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天堑通途,最后一搏铸丰碑
瓶颈
中草药种植项目的成功落地,如同在新枣镇这片土地上投入了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其发芽生长指日可待。陈临海的声望也因他“能办事、会办事、更能深入群众办成事”的口碑而达到了顶点。钱卫东书记对他愈发倚重,几乎将经济发展方面的决策权全部下放,自己则更专注于党务和维稳等“务虚”工作,乐得清闲,也乐见其成。
然而,陈临海并没有满足于此。在他的脑海里,一幅关于新枣镇未来发展的更大蓝图日渐清晰。他发现,无论是现有的“枣香情”、“生态黑猪”,还是新上的中草药项目,都面临着一个共同的、也是最大的发展瓶颈——交通。
新枣镇通往县城的唯一公路,是一条年久失修、坑洼不平的三级柏油路。平时大车经过就尘土飞扬,遇到雨雪天气更是泥泞难行,大型运输车辆进出非常困难且成本高昂。这不仅增加了产品的运输损耗和成本,更严重制约了招商引资和更大规模的产业发展。
““要想富,先修路”这句流传已久的俗语,在新枣镇的发展进程中显得格外重要和紧迫。陈临海心里非常清楚,这条道路对于新枣镇来说,就如同人体的任督二脉一样,是实现真正腾飞的关键所在。
经过深思熟虑,陈临海决定将自己关于修路的想法向钱卫东进行详细汇报。当他满怀期待地将计划和盘托出时,钱卫东的反应却让他有些始料未及。
钱卫东听完陈临海的讲述后,眉头紧紧地皱了起来,似乎对这个提议并不看好。他沉默片刻,然后缓缓说道:“临海啊,你的想法确实很不错。但是修路这件事情,可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情啊!咱们区里每年的交通专项资金就那么多,而盯着这笔钱的大镇、强镇可多了去了,凭什么要把这笔钱给咱们这个偏远的小乡镇呢?这难度实在是太大了,几乎可以说是一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啊!”
钱卫东的初衷其实是想让陈临海知难而退,但陈临海却从他的话语中捕捉到了一个关键信息——需要争取区里的专项资金。
陈临海深知这条路对于他们镇的重要性,它不仅关乎着几个产业的生死存亡,更是未来发展的基石。面对如此艰巨的任务,他并没有丝毫退缩之意,反而目光坚定地说道:“书记,我知道困难肯定是存在的,但我相信事在人为。这条路对我们镇来说意义非凡,我愿意去尝试一下,去区里争取这笔专项资金。”
钱卫东看着陈临海那副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架势,心中不禁感叹他的执着和决心。虽然他对陈临海能否成功争取到专项资金并不抱太大希望,但还是摆了摆手,说道:“行吧,既然你有这个想法,那就去跑跑看吧。不过,我可提醒你,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你可能会碰一鼻子灰。如果需要镇里出什么文件,你可以找王姐帮忙配合你。”
得到这句近乎“敷衍”的许可,陈临海立刻行动起来。他知道,空口白牙去区里要钱根本行不通。他必须拿出一份无可挑剔、能打动人的方案。
他组建了一个临时小组,带着小赵和农办的一个技术员,开始了艰苦的前期调研。他们冒着酷暑,徒步丈量了整条道路,详细记录了每一处破损、每一个需要拓宽或加固的节点;他们走访了沿途所有的村庄、企业和种植大户,搜集了关于因交通不便导致经济损失的大量鲜活案例和数据;他们还请交通局的朋友帮忙,初步勘测设计了道路升级的两种方案(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需要专业资质,但他们可以做概念方案和效益分析)。
最重要的是,他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测算,终于完成了一份极具说服力的《关于新枣镇道路升级改造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分析报告》。这份报告可不是泛泛而谈,而是用实实在在的数据来说话。
报告中详细指出,道路升级后,预计每年可为镇内企业降低运输成本高达53万元。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对于企业来说,成本的降低意味着利润的增加,这无疑将极大地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道路升级还能缩短运输时间约13%,这对于提高物流效率、保证货物及时送达具有重要意义。
不仅如此,道路条件的改善还将吸引更多的投资。根据报告的预测,预计新增投资将达到200万元。这不仅会为新枣镇带来更多的资金和资源,还将推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而随着投资的增加,就业机会也将随之增多,直接和间接带动就业人数预计可达3800人,这对于解决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此外,报告还将“枣香情”、“生态黑猪”、“中草药”这三大产业未来的发展规划与道路条件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道路的升级改造将为这些产业的发展提供更好的交通保障,有利于产品的运输和销售,进一步推动产业的壮大。
这份报告可谓是图文并茂,不仅有详细的数据支持,还有直观的图表展示,让人一目了然。而且,报告的逻辑非常严密,从各个方面分析了道路升级改造所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让人无法反驳。
就连钱卫东这样经验丰富的人,在看完这份报告后也不禁暗自咋舌。他对报告中的内容深感认同,认为这份报告真实地反映了道路升级改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在报告上签下了“情况属实,请予支持”的意见,并盖上了镇党委政府的大印,为道路升级改造项目的推进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拿着这份沉甸甸的报告,陈临海知道,真正的硬仗才刚刚开始。他要去闯一闯区交通局、区发改委,甚至区政府常务会那道道门槛。
临行前,周安国区长似乎无意中打来了一个电话,只简单问了几句镇上的情况,最后淡淡地说了一句:“区里下周可能要研究一批基建项目。”
陈临海心领神会:“区长放心,我正在准备相关材料,一定尽全力争取!”
他知道,周区长只能在规则范围内给他创造机会,最终能否成功,还要靠他自己去拼杀。
带着全镇的希望和一份厚厚的报告,陈临海再次踏上了前往区里的路。这一次,他的目标不再是某个具体的人,而是要征服一整套繁琐而坚固的官僚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