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校园的图书馆里,阳光透过斑驳的树叶,洒在一排排书架上,形成一片片金色的光斑。林清绾坐在安静的角落里,面前摊开着厚厚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闪烁着文档的光标,她正在为毕业论文做最后的冲刺。
她的毕业论文围绕古代文学中的爱情主题展开,这是一个她既熟悉又充满挑战的课题。为了这篇论文,她已经花费了数月的时间,深入挖掘经典作品中的爱情故事,分析其文化内涵和社会背景。从《诗经》中质朴纯真的爱情歌谣,到唐宋诗词里缠绵悱恻的儿女情长,再到明清小说中复杂曲折的爱情传奇,她都一一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然而,撰写论文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在与导师的多次沟通中,她不断地调整论文的结构和内容,力求做到严谨而有深度。有时候,她会为了一个观点的阐述而绞尽脑汁,反复查阅资料,与导师进行激烈的讨论。有时候,她又会因为一段文字的表达不够精准而感到沮丧,不断地修改润色,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此刻,她正对着电脑屏幕上的一段文字发呆。这段文字是关于《红楼梦》中贾宝玉和林黛玉爱情的解读,她想要深入剖析他们爱情悲剧背后的社会原因和文化因素,但却总觉得自己的论述不够深刻,缺乏新意。
“唉,到底该怎么写才能让这部分更有说服力呢?”林清绾皱着眉头,自言自语道。她站起身来,走到书架前,随手拿起一本关于古代文学研究的书籍,希望能从中找到一些灵感。
她翻开书页,仔细地阅读着,突然,一段话映入了她的眼帘:“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爱情往往被视为一种禁忌,而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挣扎求生,他们的悲剧不仅仅是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社会的悲剧。”这段话让她豁然开朗,她意识到,自己可以从封建礼教对爱情的压迫这个角度来深入分析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
林清绾兴奋地合上书,回到座位上,迅速地在电脑上记录下自己的灵感。她开始重新组织语言,将自己的观点和论述更加清晰地表达出来。她写道:“在封建礼教森严的社会背景下,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如同在黑暗中挣扎的烛火,随时都可能被熄灭。他们的爱情不仅仅是两个人之间的情感纠葛,更是对封建礼教的一种反抗。然而,在强大的封建势力面前,他们的反抗显得那么渺小和无力,最终只能以悲剧收场。这种悲剧不仅仅是他们个人的悲剧,更是整个封建社会的悲剧,它反映了封建礼教对人性的压抑和对爱情的摧残。”
随着思路的逐渐清晰,林清绾的写作变得越来越顺畅。她不断地完善着自己的论述,引用着各种经典的文献和资料来支持自己的观点。她的眼神中透露出专注和坚定,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仿佛忘记了周围的一切。
时间过得飞快,不知不觉中,图书馆里的灯光已经亮了起来。林清绾伸了个懒腰,看了看电脑屏幕上的文档,已经完成了大半。她感到一阵欣慰,自己的努力终于有了回报。
然而,她并没有因此而放松下来。她知道,论文的初稿完成后,还需要经过多次的修改和完善。她仔细地检查着自己写的内容,查找着其中的语法错误和逻辑漏洞。她不断地调整着语句的顺序,优化着表达的方式,力求让论文更加严谨、流畅。
在修改的过程中,她又遇到了一些新的问题。比如,在论述古代爱情故事的文化内涵时,她发现自己的分析还不够全面,有些观点还需要进一步深化。于是,她又重新查阅了相关的资料,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研究。
经过几天几夜的努力,林清绾终于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初稿。她看着屏幕上那密密麻麻的文字,心中充满了成就感。虽然这篇论文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但她知道自己已经尽了最大的努力。
接下来,她要将论文交给导师进行审阅。她深吸一口气,怀着忐忑不安的心情,将论文发送到了导师的邮箱里。她知道,导师的审阅意见将决定着她论文的最终命运,她期待着能够得到导师的认可和指导,进一步完善自己的论文。
在等待导师反馈的这段时间里,林清绾并没有闲着。她开始为论文的答辩做准备。她精心制作了答辩ppt,将论文的核心观点和重要内容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出来。她反复地练习着答辩的演讲稿,力求在答辩时能够清晰、流畅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回答评委们的问题。
她知道,毕业论文的答辩是她大学生活中的最后一次重要考验,她要全力以赴,为自己的大学生活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她相信,只要自己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顺利通过答辩,完成自己的学业,迈向新的人生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