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的寒风裹着雪籽,“噼里啪啦”打在社区菜棚的玻璃上。小安正和志愿者们给育苗盘加盖保温棉,手机突然急促地响起,是村里苏晴带着哭腔的电话:“小安姐,不好了!村里李奶奶突然头晕呕吐,赤脚医生说像是中风前兆,可山路被大雪封了,救护车进不来,怎么办啊!”
小安的心猛地揪紧,挂了电话就往“菜药共享仓”跑。张医生刚巧在整理药材,听闻消息立刻跟上:“中风前兆要先稳住气血,菜棚里的葛根能通经活络,丹参可活血,还有之前晒好的天麻片,配着煮水给老人喝,能暂时缓解症状!”两人手脚麻利地装了两大包药材,又带上血压计和体温计,老吴早已发动货车,车斗里垫着防滑草垫:“雪天路滑,我开慢些,但肯定能赶过去!”
周阿姨和刘叔闻讯赶来,周阿姨塞给小安一包红糖姜茶:“给李奶奶和赶路的人暖暖身子!”刘叔则攥着一张写满字的纸:“这是中风应急护理要点,我刚查的,你们路上看看,教给村里的人!”小安接过东西,匆匆跳上货车,车轮碾过积雪,在路面留下两道深深的车辙。
“城乡菜药互助群”里早已炸开了锅。村里的老支书发来定位:“我们正铲村口的积雪,后生们拿着铁锹在前面开道!”社区居民们纷纷留言:“需要什么尽管说,共享仓里的药材都给你们备着!”“我认识市医院的神经内科医生,把李奶奶的症状发过来,我帮着问应急办法!”
山路被大雪覆盖,分不清哪里是路面哪里是沟坎。老吴盯着前方,方向盘握得紧紧的,车轮时不时打滑,惊得人心里发紧。小安捧着手机,一边和苏晴保持通话了解李奶奶情况,一边把社区医生的建议同步过去:“让老人平躺,别随意搬动,保持屋里通风,先喂点温水!”
一个半小时的路程,走了整整三个小时。当货车终于碾过村口最后一段积雪路时,小安远远看到一群人影举着铁锹在路边等候。“药材来了!”老支书喊了一声,几个后生立刻跑过来,接过药包就往李奶奶家跑。小安和张医生提着医疗箱紧随其后,雪水顺着裤脚渗进鞋子,冻得人脚趾发麻,可谁也顾不上这些。
李奶奶家的屋门敞开着,屋里挤满了村民。老人躺在炕上,脸色苍白,嘴角有些歪斜,说话含糊不清。张医生立刻拿出血压计,测得血压偏高,他一边让苏晴烧热水煮药,一边用随身携带的银针,在李奶奶的合谷、人中穴轻轻扎下:“先通过针灸稳住病情,等药煮好喝了,能进一步缓解症状!”
苏晴把葛根、丹参、天麻片放进锅里,加了少许红糖,大火煮开后转小火慢熬。药香渐渐弥漫开来,村民们都屏住呼吸,盯着锅里翻滚的药汁。老支书站在门口,对着手机视频那头的社区居民说:“多亏了城里的药材和张医生,不然我们真不知道该咋办!”
一刻钟后,药汁熬好。小安小心地扶起李奶奶,用勺子舀着药汁,一点点喂进老人嘴里。药汁带着淡淡的苦味,却透着温暖,李奶奶喝了几口,原本紧绷的眉头渐渐舒展,含糊地说:“不……不晕了……”
张医生再次给李奶奶测血压,数值明显下降。他松了口气:“暂时稳住了,但还得等救护车来做进一步检查。这期间每隔两小时喂一次药,别让老人受凉,也别让她说话太多!”村里的后生们立刻应声:“我们轮流守着,保证按时喂药!”苏晴则拿出保温杯,把剩下的药汁装起来:“我守在这儿,随时看着奶奶的情况!”
此时,群里传来好消息:社区居民联系的救护车,在村民和铲雪车的配合下,已经打通了进山的路,正在往村里赶。小安看着窗外渐渐亮起来的天色,雪不知何时停了,东方泛起一抹鱼肚白。她走到炕边,给李奶奶掖了掖被角,老人睁开眼,拉着她的手,眼里满是感激:“丫头……谢谢……”
救护车抵达时,天已经大亮。医护人员给李奶奶做了初步检查,对张医生的应急处理赞不绝口:“多亏用了活血通经的药材,还做了针灸,为后续治疗争取了时间!”村民们帮着把李奶奶抬上救护车,老支书握着小安的手说:“这菜药真是救命的宝贝,你们更是我们的救命恩人啊!”
货车往回开时,阳光透过云层洒下来,积雪在路面反射出耀眼的光。小安望着窗外渐渐远去的村庄,心里满是感慨——这些长在田间地头的菜药,在关键时刻真能“救命”;而这份跨越城乡的互助,更是寒冬里最温暖的力量。“都市归田园”,就是这样把土地的馈赠变成守护的底气,让每一个身处困境的人,都能感受到来自远方的牵挂与希望。
回到社区,菜棚里的育苗盘上覆盖着一层薄雪,志愿者们正忙着清理。看到小安回来,大家纷纷围上来询问情况。小安笑着说:“李奶奶情况稳定了,多亏了咱们的菜药和大家的帮忙!”刘叔立刻拿出笔记本:“我得把这次的应急经验记下来,补充到《菜药急救指南》里,下次遇到类似情况,大家都知道该咋办!”
阳光渐渐升高,融化了菜棚上的积雪。小安蹲在育苗箱前,看着嫩绿的芽苗在阳光下舒展叶片,心里充满了力量。她知道,只要守着这些菜药,守着这份互助的心意,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都能携手度过。而“都市归田园”的故事,也会在一次次“救命”与守护中,变得更加温暖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