期正好对应着四万八千年。“是时间胶囊。”他看着屏幕上的衰变曲线,“陨石里的气泡就像计时器,记录着守契人上次远航的时间,也在告诉我们,星槎的设计寿命至少能支撑两次往返。”

卡洛斯的最后一条信息是一段视频:玛雅竖井坍塌后的岩壁上,露出了被掩盖的壁画。壁画上画着星槎穿过紫色星云的场景,星云里有一条发光的巨蛇,蛇的鳞片数量是28,对应着中国古代的二十八星宿。巨蛇的头部指向一个漩涡状图案,旁边用玛雅数字标注着“13.8”——这是宇宙的年龄,以十亿年为单位。“烛龙就是宇宙本身的引力场。”卡洛斯的声音带着信号中断前的杂音,“守契人说,归墟不在任何具体的地方,而在时间的起点……”

信号中断的瞬间,星槎突然发出一声低沉的嗡鸣。所有的指示灯都变成了柔和的蓝色,主控屏幕上的紫星云图像开始缓慢旋转,与璇玑铜盘的转动保持同步。林薇感觉到一股暖流从黑曜石车辖涌入体内,顺着血管流遍全身,当暖流到达眉心时,她突然“看见”了四万八千年前的景象:一群穿着兽皮的古人在戈壁上开凿铜矿,他们的手腕上也戴着与鱼符相似的器物,天空中悬浮着与星槎一模一样的船体轮廓。

“他们是在复刻。”陈景明的声音仿佛从很远的地方传来,“守契人不是发明者,是传承者。他们在模仿更古老的文明,把宇宙的规律刻进石头、青铜和血脉里,等着有一天我们能看懂。”他指着璇玑铜盘上的“归”字,此刻那字的笔画里浮现出无数细小的星点,组成了人类基因的双螺旋结构,“归墟不仅是空间的终点,也是时间的起点,是我们与宇宙最初连接的地方。”

周砚的控制台弹出最终的航行参数报告。报告显示,星槎的所有系统都已达到最佳状态,暗物质通道的安全系数提升至98.7%,而归墟坐标的定位精度达到了0.001角秒。最下方有一行自动生成的注释:“导航系统与操作员生物特征完全匹配,准备就绪。”

戈壁的风停了,发射塔周围的合金脉络不再延伸,在地面形成了完整的星图。朝阳升到天顶时,星图的中心正好与太阳的位置重合,一道金光从太阳直射向星槎的驾驶舱,穿过穹顶,落在林薇手中的黑曜石车辖上。车辖突然迸发出刺眼的光芒,将“归”字的图案投射到星图中央,与地面的合金脉络融为一体。

“是时候了。”陈景明将璇玑铜盘放回储物格,这一次,铜盘不再震动,安静得像在沉睡,“守契人用四千年等待,不是为了让我们记住他们,是为了让我们记住,人类永远是宇宙的孩子,无论走多远,总有一条路能回家。”

林薇深吸一口气,握紧了黑曜石车辖。当她的指尖与车辖上的纹路完全贴合时,星槎的推进器喷出了淡蓝色的气流,这些气流在空中凝成与紫星云相同的六边形,像在编织一道通往宇宙的阶梯。主控屏幕上的倒计时跳到了41天整,紫星云的图像开始变淡,露出背后深邃的星空,归墟的坐标在星图上闪烁着柔和的白光。

她抬头望向穹顶,那些由合金液体凝成的管道正在舱内缓慢流动,像星槎的血管在输送生命。璇玑铜盘的玉牙在储物格里微微发亮,像七颗安静的星,守护着那个刻在时光里的“归”字。林薇忽然觉得,自己不是在驾驶一艘飞船,而是握着一把钥匙,要去打开宇宙留给人类的那扇门——门后或许有未知的危险,但更多的,是守契人用四万八千年的星光照亮的归途。

发射塔的基座传来越来越强的震动,这一次,连戈壁的岩层都在共鸣,仿佛整个地球都在为星槎的启航蓄力。周砚的屏幕上,全球的共振网络节点都在发光,从石峁的陶管到玛雅的水银回路,从复活节岛的石像到埃及的金字塔,它们像一串散布在蓝星上的明珠,用引力和磁场编织成巨大的摇篮,轻轻托举着即将远航的星槎。

陈景明走到舷窗前,看着外面渐渐清晰的星空。北斗七星已经转到了正北方,斗柄直指星槎的航向,像在为老朋友指引道路。他想起年轻时在石峁遗址捡到的一块碎玉,玉上刻着半个“归”字,当时以为是残缺的祭祀符号,此刻才明白,那不是残缺,是等待——等待四千年后的我们,用勇气和智慧,把另一半笔画刻进宇宙的星图里。

林薇的鱼符与璇玑铜盘完全融合的瞬间,星槎终于发出了启航前的最后一声鸣响。这声鸣响穿过戈壁,穿过大气层,穿过太阳系的边界,像一声来自地球的问候,传向遥远的紫星云,传向那片被称为归墟的时空尽头。

