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车刚驶进柳树村,乐乐就看见柳村长带着十几个村民举着铁锹在村口等,积雪没到了他们的小腿肚,每个人的眉毛和衣领上都结着白霜。“可算把你们盼来了!”柳村长一把拉开车门,声音冻得发颤,“西边那几座棚子的膜被风吹得直晃,俺们用绳子捆了好几道,还是怕撑不住。”
乐乐没顾上拍掉身上的雪,立刻跟着村民往菜田跑。刚到棚边,就听见塑料膜被狂风扯得“哗啦”响,有几处边角已经从竹竿上松脱,雪粒子正往棚里灌。“先把备用膜铺在上面!”乐乐一边喊,一边抱起车斗里的小拱膜,村民们立刻行动起来——年轻汉子踩着梯子往棚顶爬,老人们在下面递膜、拉绳子,连几个半大的孩子都跑来帮忙扶梯子,风雪里满是此起彼伏的吆喝声。
张村长经验足,他蹲在棚边观察了一会儿,突然喊道:“这样光铺膜不行,得在棚内加层小拱棚,双层保温才扛冻!”乐乐立刻点头,和村民们一起拆开加热线,在菜畦上方搭起半人高的小拱架,再把加热线均匀地铺在架上,最后盖上透明膜。“通电后温度能升个三五度,菜苗就不怕冻了。”乐乐一边连接电源,一边教柳村长看温控器,“数值低于10度就把功率调高,高于18度就关一部分,记得每隔两小时来看看。”
柳村长把温控器的用法记在本子上,又让村里的电工来检查线路,确保不会出安全问题。等最后一座棚子的加固工作完成,天已经擦黑,风雪也小了些。乐乐蹲在棚里查看菜苗,见番茄苗的叶片依然翠绿,没有冻伤的痕迹,终于松了口气。“多亏你们来得及时,”柳大爷凑过来,手里攥着个热乎乎的烤红薯,“这红薯是俺在灶膛里焖的,姑娘快趁热吃,暖暖身子。”
乐乐接过红薯,刚咬一口,就听见小远的声音:“姐姐!你看俺种的草莓苗!”她转头一看,小远正举着个花盆跑过来,花盆里的草莓苗用塑料袋裹着,叶片上还沾着些许雪粒。“俺把它放在屋里的炕头边了,没让它冻着!”小远仰着冻得通红的脸,眼里满是骄傲。乐乐摸了摸草莓苗的叶片,笑着说:“小远真能干,等雪停了,姐姐教你给它施肥,让它长得更快。”
当晚,柳村长留乐乐和张村长在村里住下。夜里,乐乐总惦记着菜棚,凌晨时分又爬起来,和柳村长一起去菜田查看。棚外的积雪已经没过膝盖,棚内的温控器显示15度,番茄苗在暖光下舒展着叶片,仿佛在安静生长。“以前总觉得种地靠天吃饭,现在才知道,只要肯想办法、肯出力,天也能帮咱们。”柳村长望着棚里的菜苗,语气里满是感慨。乐乐点点头,心里忽然想起基地的菜田,不知道老陈有没有把棚子加固好,屋顶菜园的种子有没有被冻着。
第二天清晨,雪终于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给菜棚镀上了一层金边。乐乐和村民们一起清扫棚外的积雪,刚扫完,就看见老陈开着车过来,车斗里装着几箱蔬菜种子。“基地的棚子都加固好了,屋顶社区那边也打了电话,说种子都好好的,就等天气暖和点育苗。”老陈递过来一杯热豆浆,“对了,城里那家超市又来催长期供货的事,说咱们的‘救命菜’在超市里特别受欢迎,都断货了。”
乐乐接过豆浆,心里一阵欣慰。她看着眼前的菜棚,想着屋顶菜园的种子,又想起超市里居民们选购蔬菜的场景,忽然觉得,这场风雪不仅没挡住希望,反而让大家的心贴得更近了——从基地到都市屋顶,从靠山屯到柳树村,每一片菜棚、每一颗种子,都连着无数人的期待,而她要做的,就是继续把这份期待传递下去,让更多人能在寒冬里,收获属于自己的温暖与甜蜜。
返程前,小远把一盆刚冒芽的草莓苗送给乐乐:“姐姐,这是俺种的,你带回去,等结果了俺再去基地吃。”乐乐抱着草莓苗,看着村民们依依不舍的眼神,笑着说:“过几天我还来,带草莓种植的肥料和新的种子,咱们一起把柳树村的菜田和院子,都种满希望。”
车驶出柳树村时,乐乐回头望去,只见村民们还站在村口挥手,菜棚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一片绿色的希望之地。她知道,只要大家一起努力,这片土地上,还会生长出更多的美好与惊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