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空维度传回回应信号后的第三天,万维协同委员会通过监测数据确认:虚空能量的 “饱和阈值窗口期” 已到来 —— 虚空地脉核心的吞噬性降至最低,仅为常规状态的 20%,且这种低吞噬状态将持续 48 小时,是与虚空维度建立深度沟通的最佳时机。小萤带领升级后的 “虚空探测队” 再次出发,此次探测队不仅携带了更先进的抗虚空设备,还搭载了由 26 个维度技术融合而成的 “能量信号解析系统”,目标是突破沟通壁垒,了解虚空维度的真实需求。
当探测队抵达虚空维度边缘时,首先感受到的是虚空能量的明显变化 —— 原本极具攻击性的吞噬力变得温和,探测器甚至能靠近虚空地脉核心 500 公里范围,传回清晰的核心影像。按照计划,小萤团队向虚空维度发送 “结构化沟通信号”—— 信号中包含 26 个维度的地脉图谱、《跨维度地脉共生准则》的能量编码,以及联盟希望建立协作的核心诉求,通过多能网络实时传输至虚空地脉核心。
然而,信号发送 1 小时后,虚空维度传回的回应却让团队陷入困惑:回应信号虽比上次复杂,但能量波动毫无规律,既无法与已知的任何维度信号匹配,也无法通过解析系统转化为有效信息;更奇怪的是,随着信号交互次数增加,虚空地脉核心的能量波动开始变得紊乱,吞噬性从 20% 缓慢回升至 35%,周边的虚空能量甚至开始冲击探测队的防护屏障,迫使探测队后退 100 公里。
“是‘能量翻译壁垒’!” 水晶族的信号专家反复对比双方信号后,终于找到问题核心,“虚空能量的‘负向频率’与我们的‘正向频率’完全相反,就像用两种毫无关联的语言对话,即使传递的是善意,也可能被误解为威胁;更严重的是,无效的信号交互会刺激虚空地脉核心,导致其吞噬性异常增强!”
与此同时,跨维度枢纽传来紧急消息:虚空能量的紊乱波动已通过缓冲层的微弱缝隙渗透进来,暗尘维度的暗能量浓度再次下降 1%,微尘维度的地脉微粒出现 “异常聚合”,部分区域的微粒甚至形成了小型黑洞,若不及时稳定,可能引发维度内的连锁灾难。
“常规的信号解析方法根本没用!” 铁星族首领铁铬在远程会议中焦急地说,“我们需要一种能在正向与负向频率间转换的‘能量翻译器’,否则窗口期一过,虚空维度可能会因误解发起主动攻击!” 虚空维度的特殊性让联盟首次陷入 “无法通过协作解决” 的困境,万维协同委员会的气氛空前凝重。
小萤再次翻阅楚玄武的原始笔记,这一次,她将混沌能量、虚空能量与 26 个维度的本源能量同时注入笔记 —— 在 “跨虚空沟通” 的终极章节中,一道用黑白双色能量书写的 “能量翻译秘法” 终于显现,文字周围环绕着正向与负向频率的转换图谱:“虚空与万维,频率相逆,沟通则障,需造‘双能翻译模块’,以混沌核心为桥,以虚空微粒为介,化正向为负向,化负向为正向,方可破语言之壁,建协作之基。” 秘法下方,详细标注了翻译模块的核心结构:模块需嵌入 “混沌 - 虚空双能晶核”,通过星金符文构建频率转换通道,实现双向能量信号的精准翻译。
结合秘法与各维度技术,联盟制定 “翻译模块研发与虚空稳定计划”,分三个阶段推进:
第一阶段:紧急稳定虚空地脉核心,延长窗口期
绿藤族与木灵维度联合启动 “缓冲层强化计划”—— 绿藤族将抗虚空净化藤的能量输出提升至最大,藤蔓释放的反吞噬能量在缓冲层表面形成 “能量密网”,彻底封堵缝隙;木灵维度则向缓冲层注入大量地脉共生树的本源能量,让缓冲层的稳定性提升 50%,有效阻挡虚空能量渗透。同时,小萤命令探测队暂停信号发送,释放 10 颗 “混沌能量锚”—— 锚点在虚空地脉核心周边形成稳定的正向能量场,通过能量场的温和引导,将核心的吞噬性从 35% 缓慢降至 25%,为研发工作争取到关键的 24 小时。
第二阶段:研发双能翻译模块,突破语言壁垒
铁星族、暗紫维度、微尘维度组成 “翻译模块研发小组”—— 铁星族用星金与虚空能量侵蚀后的特殊金属混合,打造模块的 “频率转换腔”,腔体内刻满正向与负向频率的转换符文;暗紫维度则从暗能量中提取 “负向能量因子”,融入模块的核心电路,确保模块能承受虚空能量的侵蚀;微尘维度贡献 “地脉微粒”,将其研磨成纳米级粉末,涂抹在转换腔内壁,增强频率转换的精准度。