倒计时的数字还在跳动,但林薇知道,真正的旅程已经开始。不是从离开地球的那一刻,而是从守契人在青铜器上刻下第一笔“归”字开始,从石峁的玉璋吸收第一缕阳光开始,从玛雅的水晶记录第一组星图开始,从无数个像陈景明这样的人在灯下解读古物开始——这是一场跨越四万年的接力,现在,轮到她握着接力棒,向着归墟的方向,奔跑。

爱读书屋推荐阅读:末世咸鱼行事只用言出法随墨染尖塔之路假千金被退婚后,闪婚首富大佬我本肥宅,奈何丧尸围城全球神只时代重生者:末世生存战我就一路人甲,你们喊我神明干嘛劫天运(鬼姐姐)快穿:男神大人,宠上天!未来混乱直播末世,我有枪有碉堡,惹我都得死踏星开局带AI流浪宇宙忏悔之都无妄轮回志开局忽悠全球移民,我偷走了蓝星人在罗浮搬视频,开局创死景元元星球大战之第四天灾卡牌:老婆有点呆,但统率万龙快穿之养老攻略我家农场有条龙妖魔战神银魂:星球守卫大矿主末日战队系统,我苟在幕后当老大我在诸天当奶爸科普氧气有毒,全网骂我有病综穿从我是特种兵开始宿主不娇不软,却把偏执男神撩疯神奇宝贝:圆梦从关都开始丧尸女王不吃人,她是祖国守护神我化身诡异,以恐惧掌控天灾七步之内又准又快我家宿主敲萌哒神奇宝贝之小小的冒险极度深寒:我在末世建基地微型宇宙全民进化时代黎神你辅助又超神了我,黑暗迪迦,开局沉睡三千万年庆云仙壮士出川,我穿越到了抗战第一线我真不想成为天灾啊血肉铸神:我全身长满怪物末世游戏,提前八小时氪金刷道具狂尸血狱,失忆后只记得妻儿我的书中世界降临全球空间通末世:我囤亿万物资养兵王末世:洗劫岛国物资米国零元购星武大秦
爱读书屋搜藏榜:我先抽个卡全球冰封:躲在安全屋里收女神萌学园:我可是散仙论在神营二三事灵器复苏无限刀神让你重生,没让你成人工智能现实边缘灵异复苏:我只是个写书的末世之开局就无敌诸天最强金身从吞噬开始的完美人生诸天万界证道行维度创世神南天门计划之天龙王超级机器人分身快穿之白月光她成了绿茶虚空体力爆满的刀主硅体星穹铁道:我家开拓者被拐走了异秘事件调查局无限末世:每次签到超级外挂!快穿小撩精:病娇大佬他又黑化了诡域天图无限真武新月之咒快穿:男主大人求放过人间乐土神秘世界:开局睡觉就会死星际大佬又在疯狂打脸鬼妻来了开局获得出租车系统快穿之反派他是偏执狂说好手工直播,你造机甲?末世,我有一座天空之城兵书世界未来,梦与现实从废土开始的星际执政官天醒战纪:开局献祭吾命战域时代:开局觉醒神级天赋直播间通兽世,五个兽夫争榜一位面兑换系统娱乐之传奇天王从水浒开始的好汉之旅鲜血神座最强寰宇主神重回末日:娇气包的团宠生涯别吃那个鬼从这瓜保熟开始机战无限内
爱读书屋最新小说:我,末日战神,觉醒SSS天赋末日:从拿下邻居御姐开始70娇宠:冷面首长的沉睡小祖宗我在末世12年捡撬棍北大博士易镜玄图末世百年轮回录纳米生物殖装开局末世,金手指竟是外星人新纪元前夜废土蝼蚁?抱歉,我能穿越诸天末世:我有四维空间金兰厌胜劫当金丹修士被送进实验室末世简易修仙末世之热血烬途机甲逆潮星枢葬经超神机甲之文明崛起末世重生:开局掌控时空,囤积万星骸继承者丧尸海?比数量我从不虚末日降临,重生为王!末世冰封:重生不做舔狗熵光夜城人造之物末世求生:男友是疯批反派末世:穿成炮灰,靠刷短视频翻盘小饿包在无限流抢BOSS成神快穿:卑微系统跪求反派宿主摆烂穿越异世界,觉醒帝皇铠甲基建狂潮:从红警系统开始称霸宇重装机兵:终末旅者开局掌控空间,我在末世杀穿了都星际文明了,谁还打螺丝啊快穿:开局末世,我靠人设自救重生末世,疯狂囤货躺赢这末世明日营地开局三个SSS级,躺赢星火纪元:苍穹誓约说好的赛博废柴反手掏出诛仙阵!无尽的拉格朗日之文明演化诡豪:我在末世当冥币帝王末世重生,我囤了一个市的物资梦境游戏,我靠骚操作当大佬魂穿高达:从掌握VEDA开始海洋求生:全服就我拥有物品提示人在末世开局一把枪觉醒超能,我在深山缔造星际文明造物主的禁忌全球直播:我带领华夏逆天改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