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二的上午,阳光把北城仓库的水泥地晒得暖洋洋的。刘峰的新仓库刚收拾好,货架上整齐码着啤酒和洋酒,空气中还飘着新油漆的味道。王宁、林晓和刘峰围着一张折叠桌坐下,桌上摊着三方合作的初步方案,旁边放着刚泡好的绿茶,热气袅袅。
“我觉得套餐可以分两种,”刘峰先开口,指尖点在方案纸上,“一种是‘夜场套餐’,顾客在酒吧消费满五百,送KtV两小时欢唱券,再送一瓶我们的精酿啤酒;另一种是‘白日套餐’,KtV消费满三百,送酒吧的五十元代金券,适合白天去酒吧喝下午茶的顾客。”
林晓拿起笔在方案上画了圈,补充道:“KtV那边可以把券直接印在收银小票上,顾客拿小票就能去酒吧兑换;酒吧这边可以把代金券做成小卡片,正面印咱们三家的logo,背面写使用规则,既实用又能宣传。”
王宁看着两人你一言我一语,心里觉得妥帖。他最担心的是兑换流程复杂,现在看来,两人都考虑到了细节。“另外得加个条款,”他抬眼看向两人,语气认真,“券的有效期设为一个月,避免积压,而且不管是酒吧还是KtV,都不能以任何理由拒绝兑换,咱们得保证顾客拿到券能实实在在用到。”
刘峰立刻在方案上添上这一条,笑着说:“宁哥考虑得周到。我北城仓库这周末就能正式运营,到时候酒吧和KtV的货都从这儿调,要是临时要加货,打个电话,我让司机十分钟内出发。”
三人又聊了半个多小时,把供货时间、券的印刷数量、宣传海报的设计都定了下来,约定周五再碰一次,确认最终版本。离开仓库时,刘峰非要塞给王宁一箱新到的精酿啤酒:“这是厂家刚寄来的样品,你带回去让兄弟们尝尝,要是觉得好,下次就给酒吧上这款。”
王宁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回到酒吧时,已经是中午,员工们正在吃午饭,食堂的小桌上摆着盒饭,热气腾腾的。他刚走进来,小李就端着一碗汤走过来,有点不好意思地说:“宁哥,你还没吃饭吧?我多打了一份,你要是不嫌弃就吃点。”
小李是上次跟顾客吵架的年轻员工,这段时间进步很大,不仅服务态度好了,还主动帮着新来的同事熟悉流程。王宁接过汤碗,在小李对面坐下:“最近工作觉得怎么样?有没有什么不方便的地方?”
小李扒了口饭,犹豫了一下,还是说了实话:“宁哥,我觉得挺好的,就是……我家住在南城,每天上下班要坐一个多小时公交,要是加班到半夜,就没车回家了,只能在酒吧的休息室凑活。”
王宁心里一动。他之前只想着员工的工资和提成,却没考虑过通勤的问题。“你跟我来办公室,”他放下汤碗,起身往办公室走,“把住得比较远的员工名单列出来,咱们看看能不能想个办法。”
小李很快就拿来了名单,上面有五个员工,都是住在南城或东城,最远的一个每天要倒三趟公交。王宁看着名单,手指在纸上轻轻划着:“这样,从明天开始,住得远的员工要是加班到十点以后,打车回家的费用,酒吧全额报销;另外,我跟附近的公寓谈一谈,租两个单间当员工宿舍,要是有人想住宿舍,每个月补贴五百块房租,你觉得怎么样?”
小李眼睛一下子亮了,手里的笔都差点掉在桌上:“宁哥,这……这也太好了吧!我之前还在想要不要搬家,现在有宿舍补贴,根本不用愁了!我这就去跟其他同事说!”
看着小李跑出去的背影,王宁拿起手机,翻出附近公寓中介的联系方式。员工是酒吧的根,只有让他们住得安心,才能干得尽心。他想起虎爷之前说的话:“做生意不是只盯着钱,得把人放在心上。”现在才算真正明白这句话的意思。
傍晚的时候,小雅拿着一张设计好的海报走进来,上面印着“酒水+KtV”的套餐信息,背景是酒吧和KtV的合照,看起来很热闹。“宁哥,你看看这个海报行不行?要是没问题,我明天就去印,贴在酒吧和KtV的门口。”
王宁接过海报,仔细看了看,指着其中一个角落:“把‘家庭日’的预告也加上,就写‘下个月家庭日,带家人来享无酒精饮品’,吸引更多顾客关注。”
小雅赶紧拿出笔,在海报上添上这句话。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下来,酒吧的霓虹灯亮了起来,“夜色”两个字在暮色里格外温暖。王宁看着海报上的笑脸,心里清楚,不管是顾客还是员工,只有把每一个细节都做到位,才能让这“夜色”一直热闹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