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委谈话的风波,在赵卫国的干预下,迅速平息。正如他所言,“那边打了招呼”,林烨再也没有受到任何形式的打扰。这件事如同一块试金石,检验了林烨的忠诚和应变能力,也让赵卫国更加放心地将他纳入自己的圈子。
一周后,赵卫国正式通知林烨,区里“重点项目建设协调小组”的筹备工作基本完成,他挂职副组长,主要负责罗湖、上步片区几个重点市政工程和配套项目的协调工作。小组的办公地点设在区政府旁边的一栋临时板房里,成员来自各个相关单位,背景复杂。
“小林,你准备一下,明天跟我去小组报到。”赵卫国在电话里言简意赅,“先给你安排个‘项目联络员’的身份,熟悉情况。具体做什么,看我眼色行事。”
“明白,赵主任!”林烨心中振奋。项目联络员!这个身份虽然不起眼,却是接触核心信息、建立人脉的绝佳跳板。
第二天,林烨换上一身崭新的中山装,精神抖擞地跟着赵卫国来到了协调小组的办公地点。板房里人来人往,电话铃声、讨论声、打字机声响成一片,充满了紧张忙碌的气氛。赵卫国将他介绍给小组的其他几位成员,大多是些科长、股长级别的干部,大家对这位年轻的“赵副组长带来的关系户”态度各异,有客气的,有疏远的,也有暗中打量的。
林烨放低姿态,谦逊地自称是来学习服务的,很快被分配到一个靠角落的工位,负责一些文件收发、会议记录之类的杂事。他没有丝毫怨言,反而做得一丝不苟,利用一切机会熟悉小组的运作流程、项目清单以及各个成员的分工和背景。
他很快发现,这个协调小组权力不小,负责的项目涵盖了道路拓宽、水电管网铺设、学校医院建设等多个方面,每一项都涉及大量的资金、物资调配和土地协调。而赵卫国作为副组长,分管的具体项目里,赫然包括了之前王副主任提到过的“罗湖上步交界处中心小学”的配套工程!
机会来了!林烨心中暗喜。他不动声色,在整理相关文件时,特别留意了中心小学项目的规划图纸、征地范围、拆迁补偿方案等细节。他敏锐地注意到,规划中的学校用地东北角,恰好有一小块约五亩左右的边角地,目前属于一个生产队集体所有,暂时未被纳入征收范围,但地理位置极佳,紧邻规划中的主干道。
这块地,就是他的目标!
他不动声色地将这个发现记在心里,没有向任何人透露。他知道,现在还不是动手的时候,必须等待合适的时机。
在协调小组的工作中,林烨充分发挥了自己心思缜密、记忆力超群的优势。他不仅能快速准确地完成交办的任务,还能在会议中捕捉到关键信息,并在赵卫国需要时,恰到好处地提供数据或提醒细节,几次下来,让赵卫国颇为满意,觉得这个年轻人确实机灵好用。
同时,林烨也利用工作之便,有意识地结交小组里一些实权部门的科员,比如国土局的小张、建设局的老王,请他们抽烟喝茶,闲聊中了解政策动向和内部消息。他出手大方,为人低调,很快赢得了一些人的好感,信息渠道也逐渐拓宽。
半个月后,一个重要的机会降临。区里要召开一个关于加快重点项目建设进度的协调会,市里分管领导也会参加。赵卫国让林烨负责准备他发言用的材料和数据。
林烨意识到这是一个绝佳的表现机会。他不仅整理了小组的常规汇报材料,还根据自己平时搜集的信息,额外做了一份简明扼要的补充分析,重点分析了几个项目当前面临的主要障碍(如拆迁阻力、材料供应紧张等),并提出了几条具有操作性的建议,其中就隐晦地提到了“妥善解决边缘地块遗留问题,有利于整体推进”的观点,暗指那块五亩的边角地。
赵卫国看到这份补充材料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和赞赏。他仔细看了一遍,点了点头:“嗯,有点意思。小林,看来你没白待这些天。”
会议当天,赵卫国的发言条理清晰,数据详实,尤其是在谈到具体困难和对策时,引用了林烨补充分析中的部分内容,得到了市领导的肯定。会后,赵卫国心情大好,特意拍了拍林烨的肩膀:“干得不错!晚上有个饭局,几个相关单位的负责人,你也一起来,认识一下。”
“谢谢赵主任!”林烨知道,这意味着自己真正开始进入赵卫国的核心圈子了。
当晚的饭局设在罗湖一家新开的酒楼包间里。到场的有国土局的一位处长、建设局的科长,还有街道办和村里的一些头面人物。赵卫国是主角,谈笑风生,掌控着局面。林烨作为晚辈,主要负责倒酒、递烟,偶尔在赵卫国的示意下补充几句技术细节,态度恭敬有礼,给在座的人留下了“赵副组长手下得力干将”的印象。
酒过三巡,话题不可避免地扯到了土地和项目上。国土局那位姓钱的处长,半开玩笑地对赵卫国说:“老赵,你们那个中心小学项目,旁边红星村那块地,可是块肥肉啊!听说有人已经盯上了?”
赵卫国抿了口酒,笑了笑:“老钱,消息灵通啊。那块地是集体的,手续麻烦着呢。怎么,你有想法?”
钱处长摆摆手:“我能有什么想法,规矩摆在那儿。就是提醒你,现在狼多肉少,动作慢了,汤都喝不上热乎的。”
林烨在一旁默默听着,心中了然。看来盯上那块地的人不少,竞争会很激烈。但他也从钱处长的话里听出了一丝弦外之音——“手续麻烦”,意味着操作空间存在;“狼多肉少”,说明时机紧迫。
饭局散后,赵卫国微醺,由林烨陪着往回走。路上,赵卫国忽然问:“小林,今晚饭局上,老钱提到的那块地,你怎么看?”
林烨心中一动,知道这是赵卫国在考他。他谨慎地回答:“赵主任,我觉得钱处长说得对,确实是块好地,机会难得。但就像他说的,手续是关键,而且竞争肯定激烈。我们如果想介入,得有个周全的计划,最好能找个合适的‘壳子’,比如跟村里合作开发什么的,绕开一些限制。”
“壳子…合作开发…”赵卫国重复着这几个词,点了点头,“思路对头。这事急不得,得从长计议。你先留意着,有合适的机会,我会告诉你。”
“明白!”林烨知道,赵卫国已经动了心思,自己离目标又近了一步。
回到贸易部的小屋,林烨毫无睡意。协调小组的工作,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权力和资源核心的大门。虽然目前还只是边缘参与,但已经接触到了以前无法想象的信息和人脉。那块五亩的边角地,就像一颗诱人的禁果,悬在眼前。如何摘取,需要极高的技巧和时机。
同时,他也没有忘记大鹏湾的秘密和胸口的玉佩。在协调小组的资料库里,他偶尔也能看到一些关于东部沿海开发的零星信息,虽然语焉不详,但结合之前的传闻,他确信大鹏湾的大开发正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那块捡到的碎石,他时常拿出来摩挲,玉佩与之共鸣的感觉越来越清晰,仿佛在催促着他。
商业与谜团,现实与过往,在深圳这片热土上交织缠绕。林烨感觉自己像是一个走在钢丝上的舞者,一边要小心翼翼地平衡眼前的利益和风险,一边要探寻隐藏在历史尘埃中的真相。
前路漫漫,但方向已明。他深吸一口气,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无论未来有多少挑战,他都将一步步走下去,直到揭开所有的谜底,握住属于自己的命运。
下一步,就是等待赵卫国的信号,并开始为拿下那块“肥肉”,进行更具体的准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