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清晨,雪停了,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活动室的木桌上,昨晚没喝完的蒲公英茶还留着余温,装药草的布包整齐地叠放在角落。小安刚把晒干的紫苏叶分类装袋,就听见门口传来清脆的脚步声,是住在2号楼的初中生乐乐,手里还攥着一张画纸。
“小安姐,我想跟你学种药草!”乐乐把画纸递过来,上面画着一片小小的菜园,角落里标着“桔梗”“生姜”“紫苏”,旁边还画着几个举着水壶的小人。原来昨天乐乐跟着妈妈来取药草时,正巧看见林爷爷炖桔梗汤,听说药草既能治病又能入菜,就动了种植的心思。
小安正笑着点头,社区主任王姐推门进来,手里拿着一叠表格:“小安,昨天你们送汤的事在居民群里传开了,好多人说想加入菜药园,这是报名登记表,还有几位退休的老中医,主动提出要来讲课呢!”
话音刚落,林爷爷扛着铁锹走进来,身后跟着老周叔和几位居民。“雪化了土就该松了,”林爷爷指着窗外的菜药园,“咱们得趁这时候规划新地块,再种点适合早春的药草,比如薄荷、艾草,还能给孩子们留块‘实践田’。”
大家一拍即合,立刻分工行动。王姐联系社区物业,协调工具和种子;老中医们整理出《家庭常用药草手册》,准备下周开课;小安和乐乐则带着几位孩子,在菜药园里插起小木牌,上面写上药草的名字和功效。雪后的泥土带着湿润的气息,孩子们蹲在地里,小心翼翼地把木牌插进雪水融化的软土里,乐乐还在木牌上画了小小的笑脸。
中午时分,希望小学的校长发来消息,说孩子们收到社区寄的生姜后,不仅煮了姜茶,还在校园里开辟了一小块“小药园”,跟着视频学种艾草。校长还附了张照片:孩子们戴着小手套,围着翻好的土地,脸上沾着泥土却笑得灿烂。
小安把照片投影在活动室的墙上,居民们凑过来看着,眼里满是暖意。“咱们不如搞个‘新苗计划’?”老周叔突然开口,“一边教社区的孩子种药草,一边和希望小学结对子,让两边的孩子互相交流种植心得,还能把收获的药草分给需要的人。”
“这个主意好!”林爷爷捋着胡子笑,“等开春了,咱们把菜药园的围栏换成木栅栏,再搭个小凉棚,既能遮阴又能当‘药草课堂’,让更多人知道这些老辈传下来的宝贝有多好。”
夕阳西下时,菜药园里的小木牌在余晖中泛着微光,新翻的土地整齐地分成了几块,分别标着“药用区”“食用区”“儿童实践区”。小安站在园子里,看着居民们忙碌的身影——有人在修补围栏,有人在整理种子,乐乐正带着几个孩子给刚插好的木牌浇水。
她掏出手机,给希望小学的孩子们发了段语音:“等雪完全化了,我们就开始种新的药草啦,你们的小药园也要加油,春天我们一起比一比,谁种的艾草长得最旺!”
没过多久,手机震动起来,传来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回复:“小安姐放心!我们每天都会给艾草浇水!”“等我们种出艾草,就寄给社区的爷爷奶奶!”
晚风拂过菜药园,带来泥土的清香。小安看着天边的晚霞,心里清楚,这片小小的园地,早已不只是种药草的地方。它像一颗种子,在冬日的温暖里发了芽,不仅要在社区里长成守护邻里的“绿荫”,还要把这份牵挂和希望,顺着春风,送到更远的地方。而那些握着铁锹的手、画着木牌的笔、捧着热汤的心意,都会成为这颗种子最好的养分,让温暖在每一个春天,长出新的枝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