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标在文档标题栏闪烁了三秒,林清歌敲下第一个字。
不是“第一章”,也不是“序”,而是“声音会消失,但故事不会”这句她昨晚写在截图里的话。她把这句话设为章节首句,加粗,居中,像立了一块碑。
上传按钮按下时,右手指尖蹭了下右耳耳垂。
空的。
但她没停顿,点下“发布”。
页面跳转,显示“已成功发布至千山月平台【星轨手记】专栏”。阅读量初始值:0。
她顺手把左耳耳钉从阴影里捡回来,夹进笔记本夹层。刚合上本子,手机震动——“月见”发来消息:“首页推荐已上线,读者反馈很积极。”
林清歌没回,打开后台数据面板。十分钟过去,阅读量破两千,用户平均停留时长四分十三秒,高于平台小说类目均值。评论区陆续有留言:“开篇就泪目”“这不像小说,像日记”“作者是不是经历过什么”。
她正准备关页面,系统提示音响起。
一条红色警报弹出:“内容异常:章节正文第三段检测到非标准字符编码,无法解析。”
她皱眉,刷新页面。
那句话还在——“声音会消失,但故事不会”。
往下拉,第二段正常:“我第一次投稿时,用的是五十块的耳麦,隔壁在吵架,我唱了十七遍。”
第三段却变成一串乱码:“?????????????????”。
她尝试编辑,系统提示“内容已锁定,不可修改”。再试上传副本,结果一样。平台客服通道显示“当前咨询排队人数:237”。
林清歌截图保存乱码段落,调出后台行为数据。乱码出现后,用户刷新率飙升至68%,截图分享次数达一千二百次,且集中在发布后前五分钟。更反常的是,该段落的停留时长比其他段落高出47%。
她没急着上报故障,而是打开读者论坛。
千山月社区热帖榜第二位赫然写着:“《星轨手记》首章惊现加密文本?作者在藏什么!”
点进去,一楼帖主贴出乱码截图,配文:“这不是bug,是彩蛋。我用频谱分析软件把《星轨残片》导入,发现这段乱码的字符密度分布和副歌高潮部分的波形完全吻合。”
评论区炸了。
有人回复:“我刚把乱码转成二进制,前八位是0,对应AScII码是N,是不是代表‘No’或者‘Name’?”
另一个Id叫“声纹猎人”的用户发了张图:把乱码字符按Unicode值排序,生成折线图,形状像极了心电图临终前的波动曲线。
还有人做了个视频,把乱码朗读出来,用变声器处理后,竟和林清歌直播时那句“真正的音符,从来不在耳朵上”尾音重叠度达82%。
林清歌看着这些分析,手指无意识摩挲着笔记本边缘。
她没解释,也没澄清,而是新建一个文档,命名为“加密叙事实验草案”。
第一行写:“如果读者能把乱码当密码,那我可以把小说变成一场解谜游戏。”
她回忆起《星轨残片》创作时的细节:母亲住院三十七天,第七小节休止符她刻意延长到三十七秒,没人听出来,但她在demo文件名里标了“day37”。
现在,她把这段记忆转化成文字:“病房的灯总在凌晨两点熄,第七小节的休止符持续了三十七秒,像一次迟迟不肯到来的呼吸。”
她没加任何说明,只是把这句话埋进下一章草稿的中间段落。
刚保存,手机又震。
“月见”发来消息:“技术部确认是上传接口的编码冲突,建议下架修正。平台对内容完整性有严格标准,乱码可能影响签约评级。”
林清歌盯着“评级”两个字看了两秒,回复:“不下架。”
对方秒回:“风险你清楚?”
她打字:“加个作者注:‘本章乱码为有意设计,后续章节将延续此叙事形式。’”
“你确定?这不符合常规操作。”
“常规是用来打破的。”她补充一句,“告诉读者,有些信息,本就不该被直接读懂。”
消息发出后,她刷新论坛。
“声纹猎人”更新了帖子,标题改成:“作者回应!乱码是官方认证的隐藏线索!!”
评论区开始有人整理“林清歌作品暗号清单”:直播时掉落的耳钉、歌曲里的心电图采样、动态里那句“轮到我把它写出来”。
还有人发现,《星轨手记》每篇末尾的提问句式都藏着数字:“你有没有一首想唱给某个再也听不见的人的歌?”——“再也听不见”共五个字,而《星轨残片》demo录制于5月19日。
林清歌看着这些解读,打开下一章正文,在结尾处加了一段看似普通的描写:
“走廊的灯坏了,每隔七步闪一次。他数到第十一盏时,雨停了。窗框上的水痕慢慢滑落,像五线谱上走调的音符。值班护士打了个哈欠,看了眼表,三点十七分。”
她特意在每个句号后插入一个全角空格。
发布前,她检查了一遍:七步、十一盏、三点十七分——7、11、317,组合起来是。
《星轨残片》的音频文件编号是SR-。
她点击发布。
不到十分钟,论坛新帖出现:“《星轨手记》第二章藏了新密码!这次是时间+步数+灯光频率!”
“声纹猎人”发帖分析:“7+11+317=335,而《星轨残片》mV发布时间是第335天。”
有人反驳:“不对,是坐标!7纬11经317高程,查了是市立第三医院顶楼天台。”
林清歌没再看评论。
她打开系统面板,查看【声文转换计划】进度条:
“距离首稿截止:89天23小时12分”
当前已完成:2章。
她点开备注栏,修改那行小字:
“从声音出发,用文字设局。”
刚保存,手机屏幕又亮。
“月见”发来链接,是千山月首页最新专题页。
标题是:“当一首歌决定变成一本书,它开始说暗语了。”
下方轮播图第一张,是乱码截图与《星轨残片》波形图的叠合版本,配文:“你读不懂的文字,可能是别人听过的歌。”
林清歌点进评论区。
第一条高赞留言写着:“作者在用小说给我们发摩斯密码,而我们,正在破译一首未完成的歌。”
她没点赞,也没回复。
而是打开新文档,新建章节草稿。
标题空白。
第一行,她敲下:
“今晚的雨比往常多了一个节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