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控屏上那道微弱中子流的提示尚未消散,陈御风已转身推开主控室合金门。走廊灯光垂直打下,映出他腕表齿轮状的表圈在动作间一闪而过。周子豪紧随其后,手中提着便携式频谱仪,设备指示灯呈稳定绿闪。
“戒指的能量特征还在波动。”他说,“但不是主动辐射,像是被什么触发了响应。”
陈御风未答。他的思维已接入系统界面,【飞行王朝系统】正扫描整个实验区的电磁环境。刚完成量子解密机的数据封存,新的警报便从风洞测试舱传来——高频啸叫突破安全阈值,结构应力曲线剧烈跳动。
三人抵达测试室观察窗前。内部气流尚未停歇,自适应机翼模型在强风中轻微震颤,表面涂层已有细微剥离痕迹。监测面板持续报警,频率锁定在**18.7khz**,恰好处于“龙鳞”合金分子键最脆弱的共振区间。
“这不是设备故障。”周子豪戴上耳罩接入分析终端,“声波被调制成脉冲序列,每三秒一次增强,裂纹扩散速度正在加快。”
陈御风目光扫过控制台远程日志。无异常指令记录,权限链完整,但系统底层检测到一段加密脉冲信号,周期性激活风洞壁内置扩音模块。他立即切断所有无线接入端口,强制切换为手动操作模式,并启动机械锁死程序固定风扇轴组。
气流逐渐平息。
“声源不在控制系统里。”他说,“是外部注入。”
周子豪调出声场反推图谱,频谱轨迹指向东南角装饰区。那里摆着一只花篮,红丝带系着卡片:“恭贺突破,叶婉晴敬上”。鲜花下方覆盖一层金属网状衬纸,隐约可见规则排列的小孔。
陈御风走近,手指掀开底部包装层。微型扬声器阵列嵌入花泥基座,锂电池组连接着信号接收芯片,外壳印有mIt航空实验室徽记。他取出签字笔轻划电路边缘,发现焊点呈不规则颗粒状,与常规工业工艺不符。
“低温锡。”沈昭华声音从身后传来。她站在观察窗另一侧,发簪已换成银灰色细针,“这是他们实验室做原型机时的习惯——为了方便拆改。”
她缓步上前,指尖轻触装置侧面。“她在告诉我们,她来过。”
周子豪将便携解码仪接驳至数据接口。刚建立连接,装置内部温度骤升,外壳警示灯转为红色,倒计时启动:**00:02:15**。
“自毁机制激活。”他迅速断开线路,“可能是热熔腐蚀,也可能是微型爆破。”
与此同时,主控台再次报警——三号风扇叶片出现非指令偏转,角度偏差达7.3度,若继续运转将引发连锁崩塌。
“动力回路被重新加载。”陈御风按下紧急制动按钮,同时命令切断总电源。液压锁杆应声落下,固定住旋转轴心。他转向周子豪,“能不能在倒计时结束前提取存储数据?”