最关键的 “混沌 - 虚空双能晶核”,则由小萤亲自锻造 —— 她将混沌地脉核心的微量样本与探测器收集的虚空微粒混合,在万脉之心的能量加持下,经过 72 小时的高温锻造,终于形成一颗黑白相间的晶核,晶核内部同时蕴含正向与负向能量,能自主完成频率转换。当晶核嵌入翻译模块时,模块表面瞬间亮起黑白交织的光芒,初步测试显示,其能将正向信号转换为负向信号,转换准确率达 90%。
第三阶段:重启跨虚空沟通,建立协作共识
翻译模块安装在探测队的 “信号中枢舰” 后,小萤团队再次向虚空维度发送信号 —— 这一次,信号通过模块转换为负向频率,精准匹配虚空能量的属性。仅过了 30 分钟,虚空维度传回的回应信号就出现了质变:信号波动规律清晰,通过模块反向转换后,竟呈现出可识别的 “图像信息”—— 画面中,虚空维度的 “虚空生命体”(由黑色能量聚合而成的人形生物)正围绕着虚空地脉核心,周边的虚空地脉因能量失衡出现 “裂痕”,显然,虚空维度也正面临地脉危机,其靠近混沌地脉区的真正目的,是寻求修复地脉的技术支持,而非攻击。
“他们需要我们的‘地脉修复技术’!” 小萤看着转换后的图像,终于明白虚空维度的诉求,“虚空地脉核心因能量过度消耗出现裂痕,若不修复,整个虚空维度会在百年内崩塌,他们的靠近是为了寻找能与虚空能量兼容的修复方案!”
团队立刻调整信号内容,将联盟的地脉修复技术(如混沌共鸣修复法、双能适配修复术)转化为图像与能量编码,通过翻译模块传输至虚空地脉核心。这一次,虚空维度的回应充满了 “积极信号”—— 画面中,虚空生命体向探测队方向做出 “握手” 的姿态,同时传回虚空地脉的详细数据,包括裂痕位置、能量缺口、兼容的修复能量类型,为后续协作奠定了基础。
为进一步巩固共识,小萤团队决定派出由小萤、暗紫、微尘组成的 “协作代表团”,乘坐抗虚空穿梭舰,首次进入虚空维度 —— 当穿梭舰穿过虚空能量层时,代表团看到了令人震撼的景象:虚空维度虽一片黑暗,但无数的 “虚空地脉光带” 如同黑色的星河,环绕着虚空地脉核心;虚空生命体在光带间穿梭,向代表团展示着地脉裂痕的实际情况,眼神中充满了期待。
代表团与虚空生命体达成初步协作协议:联盟将提供地脉修复技术与设备,协助虚空维度修复核心裂痕;虚空维度则承诺控制吞噬性,不主动攻击联盟维度,并共享虚空能量的 “负向应用技术”,这种技术可用于优化多能网络的信号传输,提升能量利用效率。
当协作协议通过翻译模块确认的瞬间,虚空地脉核心的能量波动彻底稳定,吞噬性降至 15%,周边的虚空能量也停止了冲击;跨维度枢纽传来好消息:暗尘维度与微尘维度的地脉异常已恢复正常,缓冲层的压力大幅减轻,万维共生体系与虚空维度的 “跨虚空协作” 正式开启。
当晚,小萤在《星穹守护传承手册》中写下历史性的一页:“成功研发双能翻译模块,突破跨虚空能量翻译壁垒,与虚空维度建立初步协作。从楚玄武前辈的跨虚空沟通秘法,到 26 个维度的协同创新,我们证明即使是属性完全相反的维度,也能通过理解与包容建立信任。未来,我们将以跨虚空协作为起点,探索宇宙地脉的终极奥秘,让万维共生的理念真正覆盖‘已知’与‘未知’的每一个角落。”
小萤站在虚空维度的地脉核心旁,与虚空生命体的首领 “虚” 共同握住双能翻译模块 —— 模块释放的黑白光芒连接起双方的能量,如同宇宙中一道跨越正反的 “协作纽带”。她知道,跨虚空协作只是开始,虚空能量的负向应用、地脉修复的深度协同、甚至更多未知维度的探索,都将成为联盟新的课题,但只要坚守 “万脉同源、包容协作” 的信念,就没有无法跨越的维度壁垒,没有无法守护的宇宙和平。
升级后的多能网络与虚空维度的能量网络初步连接,黑白交织的能量流在宇宙中形成一道全新的 “跨虚空共生网”,26 个维度的光芒与虚空维度的黑暗相互映衬,共同书写着宇宙地脉守护的终极传奇 —— 这是属于所有维度、所有文明的传奇,将持续到时间的尽头,直到宇宙的永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