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怀柔基地一号摄影棚内,最后一场需要复杂绿幕和特效辅助的内景戏,随着陈诚一声清晰的“cut!基地戏份,杀青!”而落下帷幕时,整个庞大的剧组先是陷入了一片短暂的寂静,随即爆发出热烈的欢呼和掌声。
历时数月,经历了高强度、高精度、高压力的集中拍摄,《超体》最“熬人”的核心部分终于完成了。演员们,尤其是担纲绝对主演的刘亦菲,几乎有一种虚脱般的释然。她卸下了“露西”那非人的重担,眼神重新恢复了属于她这个年龄的些许灵动,但眉宇间沉淀下的那份坚毅与成熟,却已悄然留下,无法抹去。
陈诚站在监视器旁,看着屏幕上定格的最后画面,脸上也露出了淡淡的、满意的笑容。这部分的拍摄,完全达到了他脑中的“标准”,甚至在某些瞬间,因为演员超水平的发挥而有所超越。他环顾四周,看着那些疲惫却兴奋的工作人员,拍了拍手。
“大家辛苦了!基地内景部分,正式杀青!感谢各位这几个月来的全力以赴!”他的声音清晰地传遍摄影棚,“接下来,剧组会休整一周。一周后,我们兵分两路,转战外景地!欧洲组前往法国巴黎、英国伦敦,亚洲组随我回香港。具体的行程和安排,副导演会稍后通知。现在,解散,好好享受你们的假期!”
更大的欢呼声响起,众人开始收拾器材,互相道着辛苦,气氛热烈而融洽。
陈诚没有过多沉浸在片场的喧嚣中。他简单地与几位核心主创交代了几句,便带着助理离开了基地。连续数月如同精密仪器般高速运转,即便是拥有超越时代眼界和“小e”辅助的他,精神上也感到了些许疲惫。他需要短暂的放空,也需要处理一些被高强度拍摄暂时搁置的“俗务”。
回到北京市区那套宽敞却略显冷清的公寓,陈诚泡了个热水澡,驱散了连日来的疲惫。他站在落地窗前,俯瞰着京城璀璨的夜景,思绪却并未停歇。
“小e,汇总一下《超体》目前的支出、进度,以及海外取景地的最终确认函。”
“指令已接收。数据汇总中……《超体》内景拍摄部分支出符合预算预期,进度领先原计划3.7%。法国电影中心、英国电影协会以及香港方面的拍摄许可均已正式批复,相关场地协调完毕。航班与住宿信息已发送至您的加密邮箱。”
听着小e冷静的汇报,陈诚微微点头。一切都在掌控之中。
第二天,他睡到自然醒,然后驱车前往一个久违的地方——北京电影学院。
秋日的校园,梧桐叶已泛黄,三三两两的学生抱着书本穿梭其间,洋溢着青春与艺术的气息。陈诚将车停在不引人注目的角落,戴上棒球帽和一副普通的黑框眼镜,低调地走进了校园。
他首先去的是表演系办公楼。轻车熟路地来到班主任王劲松老师的办公室外,门虚掩着。他敲了敲门。
“请进。”里面传来王老师那熟悉而沉稳的声音。
陈诚推门进去,摘下帽子和眼镜,露出笑容:“王老师。”
正伏案看书的王劲松抬起头,看到是陈诚,眼中闪过一丝明显的惊讶,随即化为欣慰和不易察觉的感慨。他放下手中的笔,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真切的笑容。
“哟!我们的大忙人导演,终于想起回娘家看看了?”王劲松的语气带着调侃,却并无责备之意。他站起身,示意陈诚坐下,亲自给他倒了杯水。
“老师,您就别取笑我了。”陈诚接过水杯,态度恭敬,“前段时间一直在怀柔封闭拍摄,实在是抽不开身。这不想着内景刚拍完,赶紧来向您报到嘛。”
“行了行了,跟我还来这套虚的。”王劲松摆摆手,重新坐下,目光锐利地打量着陈诚,“气色还不错,没累垮。听说你捣鼓的那个《超体》,阵仗搞得挺大?怀柔那个新基地,就是你在后面鼓捣的吧?”
“算是吧,跟朋友一起弄的,想试试工业化的路子。”陈诚谦逊地回答。
王劲松点了点头,眼神中带着赞许:“有想法,肯实干,是块干大事的料。你那个《真爱至上》,系里几个老师私下看了粗剪版,评价都不错,说情感真挚,镜头语言也干净。看来你没白学,你那帮同学,芦芳生、朱亚文他们,表现也都可圈可点。” 他顿了顿,语气稍微严肃了些,“不过,阿诚,树大招风。你现在势头猛,盯着你的人也多。做事要更稳当,爱惜羽毛。像之前在香港……虽然事出有因,处理得也算硬气,但以后类似的情况,能避免则避免。”
陈诚知道王老师指的是机场风波,他认真点头:“我明白,老师。当时主要是为了保护亦菲,以后会注意方式方法。”
“嗯,心里有数就行。”王劲松语气缓和下来,“你是我们表演系出去的,现在搞导演也风生水起,给系里争光了。以后有机会,多提携提携你的师弟师妹们。艺术这条路,独木难成林。”
“一定。”陈诚郑重承诺,“《真爱至上》用的就是咱们自己班的主力,以后有合适的项目,肯定优先考虑咱们自己人。”
师生二人又聊了一会儿学校的近况,一些老师的趣闻。王劲松没有过多追问《超体》的具体内容,只是叮嘱他注意身体,劳逸结合。陈诚能感受到,这位看似严肃的班主任,对自己是真心实意的关心和骄傲。
离开王劲松的办公室,陈诚又去拜访了另一位对他影响深远的老师——王宏卫教授。
与王劲松办公室的氛围不同,王宏卫的书房更像一个巨大的资料库,堆满了书籍、录像带和各式各样的电影海报。老爷子正戴着老花镜,对着一本厚厚的电影理论书籍写写画画。
“王教授。”陈诚在门口轻声叫道。
王宏卫抬起头,看到陈诚,脸上立刻笑开了花,像个老小孩:“哎呦!陈诚!快进来快进来!我正琢磨着你小子该来了!”