“需要物理断开引爆回路。”周子豪盯着升温速率,“现在碰它,可能直接触发。”
沈昭华蹲下身,用发簪尖端探入电路板缝隙。她手腕微抖,轻轻挑开一条镀金导线。火花一闪即灭。倒计时停止在**00:01:08**。
“断开了。”她说,“但备用电源仍在供电,说明还有二级触发条件。”
周子豪立即接入屏蔽箱,将整套装置移入真空环境。他绕开主控芯片,从存储单元残片中恢复出一段预设指令日志:
> **任务目标:诱导材料疲劳断裂**
> **执行条件:风速≥2.5马赫,持续时间>120秒**
> **伪装方案:归因于气动设计缺陷**
> **指令来源:SINGApoRE-ExEc-NodE\/\/tmc-LINK**
“新加坡。”陈御风低声重复,“天穹机械的空壳公司注册地。”
“不止如此。”周子豪放大元数据残留包头,“上传时间是昨天晚上九点十七分——正好是沈昭华解锁保险柜的时间。”
所有人沉默。
花篮送达记录显示,物流签收时间为当晚八点四十三分。送件人身份未登记,仅标注“mIt合作项目赠礼”。
“她在等那个时刻。”沈昭华望着监控回放画面,“父亲的航班号解开家族秘密,她就送来这个‘礼物’。”
陈御风取下花篮残骸,放入防磁证物箱。他打开随身图纸本,在空白页写下三组数字:18.7、7.3、9:17。笔迹锋利,如刻刀划过纸面。
“他们知道我们的进度。”他说,“也知道我们什么时候会松懈。”
“问题是,”周子豪抬头,“她是怎么拿到‘龙鳞’的共振参数的?这数据从未联网传输,每次测试都是物理隔离环境。”
陈御风合上本子。他走向测试舱入口,输入生物密钥。舱门开启瞬间,冷风扑出。
他走到机翼模型前,伸手抚过表面剥离处。涂层之下,金属纹理呈现出不规则的波浪形裂痕,正是长期共振留下的典型损伤。他取出采样刀,切下一小块残片,放入密封袋。
“查一下最近三个月所有进入实验室的物品清单。”他说,“特别是来自境外的合作单位赠品。每一件都要做频谱扫描和材料溯源。”
沈昭华站到他身旁。她没有说话,只是看着那道裂痕,眼神沉静。
“这不是第一次尝试破坏。”她忽然开口,“之前两次风洞测试出现异常振动,我们都以为是控制系统延迟。现在看……可能是早期试探。”
陈御风点头。“所以这次他们改用定向声波,精准打击材料弱点。不是想毁掉模型,是想让我们自己怀疑设计。”
“目的达到了吗?”周子豪问。
“没有。”陈御风将密封袋递给他,“但我们暴露了一个漏洞——有人能在完全隔离的环境下,把装置送进来。”
周子豪接过样本,立即送往光谱分析室。沈昭华调取全部进出记录,开始逐条比对物流信息。陈御风则回到主控台,调出今日所有人员生物识别日志,设置关键词追踪:**mIt徽标、低温焊点、放射性同位素标签**。
系统运行中,一条异常条目跳出——昨夜七点五十二分,一名维修工登记进入c区通风通道,携带工具包经x光扫描显示正常。但其行动轨迹与例行巡检路线偏离14.6米,停留时间超出标准值2分18秒。
陈御风放大工具包图像。外层为通用型号,内衬夹层中有一枚纽扣电池,外形与声波发生器所用电源一致。
“不是物流问题。”他说,“是内部配合。”
沈昭华停下手中操作。“这个人是谁?”
“临时外包人员,隶属第三方维保公司。”陈御风调出档案照片,“名字叫林志成,背景审查通过,但指纹曾在赵天翔U盘事件中出现过匹配信号。”
“又是他。”沈昭华冷笑,“他们早就布好了眼线。”
陈御风关闭档案窗口。他拿起证物箱,走向实验室深处的证据冷藏库。途中,他停下脚步,回头看向风洞测试舱。
机翼模型静静悬挂在支架上,裂痕如蛛网蔓延。
“他们不怕我们进步。”他说,“怕我们走得稳。”
沈昭华跟上来,声音很轻:“下一步,他们会逼我们犯错。”
陈御风没回答。他将证物箱放入低温柜,设定访问权限为三级加密。柜门闭合时,金属锁扣发出清脆一响。
周子豪快步走来,手里拿着分析报告。“‘龙鳞’裂痕中的残留物含有微量镍-63,这是一种常用于微型核电池的β辐射源。而叶婉晴的技术申报书里,正好提到这种材料。”
“她在测试反应。”陈御风说,“看看我们能不能识破她的手段。”
“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周子豪问。
“顺着她的线,反向追踪。”陈御风打开通讯终端,调出新加坡商务楼的卫星图像,“她留下Ip跳转痕迹,不是失误,是邀请。”
他输入一组坐标,标记建筑顶层天线阵列位置。
“她在等我们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