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菜畦上的露珠还未完全消散,小安就兴奋地拉着我来到“双生根”旁。他手里拿着个微型放大镜,正仔细观察着泥土表面。“你看,根须在发光!”顺着他的目光,我看到银莲和向日葵的根须交汇处,隐隐透着微弱的荧光,像是有无数细碎的星辰在泥土里闪烁。
渔排阿叔今天带来的是个旧收音机。“孩子们说这是‘根系电台’。”他拧开收音机,里面传出“滋滋”的杂音,“得把它埋进有‘双生根’的土里,才能收到根须的密语。”我们合力挖了个坑,将收音机小心埋下,刚覆盖好泥土,向日葵的花盘就轻微颤动起来,同时收音机里的杂音也变成了细微的、类似电流的“滋滋”声,仿佛真的在接收来自地下的信号。
小安蹲在坑边,耳朵几乎贴到了泥土上。“我好像听到了数字!”他猛地抬起头,眼里闪着光,“是‘三’和‘七’,还有‘五’!”我也凑过去听,泥土里似乎真的有极轻微的、规律的响动,像是根须在有节奏地碰撞,那节奏对应的数字,和李医生之前给的一份神秘数列有重合之处。
正午,阳光炽热,传声筒里传来小孙子的叫声:“爷爷!向日葵在晃脑袋!”我和小安赶忙过去,只见向日葵的花盘正缓缓转动,每转一定角度,就会停顿一下,那停顿的次数和时长,竟与小安记录的根须发光频率完全一致。“这是在传递信息!”小安激动地说,赶紧拿出本子记录下花盘转动的规律。
李医生发来一张根系生长的3d模拟图,图中银莲和向日葵的根须交织成复杂的网络,某些节点正闪烁着红点。“这些红点是根须交流最活跃的地方。”他在消息里补充,“孩子们推测,根系密语的核心就在这些节点中。”我对照着之前记录的花盘转动规律,发现那些规律竟能和3d图中红点的分布对应起来。
傍晚,海风吹拂,白翅鸟衔来许多细小的金属丝,它们将金属丝缠绕在向日葵的茎秆上,金属丝另一端则垂入埋着“双生根”的泥土里。“孩子们说这是‘根须天线’。”小安轻轻触碰金属丝,向日葵的花盘瞬间晃动得更明显了,同时埋着收音机的地方,也传来更清晰的“滋滋”声,仿佛根系的密语正通过金属丝被放大、传递。
我和小安坐在菜畦边,看着在暮色中微微晃动的向日葵。花盘上,之前因为根须发光而留下的荧光痕迹,在夜色里若隐若现,勾勒出奇异的图案。远处住院楼的灯光次第亮起,像是在与这泥土下的密语遥相呼应。小安拿着记录着花盘转动规律和根须响动节奏的本子,仔细地和李医生发来的3d图比对,眼神专注而执着,仿佛要从这根系的密语中,解读出那连接着土地与希望的,最本真的答案。
忽然,收音机里的“滋滋”声变了调,传出一阵清晰的童声合唱,像从泥土深处,顺着根须与金属丝,飘向了星光下的菜畦与远方的住院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