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渊入门已久,符箓、阵法、剑术皆有所涉猎,但清虚子始终没有让他忘记丹道之本。终于在一个清晨,师父召他入炼丹殿。
丹殿巍峨,四壁镶嵌着灵石,炉火通明,灵气在空气中流转。殿中十余口丹炉各自静立,散发着沉厚古韵。
清虚子立于一口青铜古炉旁,抚须道:“渊儿,你已学识草,懂灵草阴阳相生之理。今日,我便授你丹道真正的核心——炼丹。”
冯渊心头一震,急忙躬身应下。
清虚子袖袍一挥,几株灵草浮空而出,落于冯渊眼前。
“这几株,一株为清心草,一株为玄炎花,另一株为灵泉藤。三者属性迥异,若能调和,便可炼出凝气丹。若调和不当,则必然爆炉。你试试吧。”
冯渊深吸一口气,将灵草逐一辨认,随后将它们投入炉中。运转灵力催动火焰,他小心掌控火候。
丹炉内灵气翻涌,清香渐生。冯渊满心欣喜,正要收束,却只听“轰”的一声,炉盖炸开,一股热浪冲击而出,险些将他掀翻。
冯渊狼狈后退,衣袖焦黑,满面苦笑。
清虚子不怒反笑:“炼丹之难,在于阴阳调和,火候精妙。你若急躁,必然失败。记住,心为炉,意为火,丹成于心而毁于心。”
冯渊郑重点头,暗暗将这句话铭记于心。
在反复的失败中,冯渊渐渐明白,炼丹不仅是技巧,更是对心性的淬炼。
他开始放下急躁,静坐炉前,感受草木灵性。每一次投草,他都仔细聆听草药灵气的波动,仿佛与之对话。火候的掌控,也逐渐由外放的灵力,转化为心火的引导。
数十次尝试后,他终于在炉中凝成了三枚浅黄的凝气丹。丹药虽色泽暗淡,但药效完整。
清虚子颔首:“不错,这便是你亲手炼成的第一炉丹。记住,丹成不在完美,而在于你心意融入其中。”
冯渊眼中闪过激动之色,这一刻,他真正踏入丹道之门。
炼丹殿中弟子众多,每月都有一次丹道竞试,检验各人修炼成果。
冯渊在师父指点下参加了首次竞试。殿中弟子各自执炉,火光映照殿堂。
一名名师兄师姐纷纷展露手段,灵火熊熊,丹香弥漫。冯渊心境稳固,将灵草按次序投入,火候掌控极为平稳。最终,他炼成五枚凝气丹,品质虽不算顶尖,但胜在稳定无瑕。
在场长老纷纷点头。
一位师兄却冷笑道:“不过是最普通的凝气丹,谈何成就?若你真是师父心仪弟子,可敢炼筑基丹?”
冯渊心头一凛。筑基丹所需灵草极为复杂,火候更需极致掌控,稍有不慎便炉毁人伤。
清虚子淡淡一笑:“他虽初学,但既然有人相逼,不妨一试,筑基丹说难也不难。”
清虚子抛给冯渊一枚玉简,“这是丹方和炼制方法,你先看看,学会了就可以炼制。”
在众目睽睽下,冯渊轻启玉简,霎时丹方和炼制方法就映入脑海。冯渊通过神识意念反复模仿、推敲,经过几十遍的神识演练后,冯渊起身,取过一份筑基丹的灵草、灵药,先逐一辨识起来,盏茶功夫之后,开始炼筑基丹。
炉火升腾,他全神贯注,将清灵草、赤炎果、玄玉藤、玄冰花、天灵果、紫猴花等等灵草灵药逐一投入。丹炉内灵气暴躁,轰鸣不断,似要崩裂。
冯渊咬牙运转心火,缓缓调和药性。冷汗沿着额角滴落,他却不敢有丝毫分神。
忽然炉中一声巨响,丹气狂涌,几乎溃散。冯渊眼中却闪过一丝清明,他双手齐出,将灵力化作阴阳二气压入炉内。
轰鸣逐渐平息,火光收敛。
片刻后,炉盖缓缓开启,三枚晶莹剔透、灵光流转的筑基丹静静躺在炉中。
全殿寂静,随即爆发出一阵惊叹。
清虚子仰天长笑:“好徒儿,你已明丹道之真髓!此丹,不仅成就了你,也昭示了我清虚一脉未来的希望!”
自此,冯渊在丹道殿声名鹊起。许多师兄弟再不敢轻视,反而对他敬佩有加。
冯渊却并未自满。他常常夜间独坐,反复思索炼丹与修心的关系。他渐渐明白,丹道并非单纯的技艺,而是修炼者心境的映照。
若心存杂念,即使丹成,也会有缺;若心境澄明,丹自圆满。
在一次次的炉火淬炼中,冯渊的道心日益坚韧。他知道,这份积累,将是他日后冲击更高境界的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