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威尼斯到京城,短短十几个小时的航程。
当他走出机场时,等待他的是比上次获得柏林金熊奖时更盛大的场面。
媒体的长枪短炮将出口围得水泄不通,闪光灯如同白昼。
网络上,“王轩再次欧洲夺金”、“中国导演的奇迹”、“最年轻的威尼斯金狮奖得主”等关键词霸占了各大门户网站的头条。
王轩回到京城第二天就回学校报道了,走进校门,王轩就完成了从“国际影坛巨匠”到“大学三年级学生”的转换。
没有意外,校门口除了迎接新生的横幅,恭贺王轩的横幅也没落下,还是挂在金熊奖横幅的正下方。
“热烈祝贺我校导演系03级学生王轩荣获第62届威尼斯国际电影节金狮大奖!”
除了来学校报道,走固定获奖完成后的流程外,王轩还受到了学校邀约,给新生开学典礼做演讲。属实是把王轩这个工具人使用明白了。
这次就不是搞交流会了,除了是让新生看到北电的底蕴外,还是个良好的对外招生广告。
几天后,京城电影学院礼堂内座无虚席。
新生们刚刚结束军训,脸上还带着晒后的微红,眼神里充满了对艺术殿堂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
主席台上,校领导、教授们正襟危坐。
在隆重而庄严的介绍后,王轩走上了发言台。
他脱去了红毯上的高定礼服,换上了一套简洁而有质感的黑色正装,胸前别着一枚小小的校徽。当然得是校徽,校领导们都看着呢。
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新生们看着这位年龄和他们相仿,却已站在世界之巅的学长,眼神里充满了敬畏与好奇。
王轩将话筒调整到合适的高度,他的声音沉稳而有力,既有创作者的深度,也有学院派的严谨。
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亲爱的新生同学们:
大家好。我是导演系2003级的王轩。首先,请允许我代表全体在校师生,热烈欢迎各位新生加入京城电影学院这个光影的家园。
今天,我站在这里,是以一位“学生”的身份。
我知道,外界给予了我很多光环,但对我而言,我最宝贵的身份,永远是“电影学院的学生”。
因为这里,是我们电影信仰的起点。
你们刚刚结束军训,这是对意志的磨砺。而接下来的四年,你们将面临的是对专业精神和艺术信仰的磨砺。
我想和大家分享两个关键词:专业与敬畏。
首先,是专业。电影是一门严谨的工业艺术。它有其内在的逻辑、语法和规范。无论是导演系的镜头调度、摄影系的布光构图、还是表演系的身体控制,都需要你们以科学和工匠精神去学习、去掌握。
你们会发现,天赋是敲门砖,但专业是基石。
如果没有对专业知识的烂熟于心,没有对技术细节的精准把控,你们所有的激情和想象力,都将是空中楼阁。
艺术的自由,永远建立在专业的克制之上。
其次,是敬畏。
电影不是哗众取宠的工具,它是人类精神的容器。
你们要对每一个镜头、每一个画面、每一个人物、以及你们手中的每一分预算,都保持高度的敬畏之心。
在不久前,我参与了《超级女声》的评审工作,我看到了“民意”的力量。
但作为电影人,我们的责任,不是一味迎合民意和市场,而是要引导观众,去关注人性深处的复杂、社会现实的痛点、以及艺术永恒的价值。
要敬畏艺术,敬畏观众,敬畏自己作为“光影记录者”的使命。
从一个创意到最终的影像呈现,需要无数人的心血和努力。未来,你们的每一部作品,都将是你们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投影。
电影学院提供了最宝贵的土壤。请你们利用好这里的图书馆、剪辑室、放映厅,向最好的大师学习,与最优秀的同学合作。
愿你们在未来的道路上,都能用手中的摄影机,记录下这个时代最真实、最动人的光影。
谢谢大家。
一顿哔哔下来全是冠冕堂皇的废话,但是没得办法,这可是新生开学典礼,在座的可不止有校领导。还有知名校友们,电影局的,中影的等等。
王轩在主席台上还瞟到了熟悉面孔,是的,就是大蜜蜜了。大蜜蜜还在台下对着王轩做鬼脸。这小娘皮属实是欠开发了。八五花们也是一个个的都快成年了,也是到了王轩摘果子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