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比已毕,宗门上下仍存余波。冯渊自魁首之位,正式列为真传弟子,自此地位骤升,修炼之路,亦开启了新的篇章。
清晨,天钟轰鸣,冯渊随执事弟子步入真传殿。
殿宇巍峨,灵气弥漫,墙壁镶嵌灵晶,光华流转。殿内诸真传弟子皆到,各个气势不凡,或端坐闭目,或轻声交谈,神色间俱是傲然。
执事朗声宣布:“大比魁首冯渊,自今日入真传列,赐真传玉简,宗门功法典籍、灵地洞府、月度灵石供给,悉依真传规制。”
言毕,一道玉简飞至冯渊掌心。其上灵光氤氲,烙印着真传弟子之印记。自此,他已与往昔截然不同。
诸弟子目光或暗或明,打量而来。
有人冷笑:“又一新人,靠机缘得势,不知能走多久。”
有人轻声:“此人符阵丹武皆通,不容小觑。”
更有人面无表情,似未将他放在眼中。
冯渊心境沉稳,拱手行礼:“诸位师兄师姐,冯渊新入,还望日后多多指点。”
声音平和,既无卑躬,也无傲气,令不少人目露一丝赞许。
离开真传殿后,执事弟子领他至洞府。
此处乃宗门灵脉之侧,灵气浓郁十倍于普通内门洞府。洞府石门高大,符文环绕,禁制森严。推门而入,石室宽敞,灵泉潺潺,墙壁烙有聚灵阵。修炼其间,如坐灵海。
“此地,将是你之后修炼之所。”执事笑言,“好好把握,莫负魁首之名。”
冯渊送别执事,静立洞府内,心神起伏。自穷山而出,数载辛苦,终得此处。然他深知,这不过是新路起点。
夜晚,他盘膝打坐,取出玉简观阅。
其中记载真传弟子修行之路,分丹道、阵道、符道、剑道、体修诸途。每一条,皆需自身抉择与精进。
冯渊默然。自己符丹阵武皆修,若强行取舍,岂非割舍己长?
忽而心有所悟:“大道无形,不必拘泥一途。符丹阵武,不过道之一角,我既能兼容,当寻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心念既定,他将诸术并修之志铭刻心间。
次日,他拜见恩师青虚子。
青虚子静坐蒲团,双目半阖,气息深沉,恍若渊海。
“渊儿,得魁首及真传之位,心境可稳?”
冯渊恭声答:“弟子明白,魁首等不过虚名,真正之路,方才开始。”
青虚子点头,眼中闪过欣慰。
“为师赐你两样东西。”
他袖袍一拂,一卷古籍,一枚玉瓶飞来。
“此为《灵丹妙诀》,记载炼丹大道奥义;此瓶‘玄灵化元丹’,可助筑基修士稳固根基打磨基台,亦可修补经脉之伤。”
冯渊肃然受之,拱手一拜:“多谢师尊!”
青阳子又道:“你虽符丹阵皆通,但切莫贪多务杂。须记,大道合一,方能至极。”
冯渊点头,将此言深记心底。
日后时光,冯渊沉浸于修炼之中。
炼丹室中,炉火熊熊,他按《灵丹妙诀》逐次尝试。起初火候不稳,丹药焦糊。然他不急不躁,反复推演,配合天眼通观察丹火流转,渐入佳境。
符箓之道上,他常往符殿求教师叔伯。笔走龙蛇,灵符烙成。一次次失败,一次次调整,渐渐能绘制三阶符箓,威力惊人。
阵法之道,他研读典籍,于山林布阵试演。灵石布列,灵光闪耀,困阵、杀阵、幻阵,层出不穷。
武道之途,他日夜苦修剑诀,剑光纵横,气势日盛。偶尔与同门切磋,往往以一敌三而不落下风。
此般勤修,使他根基愈加稳固。
然而,真传之路,从不平静。
一次宗门讲武,他展露剑阵之威,一举压制数名真传同辈。自此锋芒毕露,引来不少嫉恨。
有人暗中议论:“他才入真传,便如此嚣张。”
有人冷声道:“待下次试剑约,必让他知难而退。”
更有人心怀不轨,暗使手段,欲在资源分配中挤压他。
冯渊虽觉察,却并未正面争锋。他心中明白,此时不宜树敌过甚,唯有以更强实力,令对手不得不服。
半月后,宗门发布秘境任务。
“三个月后,秘境再开,择真传弟子入内试炼。得机缘者,可增修为。”
此言一出,诸弟子心动。
冯渊心神一震。秘境!那里藏着无数机缘,也埋着无数危险。他冥冥中知,此行或许是自己真正的转折。
青虚子临行叮嘱:“渊儿,秘境虽好,机缘虽奇,切记贪多则乱,得一即收,莫妄求。”
冯渊郑重点头:“弟子谨记。”
“师尊,我欲将母亲接过来,方便诊治,您意下如何?”
“随心而为,修道之人要做到道心圆满。”清虚子道。
“多谢师尊教诲!弟子谨记!”
洞府内,冯渊独自盘膝,身前丹炉灵光流转,符箓散发微光,剑气萦绕。他心中清晰:
“我冯渊,既踏上真传之路,便不容退缩。前方纵是万劫险阻,我亦要踏过去!”
他目光如炬,映照洞府灵光,宛若一颗将要冉冉升起的星辰,正要在宗门苍穹下,绽放属于自己的光辉。
“去秘境之前,先去把母亲接回来,其他几位师姐妹也得见一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