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蒙蒙亮,乐乐就听见院外传来熟悉的脚步声——扒着窗户一看,小虎正扛着鼓鼓的帆布包,身后跟着拎着竹篮的山里奶奶,竹篮沿儿还露着几颗红透的野山楂,沾着没化的雪粒。
“路上雪化了些,走得慢了点!”小虎刚放下包就掏出个布口袋,里面是圆滚滚的栗子干,“这是奶奶在山里捡的栗子,晒得干甜,做年糕最糯。”山里奶奶则把竹篮递过来,野山楂裹着细霜,还带着股清冽的酸香:“特意留了些没晒的,熬酱拌年糕,解腻又开胃。”
两人刚进屋,李爷爷就踩着雪来了,手里的竹筐里装着颗杀好的土鸡,还冒着热气:“昨天说好了做土鸡年糕,我早上刚杀的,新鲜得很!”话音未落,王爷爷也提着陶罐进门,里面是腌好的萝卜丝:“我把萝卜丝再剁细点,加进土鸡馅里,鲜得能多吃两碗!”
厨房瞬间热闹起来。陈奶奶负责处理土鸡,把鸡肉剁成丁,和姜片一起焯水去腥味;山里奶奶坐在小板凳上,剥着栗子干的壳,手指沾着栗子的粉,时不时往小安嘴里塞一颗:“尝尝,比城里买的甜吧?”乐乐和小虎则围着灶台熬山楂酱,野山楂去核切碎,加冰糖慢慢熬,酸甜的香气很快飘满了整个屋子。
“先做栗子土鸡年糕!”陈奶奶把焯好的土鸡丁倒进油锅,加酱油翻炒出香,再放进栗子干和王爷爷剁好的萝卜丝,加水焖煮。等汤汁收浓时,拌进揉好的糯米面团里,分成小块放进蒸笼。小虎蹲在旁边,学着乐乐之前的样子,往面团里偷偷加了勺刚熬好的山楂酱:“这样既有栗子的甜,又有山楂的酸,肯定好吃!”
第一笼年糕刚蒸好,蒸汽裹着栗子香、鸡肉香和山楂香扑面而来。乐乐先给山里奶奶盛了一块,老人家咬了口,栗子的粉糯混着鸡肉的鲜,山楂的微酸刚好中和了油腻,眼睛都亮了:“比山里的团子还香!”小安捧着碗,吃得满手都是年糕屑,还不忘点头:“小虎哥加的山楂酱太妙了!”
正吃着,乐乐突然想起菜畦里的白菜苗:“雪化了,得去看看白菜苗有没有冻着。”小虎赶紧放下碗:“我跟你一起去!”两人踩着雪往菜畦走,塑料布上的雪水正往下滴,掀开一角,白菜苗的叶子更绿了,还冒出了新的叶芽。“等这些白菜再长大点,就能做白菜猪肉年糕了。”乐乐指着菜苗笑,小虎掏出手机拍了张照:“回去给奶奶看看,咱们菜畦的菜长得多好!”
下午,众人分工合作,又做了两笼不同的年糕——一笼是山楂酱拌的甜年糕,裹着一层晶莹的糖霜;另一笼是荠菜腊肉馅的,还加了王爷爷的腊八蒜,辛香十足。小安则在旁边当“试吃员”,每笼年糕刚出锅,就先尝一口,然后举着碗喊:“李爷爷,王爷爷,快尝尝!这个最好吃!”
傍晚时分,夕阳把院子染成暖红色。众人围坐在桌前,桌上摆着三笼热气腾腾的年糕,还有熬好的山楂酱和腌萝卜丝。李爷爷夹起一块栗子土鸡年糕,笑着说:“咱们这年糕宴,比过年还热闹!”山里奶奶则把山楂甜年糕递给陈奶奶:“明年开春,咱们再种些糯米,自己磨粉做年糕,更筋道!”
乐乐拿起“救命菜笔记”,翻到新的一页,画了张围坐吃饭的小画,旁边写着:“栗子土鸡年糕(+山楂酱):鲜糯酸甜;山楂甜年糕:清冽解腻;荠菜腊肉年糕(+腊八蒜):辛香开胃。今日团圆宴,约定——明年开春种糯米,做新米年糕。”
小虎凑过来看,掏出手机加了句:“还要一起挖春天的春笋,做春笋腊肉年糕!”小安也抢着画了个小太阳,说:“还要做太阳形状的年糕!”众人看着笔记上的字和画,都笑了起来。
灶间的烟火气还没散,菜畦里的白菜苗在暮色中舒展着叶子,这份藏在年糕里的团圆与约定,像冬日里最暖的光,让每个平凡的日子都满是香甜的盼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