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夏的夜晚闷热异常,社区小院的菜棚里却凉风习习——薄荷和紫苏的清香混着晚风,成了天然的驱蚊香。小安正和志愿者们整理晒干的蔬菜药材,突然听到院门外传来急促的脚步声,是住在隔壁楼栋的陈奶奶,手里攥着胸口,脸色发白。
“小安……我心口闷得慌,家里的药吃完了,儿女都在外地……”陈奶奶话没说完,就扶着门框直喘气。张医生恰好来送新印的《家庭菜药应急手册》,见状立刻上前扶住陈奶奶:“别慌,先坐下歇歇!”他摸了摸陈奶奶的脉搏,又查看了舌苔,“是暑气攻心,加上有点气虚,正好用咱们种的养心菜和薄荷来调理。”
小安立刻往厨房跑,抓了一把新鲜养心菜洗净切段,又摘了几片薄荷嫩叶,和红枣一起放进锅里煮水。李大爷则搬来椅子,让陈奶奶坐在菜棚下通风的地方,老吴也赶了过来,帮忙给陈奶奶扇扇子,递上凉白开。
“养心菜能养心安神,薄荷清热解暑,这两种菜煮的水最适合夏天应急!”张医生一边给陈奶奶解释,一边从包里拿出血压计,“我给你量量血压,要是喝完水还没缓解,咱们就联系救护车。”
没过十分钟,养心菜薄荷水就煮好了,小安滤出药汁,放温后递给陈奶奶。陈奶奶喝了两口,没过多久,就说胸口不闷了,脸色也渐渐红润起来。“真是没想到,种在院里的菜还能当药使!”陈奶奶拉着小安的手,眼里满是感激,“以前总觉得种菜是年轻人的新鲜事,现在才知道,这菜是咱们老百姓的‘定心丸’!”
这事让小安灵机一动——社区里空巢老人多,夏天容易中暑、犯心慌,不如在菜棚边搭个“菜药应急站”,把常用的蔬菜药材分装成小袋,附上用法,再放个应急呼叫铃,方便老人们随时取用。
第二天一早,志愿者们就忙活起来。大家在菜棚旁搭了个小木棚,里面摆上货架,把晒干的薄荷、紫苏、养心菜分成小份,装在印着“应急菜药”的密封袋里,还贴上了醒目的用法标签:“薄荷煮水防中暑”“养心菜煮粥补气血”“紫苏泡茶治风寒”。张医生还把《家庭菜药应急手册》钉在木棚墙上,方便老人们翻阅。
老吴特意给应急站装了个太阳能呼叫铃,连接着小安和志愿者们的手机:“只要老人们按铃,咱们手机就会响,十分钟内保证赶到!”
消息传到村里,苏晴特意打来视频电话:“小安姐,你们这个‘菜药应急站’太好啦!我们村里也学着搭一个,把菜田的菜晒好装袋,放在村卫生室旁边,方便村里的老人!”老支书还在电话里说,等村里的应急站搭好,就把菜药清单发给社区,两边互通有无,让“菜药应急”更周全。
夏夜里,社区的“菜药应急站”亮着一盏小灯,成了小院里最温暖的风景。常有老人提着保温杯来装薄荷水,或是来取养心菜干,志愿者们总会陪着聊几句,问问身体情况。陈奶奶更是每天都来菜棚转一圈,帮着浇水、摘菜,还主动当起了“应急站管理员”,帮着整理菜药袋。
小安坐在菜棚下,看着灯下忙碌的身影,闻着空气中的菜药香,忽然明白,“都市归田园”从来不是简单的“归”,而是在都市与田园之间,搭建起一座充满烟火气的“守护桥”。那些长在土里的蔬菜,从暴雨夜的“救命菜”,到寒冬里的“暖心药”,再到夏夜里的“应急站”,早已成了连接城乡、温暖人心的信物。无论在都市的小院,还是乡村的田埂,只要那抹翠绿还在生长,那份跨越山海的守护,就会像夏夜里的灯,永远明亮,永远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