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的风刚吹黄社区菜药园的几株茅草,小安就被林爷爷拉到田埂边——墙角的马齿苋已结出细细的褐色种子,风一吹,便簌簌落在泥土里。“该教孩子们留种了。”林爷爷蹲下身,指尖捏起一粒饱满的种子,“这马齿苋要留种,得选最壮的植株,不然明年长出来的苗弱,药效也差。”
这话被刚放学的乐乐听到,立刻拉着几个同学围过来,还掏出小本子记笔记。小安索性在菜药园里摆了张木桌,把“种子传承课”的消息发到社区群和希望小学的联络群里。没过多久,居民们带着自家的小孙子、小孙女赶来,希望小学的校长也带着小虎和两个孩子,背着装满山里种子的竹篓赶来了。
“咱们先选种株。”林爷爷领着大家走到马齿苋丛前,指着几株茎秆粗壮、叶片肥厚的植株说,“这种没开过花的嫩株不行,要选开花结籽的老株,但也不能太老,不然种子会空瘪。”小虎蹲在地上,学着林爷爷的样子拨弄马齿苋的枝叶,突然眼睛一亮:“这株的种子是黑褐色的,比别的都饱满!”林爷爷笑着点头:“没错,这种子种下去,明年准能长出壮苗。”
选好种株,接下来就是采种。小安拿来竹筛和布巾,教大家把马齿苋的花穗剪下来,放在竹筛里轻轻揉搓,褐色的种子就落在布巾上,细小却饱满。“采下来的种子要晒三天,每天晒两小时就行,不能暴晒,不然会晒死胚芽。”张阿姨一边晒种子,一边给孩子们演示,“晒好后装在布袋里,再放一小包干燥剂,明年春天就能种了。”
山里来的孩子带来了不一样的种子——除了马齿苋种子,还有野菊花、金银花的种子。校长笑着说:“这些种子和马齿苋一起种,夏天能驱蚊,秋天能泡茶,还能和马齿苋一起煮水,药效更好。”小虎把野菊花种子分给乐乐:“这是我爷爷教我选的,开的花又大又香,明年咱们一起种在菜药园旁边!”
居民们也纷纷拿出自家的“宝贝种子”——李叔带来了耐旱的芝麻菜种子,刘奶奶带来了自己留种多年的香菜种子,就连平时很少说话的程序员小王,也抱着一盆自己种的多肉植物过来:“我这多肉能净化空气,种在菜药园里,能帮马齿苋挡点阳光。”
大家一边晒种子,一边交流留种的经验。林爷爷给孩子们讲以前在农村种庄稼的故事,说那时候留种是家家户户的大事,好种子要传给下一代;校长则给居民们讲山里的孩子怎么用马齿苋种子救急,有一次村里的牛闹肚子,就是用马齿苋种子煮水治好的。
夕阳西下时,大家把晒好的种子分装在小布袋里,每个布袋上都写着种子的名称和种植方法。小安把社区的马齿苋种子和山里的野菊花种子混装在一起,分给每个人:“这是‘山海合种包’,明年春天咱们一起种,让菜药园里既有都市的温暖,也有山里的清香。”
乐乐捧着“山海合种包”,认真地对小虎说:“明年我要把种子种在我的花盆里,等长出苗,就送给社区的独居老人。”小虎也用力点头:“我要把种子种在学校的菜地里,等开花了,就寄给小安姐姐和林爷爷。”
小安看着孩子们认真的模样,又望向晒在竹筛里的种子,在秋阳下泛着淡淡的光泽。她知道,这些小小的种子,不仅承载着马齿苋的生命,更承载着互助与传承的心意,而这份心意,会像种子一样,在明年的春天,开出更温暖的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