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屏幕恢复后,林清歌没有再看一眼系统提示。她把《噪音小孩》存进加密分区,顺手将备用机的硬盘拆下,塞进抽屉角落的铁盒里。动作利落,像在封存一枚未引爆的炸弹。
她站起身,拉开书桌最下面的抽屉。U盘静静躺在乐理书底下,旁边多了张手写清单:手术费总额、已筹金额、剩余缺口——三行数字写得极轻,像是怕纸张承受不住重量。
她盯着那串数字看了两秒,转身打开衣柜,从一堆卫衣里翻出一个旧帆布包。拉链有点卡,她用力一拽,发出刺啦声。包底压着几张名片,边角卷起,是之前活动主办方塞给她的品牌联络卡。
她抽出其中三张,扫了眼联系方式,打开手机备忘录,新建一条标题:“可谈代言”。
刚打完字,手机震动。一条推送跳出来:【星海原创大赛】报名通道今日开启,匿名投稿,奖金三十万,评审团由五位业内元老组成,拒绝数据刷榜,只听作品本身。
她点进链接,快速浏览规则。视线停在“禁止使用AI辅助编曲”那一行,指尖顿了顿。
上个月系统推荐的智能和声模块,她已经彻底禁用了。现在用的节拍器是机械的,混音靠手调,连和弦走向都是纸笔画出来的。这规则,反而成了她的入场券。
她合上手机,走到书桌前,翻开笔记本。左边一页是《噪音小孩》的旋律草图,右边空白。她拿起笔,在右边写下三个字:参赛版。
接下来两小时,她把原始录音导出,只留下清唱轨道。删掉所有后期处理,连混响都去掉。干巴巴的人声在耳机里回响,像赤脚踩在水泥地上。
她打开新工程,用节拍器重新对齐节奏。每小节咔哒两声,她跟着敲键盘。主歌部分保留原结构,副歌拆开重排,把原本炸裂的情绪压成一句低吟。她不要煽情,她要的是——一个孩子在医院走廊跑调唱歌时,那种不管不顾的真实。
改到第三遍,她按下播放。整首歌安静得有点冷,但脉搏感还在。她点点头,导出音频,命名为“参赛一号”。
然后她打开邮箱,注册了一个新账号,用户名是一串随机字母。上传文件,填写报名表,提交。
整个过程没连主电脑,用的是那台从不联网的旧笔记本。提交成功后,她立刻格式化了本地缓存。
做完这些,她起身走到窗边。窗帘没拉,外面天色灰蒙蒙的。她看了眼时间,上午十一点二十三分。该联系品牌方了。
她坐回桌前,翻出那三张名片,逐一拨通电话。
第一家是国货耳机品牌,接电话的市场总监语气热情:“林小姐,我们一直关注您!只要您愿意同步文娱点数据,证明粉丝基数,合作细节好谈。”
她直接问:“如果我不接系统数据接口,还能合作吗?”
对方沉默两秒:“那……我们怎么知道您的影响力是真实的?”
“你们可以听这首歌。”她把《主权》的纯音频发过去,无Id3信息,无波形图,只有声音,“不带数据包装,只听内容。”
对方听完,语气犹豫:“调性是不错,但我们内部需要量化指标……要不您先挂个联名款试试水?”
她挂了电话。
第二家是独立香氛品牌,态度干脆:“我们不看数据,看审美契合度。”对方听完样带,当场表示愿意推进合同流程,唯一要求是——不能绑定任何平台独家权限。
她松了口气,约了下午发正式提案。
第三家是运动服饰品牌,开口就要她签署“全平台数据共享协议”,她连样带都没发,直接拉黑。
挂掉最后一个电话,她打开社交平台。首页冷冷清清,她的动态几乎沉底。昨天发的《主权》片段,点赞不到两百,评论区只有几个铁粉问“为什么听不到完整版”。
她点进陈薇薇的主页。对方刚更新一条视频,标题是《今天也努力做真实的自己》,播放量已经破百万。评论区热评第一:“你比林清歌真诚多了,她现在只会发些听不懂的音乐。”
她没动怒,反而点开评论区,找到自己三个月前留过的一条互动痕迹——那是陈薇薇第一次尝试素颜出镜,她回了句“光线可以再暖一点”。
她点进那条评论,长按,复制链接。
然后新建一条短视频,只放《主权》的钢琴动机,十五秒,黑白画面,字幕写着:“这首歌,不为流量,为活着。” 设置为“仅粉丝可见”。
最后,她把这条视频,悄悄回复在那条旧评论下,顶到自己可见的第一位。
预计不会有爆,但她赌有人会顺着旧互动翻出来。只要有人听,就有火的可能。
做完这些,她打开离线文档,新建一页,标题:声音明信片计划。
内容很简单:粉丝支付九块九,可获得一段她亲手录制的语音祝福。内容不限生日、考试、失眠,甚至可以是“想听你叫我一声名字”。每条都现场录,不修音,不重来。
她不打算公开宣传。只在下一条动态里轻描淡写提一句:“最近在录一些小声音,送给需要的人。”
写完方案,她合上电脑,从抽屉里取出一个牛皮纸信封。里面是母亲上个月的缴费单,红色印章盖着“限期结清”。她翻到背面,用铅笔写下:香氛合作预付30%,预计到账1.8万;赛事奖金30万;声音计划按每天100单算,月入近三万。
数字还是不够,但不再是死路。
她把信封塞回抽屉,起身去厨房倒水。路过镜子时,看见自己眼下的青黑比前两天淡了些。她没多看,转身回房,打开录音设备。
今天要录三条语音样例。
第一条:“祝你今天能吃上热饭,睡个好觉。”
第二条:“你不是一个人,我在这儿。”
第三条她犹豫了一下,轻声说:“妈妈,等我。”
录完,她检查音质,每条都干净清晰。她把文件拖进加密文件夹,命名:明信片_001-003。
刚存好,手机响了。是香氛品牌发来的合同扫描件,附言:“期待与真实的声音合作。”
她正要回复,耳钉突然一烫。
不是持续发热,是瞬间灼烧,像被针扎了一下。她下意识摸上去,金属表面却冰凉。
她盯着耳钉看了两秒,没摘。
而是打开手机,点进社交平台,找到那条藏在评论区的《主权》片段。
播放量显示:1.2万。
三分钟前,有人转发了那条评论,附文:“翻到林清歌三年前的互动,她现在发的歌,原来是从这儿开始的。”
转发下面,第一条评论写着:“听哭了。她妈妈还在等手术,我们能做点什么?”
她没回复,也没点赞。
而是打开银行App,新建一个收款二维码,备注栏输入:“声音明信片·首期限量100份”。
然后她把二维码截图,发到个人主页,配文:“试运行。录完即止。”
发送成功后,她摘下耳钉,放进屏蔽盒。
盒子合上的瞬间,电脑突然弹出邮件提醒。
她点开。
【星海原创大赛】初审通过通知,您的作品已进入盲听评审阶段,编号A-739。
评审将于七日后开始,期间请勿公开曲目信息。
她看完,关掉邮箱,起身走到书桌前,拿起红笔。
在笔记本的参赛版草图上方,她重重画了个圈。
笔尖戳破纸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