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如轻纱般尚未散尽,菜畦里那株带着年轮的幼苗,毫无征兆地发出声响。并非叶片相互摩擦的沙沙声,反倒像是无数细针在轻柔拨动琴弦,声音中还交织着孩子们的哼唱,调子与他们野餐时唱的歌谣分毫不差。小安将耳朵紧贴树干,年轮里的指纹瞬间亮起,每个指纹都微微震动,仿佛无数个小小的音符在欢快跳跃。
渔排阿叔的船刚抵达码头,就听见他扯着嗓子喊:“河里的根须在唱歌!”我们赶忙跑过去,只见星蜜河的水面上,无数根须随着波浪起伏,每根根须都发出独特的音调,有的似清脆的笛子声,有的像悦耳的铃铛响,还有的如同孩子们用贝壳做成的哨子声。根须交织之处,水面泛起彩色的涟漪,涟漪里缓缓浮出孩子们的身影,他们正坐在渔排上,合着根须的节奏欢快拍手。
李医生推着重症病房的孩子来到菜畦,孩子刚站稳,幼苗的歌声便陡然变调,变得愈发轻快。“它这是在欢迎你呢。”李医生笑着说道。孩子缓缓伸出手,轻轻握住幼苗的树干,树干上的年轮骤然加速转动,转出一串灵动的音符,音符飘向空中,化作一只透明的蝴蝶,蝴蝶翅膀上的纹路,赫然是孩子的指纹。蝴蝶绕着他飞了两圈,最终落在他的肩膀上,化作一片小小的叶脉书签。
小安口袋里的生长表烫得厉害,他打开一看,表上的空白页竟自动出现了乐谱,五线谱是根须勾勒而成,音符由油菜籽拼就,每个音符旁都标注着孩子的名字。瘦小男孩对应的音符是鲜艳的红色,恰似他种的番茄;扎辫子女孩的音符是明亮的黄色,宛如蝴蝶花;重症病房孩子的音符闪烁着光芒,就像他埋在土里的星星画。
正午的太阳把菜畦晒得暖烘烘的,幼苗的歌声愈发响亮,连医院病房的窗户都随之微微震动。李医生发来视频,住院的孩子们正趴在窗边,跟着歌声哼唱,他们的声音刚一响起,菜畦里的根须便朝着医院的方向伸展,穿过围墙的缝隙,钻进每一间病房,在墙上织出小小的乐谱,乐谱上的音符会随着孩子们的歌声变换色彩。
瘦小男孩扛着小锄头来到菜畦,他说要给幼苗松松土。锄头刚碰到泥土,土里就冒出无数根须,顺着锄头柄往上攀爬,爬到他手里时,突然绽放出一朵小番茄花,花心里的花蕊摇曳,发出和他嗓音一样的音调。“我家的番茄藤也在唱歌呢。”他兴奋地说,“妈妈说,厨房的锅里正煮着番茄汤,汤里的泡泡都在跟着打节拍。”
傍晚,星蜜河的根须突然朝着菜畦方向聚拢,好似无数条琴弦被拉到一起。渔排阿叔的船停在河中央,他举着一个用海菜绳编的话筒,对着根须大声问:“孩子们让我问问,啥时候能再听合奏呀?”根须立刻发出一阵欢快的调子,水面上的涟漪拼出一个日期——正是下一个满月的日子。
重症病房的孩子要回医院时,幼苗的歌声忽然变得格外温柔,树干上飘下一片叶子,叶子上印着一段乐谱,正是他最喜欢的那首童谣。“我把它带回病房,教其他小朋友唱。”他小心翼翼地把叶子夹进叶脉书签里,书签上的指纹瞬间亮起,与叶子上的乐谱融为一体。
夜幕降临,菜畦里的根须纷纷钻回土里,只有幼苗还在轻轻哼唱。小安的生长表自动翻开,乐谱的最后多出一行字,是用所有孩子的笔迹共同写下的:“根须是琴弦,土壤是歌谱,我们是唱歌的人。”远处星蜜河的方向,根须的歌声仍隐隐传来,仿佛大地在低声应和,将孩子们的声音,送到每个有土壤的角落。
我和小安坐在幼苗旁边,看着年轮里的指纹渐渐变暗,却依旧能听见它们轻微的震动,宛如无数颗小心脏,在土壤深处,与孩子们的心跳,一同打着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