陈诚笑着走进去,被满屋的书香包围。
“听说你的新片子玩得很大?科幻?还要全球取景?”王宏卫摘下老花镜,兴致勃勃地问,眼神里充满了求知欲和纯粹的对电影的热爱,与他的年龄全然不符。
“是啊,王教授。尝试一下,看看能不能摸着石头过河。”陈诚在他对面的旧沙发上坐下。
“好!年轻人就得有这股子冲劲!”王宏卫一拍大腿,“别怕失败!电影艺术就是在不断突破中前进的。你之前跟我讨论的那些关于视觉语言、关于‘认知可视化’的想法,我就觉得很有意思!有什么需要我这老头子帮忙的,尽管开口!别的不敢说,理论支持和一些老关系,还是能顶点用的。”
陈诚心中感动。王宏卫教授就是这样,对电影有着赤子之心,对肯钻研的晚辈不遗余力地提携。他又和王教授探讨了一些《超体》中涉及到的、关于时间、空间感知的哲学和艺术表现问题,老爷子引经据典,思维活跃,给了陈诚不少启发。
从王宏卫教授那里出来,已是傍晚。陈诚走在熟悉的校园林荫道上,夕阳透过稀疏的梧桐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他刻意放慢了脚步,感受着这份久违的宁静与书卷气。
没走多远,就碰见了几个熟悉的身影——周扬、王嘉、李丹妮和江一燕正有说有笑地从图书馆方向走来。她们看到陈诚,也都是一脸惊喜。
“呀!陈大导演!稀客呀!”周扬性格爽朗,率先开口调侃。
“回学校也不提前说一声,把我们这些老同学都忘了吧?”王嘉笑着附和。
李丹妮和江一燕也笑着围了过来,七嘴八舌地问起《超体》拍摄是不是很辛苦,好奇怀柔基地到底什么样。
陈诚笑着应对,气氛轻松愉快。他们都是一个班的同学,关系亲近,之前拍摄《真爱至上》时更是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
“《真爱》马上要开始宣传了,我们都有点紧张呢。”江一燕轻声说。
“放心,片子很好,你们演得更好,到时候就等着接受观众的喜爱吧。”陈诚给她们打气,“等忙完《超体》的外景,回来给你们庆功。”
聊了一会儿,姑娘们还要去排练小品,便笑着与陈诚道别。
看着她们青春洋溢的背影,陈诚笑了笑,拿出手机,拨通了一个号码。
“喂,亚文?我,陈诚。……对,回学校了。叫上芳生、罗晋,晚上老地方吃烧烤,我请客,聚一聚。”
电话那头传来朱亚文爽快的声音:“没问题诚哥!马上到位!不见不散!”
晚上,烧烤摊烟雾缭绕,人声鼎沸。陈诚到的时候,芦芳生、朱亚文、罗晋三个室友已经在了,啤酒和烤串摆了一桌。
“诚哥!大导演!请受小弟一拜!”朱亚文搞怪地作揖,引得众人发笑。
“滚蛋!”陈诚笑骂着坐下,拿起一串肉筋就啃,“还是这味儿正。”
几个月不见,室友们似乎没什么太大变化,依旧是在校学生的模样,谈论着课堂上的趣事、哪个老师又布置了变态作业、对未来的憧憬和迷茫。他们默契地没有过多追问陈诚剧组里的事情,只是好奇地问了问怀柔基地是不是真的很高级,科幻片怎么拍之类的。
陈诚也很享受这种轻松的氛围,仿佛回到了那段单纯为作业和表演片段绞尽脑汁的时光。他知道,他们参演的《真爱至上》已经完成后期,即将进入宣传期,便关心了一下他们的感受。
“有点紧张,又有点期待。”芦芳生比较沉稳,实话实说。
“诚哥,到时候要是我们演技被吐槽了,你这导演面子往哪搁?”罗晋半开玩笑地说。
“放心,片子我看过,你们演得都很出彩,没问题。”陈诚给他们打气,“等宣传跑起来,有得你们忙呢,准备好当明星吧。”
几人吃着烤串,喝着啤酒,聊着过去和未来,笑声不断。陈诚看着这些曾经朝夕相处的兄弟——芦芳生、朱亚文、罗晋,心中有些感慨。他的步伐太快,注定会与很多人拉开距离,但这份同窗之谊,依然是他在这个喧嚣世界里一个温暖的锚点。《真爱至上》是他们共同奋斗的结晶,这份情谊,比任何票房成绩都更珍贵。
休整的一周转眼即逝。陈诚处理了一些公司积压的文件,与陈国富敲定了《真爱至上》后续宣传的一些细节,也好好休息了一下,补充了睡眠。
出发前夜,他再次检查了小e整理的海外拍摄行程和注意事项。巴黎的卢浮宫、塞纳河畔;伦敦的泰晤士河、千年桥;香港熟悉的街巷、码头……这些实景地将与怀柔拍摄的绿幕素材无缝结合,共同构建《超体》那个既真实又超现实的世界。
他站在公寓的窗前,望着远方。基地内的“创造”暂告段落,接下来,是去往更广阔的世界“捕捉”与“融合”。短暂的休憩与回归,仿佛是一次充电,让他更加明确了前行的方向。带着师友的嘱托与同窗的情谊,他将再次出发,将脑海中的影像,一步步变为席卷全球的视觉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