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此去关山千万重 莫愁前路无知己
第二天,天色放晴,被秋雨洗涤过的天空湛蓝如洗,空气格外清新。但省委一号会议室内的气氛,却庄重而肃穆。
全省副厅级以上干部济济一堂,鸦雀无声。主席台上,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的主要领导悉数在座,每个人的表情都异常严肃。陈临海作为副处级干部,坐在靠后排的位置,但他的心,却紧紧系在主席台上那个熟悉的身影上——宋敬坤。
九点整,会议准时开始。由省委书记庄卫东主持。他首先宣布了会议议程,然后,用沉缓而有力的声音,宣读了上级的决定:
“根据上级统一安排,经上级会议审议决定,宋敬坤同志不再担任江海省委常委、委员职务,另有任用。
尽管早有准备,但当这个消息被正式宣读出来时,会场内还是响起了一阵极其细微的、压抑着的骚动。无数道目光,瞬间聚焦在宋敬坤身上。
陈临海远远地看着宋敬坤。他依旧坐得笔直,面色平静,眼神深邃,看不出丝毫情绪的波澜,仿佛那被宣读的名字与自己无关。这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定力,让陈临海心中充满了敬佩。
接着,是中央组织部领导的讲话,对宋敬坤在江海省的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政治坚定,勇于担当,作风务实,为江海省的改革发展稳定作出了重要贡献”。随后,是宋敬坤的告别讲话。
他站起身,走到发言席前,目光缓缓扫过全场。他的声音一如既往的沉稳,但细心的人能听出,那沉稳中蕴含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感慨。
“同志们,”他开口了,“刚才,中央组织部的领导宣布了中央的决定,我坚决拥护、坚决服从。我在江海省工作多年,与同志们并肩战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江海的山山水水,江海的干部群众,都给我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记忆……”
他没有讲稿,完全是即席发言。他回顾了在江海省推动的几项重点工作,感谢了省委班子的团结协作,感谢了各级干部的支持配合。他的话语朴实无华,却饱含真情,台下不少与宋敬坤共事多年的干部,眼中都泛起了泪光。
陈临海静静地听着,心中百感交集。他想起自己初入省政府时的青涩,想起宋敬坤手把手的教导,想起在青峰市的惊心动魄,想起在云川和梧桐里的殚精竭虑……这一幕幕,如同电影画面般在他脑海中闪过。是眼前这个人,将他从基层选拔上来,给了他广阔的舞台,磨砺了他的意志,塑造了他的品格。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一如既往地关注江海、支持江海。我相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江海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宋敬坤的讲话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结束。那掌声,持久而真诚,是对他多年来辛勤付出的最好肯定。
会议结束后,人群开始缓缓散去。许多人围上前去,与宋敬坤握手告别。陈临海没有挤过去,他只是站在人群外围,默默地注视着。
就在这时,宋敬坤的目光穿越人群,精准地落在了他的身上。两人隔着攒动的人头,目光在空中交汇。没有言语,但一切尽在不言中。宋敬坤对着他,微微点了点头,眼神中充满了信任、期许,还有一丝淡淡的告别之意。
陈临海也重重地点了点头,用力地抿紧了嘴唇。
当天晚上,省政府办公厅在小范围内为宋敬坤举行了一场简朴的送行宴。没有山珍海味,只有几样家常菜,气氛却格外凝重。几位副省长、秘书长、以及宋敬坤直接分管部门的负责人参加,陈临海作为秘书,自然也在一旁。
席间,大家轮流向宋敬坤敬酒,说的都是肺腑之言,既有不舍,也有祝福。轮到陈临海时,他端起酒杯,走到宋敬坤面前,千言万语堵在胸口,最终只化作一句:“省长,我敬您。谢谢您!保重身体!”
宋敬坤深深地看着他,端起酒杯,与他轻轻一碰,语重心长地说:“临海,路,要自己走了。记住我的话,脚踏实地,心系百姓。我在南海,等着你的好消息!”
“是!”陈临海将杯中酒一饮而尽,一股热流从喉咙直抵胸腔。
送行宴结束后,宋敬坤让陈临海留一下。两人走在空旷的省政府大院林荫道上,秋夜的凉风拂面,带着桂花的残香。
“你的安排,我已经和新河市委的主要领导沟通好了。”宋敬坤边走边说,“去东河区,任区委常委、常务副区长。文件这几天就会下去。”
“让省长费心了。”陈临海感激道。
“谈不上费心。”宋敬坤摆摆手,停下脚步,从随身携带的公文包里,取出一个细长的木盒,递给陈临海,“这个,送给你。”
陈临海有些疑惑地接过,打开木盒。里面是一支毛笔。笔杆是深紫色的檀木,温润光滑,笔锋饱满锐利,一看就知绝非凡品。
“这支笔,跟了我十几年。”宋敬坤看着那支笔,眼神中流露出珍视之色,“我用它起草过很多文件,也用它批阅过无数关乎民生的方案。笔,可以写字,记录历史,规划未来;笔,也可以为剑,荡涤污浊,扞卫公正。现在,我把它送给你。”
陈临海手捧木盒,感觉重若千钧。这不仅仅是一支笔,这是一种精神的传承,是一份沉甸甸的期望和嘱托。
“希望你在东河,能用这支笔,写出为民造福的好文章,也能挥动这把剑,扫除前进路上的障碍。”宋敬坤的目光在夜色中显得格外深邃,“此去关山千万重,但莫愁前路无知己。只要你行得正,坐得直,一心为公,自然会汇聚志同道合之人。”
陈临海紧紧握着木盒,眼眶微微发热。他挺直身躯,向着宋敬坤,深深地鞠了一躬:“省长的教诲,临海永世不忘!我一定竭尽全力,不负所托!”
宋敬坤欣慰地笑了笑,最后拍了拍他的肩膀:“好了,送君千里,终须一别。回去吧,好好准备。东河区,就看你的了!”
陈临海站在原地,目送着宋敬坤的身影消失在省政府大楼的转角处。秋风吹起他额前的发丝,带来一丝凉意,但他胸中却燃烧着一团火。
他低头,看着手中那支承载着无数期望的毛笔,目光坚定如铁。
新的征程,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