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寒风吹得社区菜棚的玻璃嗡嗡作响,小安刚把最后一批晒干的养心菜干收进共享仓,手机就被冻得有些发烫。屏幕上弹出苏晴的紧急消息:“小安姐,村里的虎子突然发烧抽搐,张医生说像是急性扁桃体炎引发的高热惊厥,村里的退烧药吃完了,山路结冰又送不了医,怎么办啊!”
小安的心猛地一沉,急性高热惊厥若不及时降温,很容易损伤孩子大脑。她抓起共享仓的钥匙,冲进去翻找——架子上整齐码放着晒干的板蓝根、紫苏叶,还有上个月从村里换来的金银花干。“板蓝根清热解毒,对扁桃体炎正好管用!”小安迅速装了一大包板蓝根和紫苏叶,又想起张医生说过紫苏煮水擦身能物理降温,干脆把新鲜的紫苏苗也挖了几株,塞进保温袋里。
“我送你去村里!”老吴的声音从身后传来,他裹着厚棉袄,手里攥着车钥匙,“刚在群里看到消息,我已经热好车了,山路我熟,慢点开能过去!”两人冲进车里,暖气还没热透,小安就开始给苏晴发语音:“别急,我带了板蓝根和紫苏,先按张医生说的方法煮水,我半小时到!”
车轮碾过结冰的山路,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小安盯着窗外漆黑的夜色,手里紧紧攥着保温袋——里面的菜药,此刻就是虎子的救命希望。她想起春天移栽板蓝根时,李奶奶说这菜药不仅能预防感冒,关键时刻还能救急,当时只当是老人的叮嘱,如今才明白这平凡菜苗里藏着的力量。
刚到村口,就看到张医生和苏晴举着手机手电筒在等。“孩子现在怎么样?”小安跳下车,把保温袋递过去。张医生接过袋子,一边往屋里跑一边说:“烧到39度8,抽搐刚停,就怕再反复!”屋里,虎子躺在床上,小脸通红,呼吸急促,李奶奶正用湿毛巾给他擦额头,眼眶红红的:“这孩子下午还好好的,晚上突然就烧起来了,都怪我没注意!”
“先煮板蓝根水!”张医生拿出晒干的板蓝根,掰成小段放进锅里,“大火煮开转小火煮十分钟,加一点冰糖,让孩子慢慢喝!”小安则把新鲜紫苏叶洗净,放进热水里泡软,拧成半干:“张医生,紫苏水擦身是不是能降温?”张医生点点头:“紫苏性温,既能发汗解表,又不会太寒凉,适合孩子用!”
苏晴端来煮好的板蓝根水,小安小心地扶起虎子,一勺一勺喂给他。苦涩的药味让虎子皱起眉头,李奶奶在一旁轻声哄:“虎子乖,喝了这水病就好了,以后奶奶给你做紫苏酱拌面条!”或许是想到了美食,虎子竟乖乖喝完了小半碗。与此同时,张医生用紫苏水给虎子擦脖子、腋窝和大腿根,反复擦拭着降温。
半小时后,虎子的体温渐渐降了下来,呼吸也平稳了许多。他睁开眼睛,小声说:“奶奶,我想吃养心菜鸡蛋汤。”李奶奶激动得直抹眼泪:“哎,等天亮了奶奶就给你做!”张医生摸了摸虎子的额头,松了口气:“多亏了这板蓝根,清热解毒效果快,要是再晚一会儿,真不敢想!这菜药,就是村里的‘小药箱’,关键时刻比啥都管用!”
这时,门外传来汽车的声音,是村里的赤脚医生冒着严寒赶来了,还带来了退烧药。“现在体温降了,先吃点退烧药巩固一下,明天再观察观察。”赤脚医生给虎子喂了药,又对张医生说,“还是你们这菜药应急法子好,以后村里得多存点,免得再遇到这种情况!”
天快亮时,虎子已经能坐起来吃粥了。李奶奶拉着小安的手,非要留她吃早饭:“熬了养心菜小米粥,你喝点暖暖身子,这养心菜是上个月晒的,熬粥养胃,你昨晚跑那么远,肯定累坏了!”小安喝着温热的粥,心里满是暖意——从暴雨抢险到冬夜救急,这些不起眼的菜药,一次次在关键时刻撑起了健康防线。
返程时,太阳已经升起,山路的冰开始融化。李奶奶塞给小安一包用红纸包好的东西:“这是新晒的金银花和板蓝根,你带回社区共享仓,冬天感冒的人多,这些菜药能派上用场!”她还特地叮嘱,“要是社区有人咳嗽,就用紫苏叶和生姜煮水喝,驱寒止咳,比吃药还舒服!”
回到社区,小安第一时间把金银花和板蓝根放进共享仓,还在墙上贴了张“冬夜急诊提示”:“板蓝根可治急性扁桃体炎、高热,紫苏叶煮水擦身能降温,紧急情况可直接取用,用后记得在群里登记!”刚贴好,周阿姨就来了,手里拿着一包艾草:“听说村里孩子病了,用菜药救了急,我把家里的艾草拿来,冬天泡脚能驱寒,预防感冒!”
刘叔也匆匆赶来,手里拿着修订好的《菜药应急清单》:“我加了儿童高热、老人咳嗽等应急用法,还标了每种菜药的存放位置,以后大家找起来更方便!”小安接过清单,只见上面不仅有菜药用法,还写着“城乡互助热线”和张医生的电话,末尾写着:“菜药虽小,能解急难;城乡携手,共护安康。”
小安站在共享仓里,看着架子上整齐的菜药干货,仿佛看到了村里的菜药棚,看到了李奶奶、张医生和村民们忙碌的身影。她知道,这个冬天,这些带着泥土气息的菜药,会继续守护着城乡人的健康。而“都市归田园:我种的菜能救命”的故事,也会像这冬日里的微光,在寒夜里传递温暖,在平凡的日子里,续写着守护与希望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