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尘传送门正式启用那天,地球与安第斯母星的坐标在星图上亮起了同步的光。林夏站在传送门终端前,看着第一个穿过光带的安第斯孩子——他背着装满发光玉米的藤筐,羽毛铠甲上别着地球孩子送的塑料恐龙徽章,脸上的好奇与兴奋像刚出炉的星糖。
“这是‘星间市集’的第一笔交易。”苏一递来翻译器,里面传来孩子清脆的声音,“大祭司说,要用玉米换地球的故事书,最好是画满星星的那种。”
市集就设在马丘比丘的太阳门广场上。安第斯人的石制摊位上,摆着用星核能量锻造的青铜器皿,表面的绳结纹会随温度变色;琉璃海的水晶体人带来了液态水晶灯,灯里封存着不同星系的星光,开关是一颗会眨眼睛的星尘;织星者的星尘摊位前最热闹,孩子们围着看星尘如何在掌心变成小动物的模样。
林夏的摊位上摆着地球的老物件:外婆织的星空挂毯、爷爷做的木质星轨模型、还有她小时候画的涂鸦本。一个水晶体孩子指着挂毯上的北斗七星,突然将手掌贴在挂毯上——他的液态手指留下一串银白的光痕,在北斗旁补了一颗琉璃海的亮星。
“这是‘海眼星’,”水晶体人用意识解释,“在我们的星图里,它和北斗是好朋友。”
苏一则在教安第斯战士用吉他弹《山魂谣》。当熟悉的旋律混着安第斯骨笛的调子响起时,广场上的光带突然开始旋转,将不同文明的音乐编织成一首新的乐章。大祭司站在祭坛上,看着这一幕露出笑容:“先祖说过,当不同的歌声能在同一片天空下响起,黑暗就永远不会降临。”
市集过半时,影族的使者突然从时空涟漪中现身。他的影子里托着一块黑色晶体,里面封存着星锈残留的最后一丝能量。“这是‘警示’。”影族的意识在广场上回荡,“熵增的威胁从未消失,但只要我们记得如何共享光,就能永远比它快一步。”
林夏接过黑色晶体,发现里面的暗紫色能量正被周围的光带一点点净化。她突然想起风语者的话:宇宙的平衡,从来不是消灭黑暗,而是让光明足够强大。
傍晚的篝火旁,不同文明的人围坐在一起分享食物。安第斯的发光玉米煮在地球的砂锅里,琉璃海的水晶鱼配着三角座的星尘酱,苏一烤的上撒着织星者带来的闪光糖霜。
一个扎羊角辫的地球女孩,正给安第斯小伙伴讲《嫦娥奔月》的故事。她用树枝在地上画月亮,安第斯孩子就添上一颗安第斯母星的符号,两个星球在泥土里靠得很近,像在说悄悄话。
星尘传送门关闭前,大家约定每月举办一次市集。离开的安第斯孩子在藤筐里留下一本绳结纹日记,最后一页画着三个手拉手的小人:一个地球孩子,一个安第斯孩子,一个水晶体孩子,头顶是连成一片的星图。
林夏和苏一站在广场上,看着最后一道光带消失在太阳门后。广场上还留着不同文明的痕迹:水晶体人没带走的水晶灯在石缝里闪烁,织星者的星尘在地上拼出笑脸,安第斯骨笛的余音还在山涧里回荡。
“你看,”苏一指着天空,猎户座的方向正有两颗星同时闪烁,“他们在说‘下个月见’。”
林夏低头,发现掌心的印记又多了一道新的纹路——那是星间市集的符号,像一个由不同星轨交织成的花环。她知道,这本叫《星图新页》的法典,又添了最温暖的一笔:原来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不是星核的共振,而是不同的生命,愿意为此停下脚步,分享一片星光。
夜色渐浓,马丘比丘的石墙上,不同文明的符号在月光下渐渐融合,像一幅正在生长的星图。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混着星尘的微光,在星轨间织成一张柔软的网,接住了所有关于温暖与希望的故事。
而这故事,才刚刚开始最热闹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