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邮件的解析结果在主控台停留不到十秒,陈御风便已调出塔台实时监控界面。西线空域回波呈深红色块状扩散,雷暴锋面正以每小时四十五公里速度逼近机场终端区。他未回头,只将左手按在门禁识别区,指纹与权限同步验证通过,藏青色夹克的肩线划过一道冷光,步入塔台指挥席。
“最后一架次b747-8F延迟进场,气象条件不满足原定进近窗口。”空中交通管制员汇报时语速加快,“民航局验收组刚发来指令——若不能在真实极端天气下完成闭环作业,全时段运营资质不予签发。”
陈御风坐定,指尖在主控屏滑动,调取激光引导着陆系统与合成视景系统的双模联动数据流。屏幕左侧跳出张建军传来的军方低空湍流模型,标注了三个相对稳定的侧向气流通道。他迅速比对航迹预测算法,选定编号为Lx-03的备用路径。
“切换至备用导航频段,启用AI动态航道偏移。”他下达指令,声音平稳无起伏,“通知机组,准备从西侧绕行雷暴边缘,进入Lx-03走廊。”
耳机中传来机组确认声。雷达图上,那架货机的应答信号开始向左偏移,脱离原定五边进近路线。与此同时,塔台供电模块发出轻微蜂鸣,监控面板弹出黄色警告:主电网电压波动±12%,备用电源启动倒计时15分钟。
陈御风按下内线通讯键:“张副院长,请关闭非关键设备,保留一级导航与通信链路算力。”
片刻后,张建军的声音传来:“照明、气象雷达辅助模块已断电,核心系统优先级已重置。”
他又转向语音接入端口:“沈总,塔台电力冗余不足,需要应急支撑。”
沈昭华的声音几乎同步响起:“微电网切换协议已激活,沈氏能源小组三分钟内接管负荷分配,保障核心系统持续运行。”
主控屏右下角,电力状态由黄转绿。陈御风闭眼,思维界面瞬间展开。塔台位置坐标闪烁,系统提示浮现:【签到完成,奖励生成】。一串数据包自虚空中成型——《全球首套全时段机场运营标准》。
他睁开眼,目光落在发布按钮上。此时,b747-8F已切入Lx-03通道,但侧风值骤增至每秒十八米,飞机姿态出现轻微摆动。
“保持航向187,下降率控制在每秒3.2米。”陈御风重新接入机组频道,语速不变,“接地段视景锁定跑道中线,激光引导系统已校准,允许盲降。”
监控画面中,跑道灯全部熄灭。整条混凝土带陷入黑暗,唯有两道无形的光束在低空交织,构成虚拟引导路径。飞机穿过云层裂隙,在雷暴间隙中稳定下滑。
三百英尺,一百五十英尺,五十英尺。
起落架触地瞬间,主控屏亮起绿色“ALL SAFE”标识。全场监控同步刷新,夜航训练最后一环闭环成功。
陈御风未松手,反而将手指悬停于主控屏上方。系统提示再次浮现:【发布操作需持续十秒认证,期间不可中断】。
他深吸一口气,按下按钮。
加密数据包自塔台核心服务器涌出,经北斗链路分发,直抵国际民航组织、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及全球三百余家合作机场数据中心。推送标题清晰显示:《西部枢纽全天候运行白皮书》。
第一帧内容解码成功——全时段起降规程、多模态导航冗余方案、极端气象应对策略、电力保障分级响应机制,逐项展开。
此时,清晨05:18,东方天际泛起灰白。二十架待飞货机已在跑道外依次排列,引擎陆续启动。俄航IL-76、哈航An-124、阿联酋SkyLink的b747-8F均列入首批夜航常态化航班计划。
但仍有航司未提交飞行申请。陈御风调出过去七十二小时全部夜航数据,生成三维动态报告,包含每架次进近稳定性指数、接地精度偏差、应急响应耗时等二十三项核心指标,主动推送至十五家观望中的国际货运公司。
沈昭华同步启动商务响应机制,指令财务端生成电子协议:凡在本季度内入驻夜航时段的航司,享受三年起降费用减免,首年免收导航服务费。
消息发出十七分钟后,法航货运部回复确认加入夜间航班序列;二十分钟,德国dhL总部更新调度系统,将西部机场纳入欧洲—亚洲快运主干网节点。
塔台内,管制员开始逐一呼叫待飞机组。
“西部空域开放,准许依次起飞。”
第一架运-20重型运输机率先滑跑,发动机喷流卷起晨雾,腾空而起。紧随其后的是俄航IL-76,机翼掠过尚未完全褪暗的天空,航灯如星点连成一线。
陈御风仍立于指挥席,左手轻抚机械表盘。时针指向05:48。他未言语,仅在系统界面输入一行备注:【全时段运营已启,空中帝国,自此通昼夜。】
沈昭华站在指挥中心外廊道,手中握着一份纸质文件,封面印有“冠名权转让协议”字样,签署方为空军后勤装备部与西部机场运营管理委员会。她未进门,只是静静望着塔台方向。
张建军摘下监听耳机,站起身,将座椅推回原位。他抬头看向窗外,国产运-20的尾迹划破晨空,逐渐融入高云。嘴角微扬,转身离开指挥区,脚步沉稳。
塔台主控屏持续滚动着航班动态。下一架b747-8F已完成滑行准备,机组请求放行。
陈御风接过话筒,声音清晰传出:“西部塔台,b747-8F,风向190,风速六米,准许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