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之谦上任后雷厉风行的整顿,像一块巨石投入本就暗流汹涌的后宫深潭,激起的涟漪一圈圈扩散,冲击着每一个角落。内务府上下风声鹤唳,以往懒散敷衍的作风为之一肃,但暗地里的怨气和抵抗也在悄然积聚。
林潇潇与赵之谦达成了初步的合作默契,开始着手推行宫份明细化的第一步。她选择从最基础、最少争议的日常食材和普通宫绢入手,制定详细的品级、数量标准。这项工作繁琐却必要,赵之谦派了几个精于算学的书吏协助,进展还算顺利。
然而,后宫的目光,更多聚焦在另一个即将发生的大事上——华妃的年世兰,禁足期满,即将出关!
翊坤宫虽然宫门紧闭,但关于华妃的消息却不断传出。据说她得知内务府变故后,怒不可遏,翊坤宫内时常传出打骂宫女的声音。她也并未坐以待毙,通过秘密渠道与宫外的年家以及朝中的党羽频繁联系。
一种山雨欲来的压抑感,笼罩在整个后宫上空。连皇后都下令约束宫人,减少各宫走动,以免在这个敏感时期生出事端。
甄嬛忧心忡忡地对林潇潇说:“姐姐,华妃出关在即,她憋了这么久的怒火,定会第一个冲着我们来。我们需得早做防备。”
林潇潇何尝不知。她沉吟道:“华妃手段狠辣,但经此一挫,她或许不会立刻明目张胆地动手。更可能的是,利用她在前朝的势力,或者耍弄一些更阴险的阴谋。”
“姐姐是说……年大将军?”甄嬛反应很快。
林潇潇点了点头:“年羹尧如今圣眷正浓,功高震主。华妃很可能会借势压人,甚至……挑动前朝对后宫的干涉。”这是她最担心的情况。如果争斗从后宫升级为前朝与后宫的博弈,局势将无比复杂凶险。
“那我们该如何应对?”安陵容也在一旁,紧张地问。经过上次事件,她虽然依旧胆小,但已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
林潇潇看着两位盟友,目光坚定:“第一,紧守门户。碎玉轩、闲月阁(甄嬛住处)、延禧宫安妹妹处,都要仔细梳理下人,确保没有背主忘恩之徒。饮食起居,务必小心。”
“第二,巩固圣心。华妃有年羹尧,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皇上欣赏的是懂事、能干、能为他分忧的人。我们只需做好本分,继续稳妥地推进宫务改革,让皇上看到我们的价值。同时……”她顿了顿,“皇上近日操劳,妹妹可多在诗词歌赋上用心,安妹妹的刺绣和调香亦是长处,若能适时为皇上解忧,哪怕只是一点点,也是好的。”
这是让她们发挥各自优势,从情感和细节上维系与皇帝的关系。甄嬛和安陵容都认真点头。
“第三,借力打力。”林潇潇压低声音,“华妃嚣张,皇后娘娘未必乐见。我们要更加尊重皇后,凡事按规矩禀报,将她摆在应有的位置上。必要时,可借皇后之力,来制衡华妃。”
三人又仔细商议了诸多细节,直到深夜方散。
送走甄嬛和安陵容,林潇潇独自坐在灯下,心情并未轻松。这些防备措施,都还属于被动应对。能否扛住华妃出关后的第一波冲击,仍是未知数。
她想起赵之谦提到的关于翊坤宫药材账目的蹊跷,心中一动。这或许是一个线索。华妃多年来依仗盛宠和家世,在宫中行事跋扈,留下的把柄绝不止内务府这一处。若能找到其他确凿的罪证,或许能在关键时刻给予她致命一击。
但调查华妃,风险极大,必须极其隐秘。她手中无人可用,唯一能依靠的,或许只有……太后留下的那点人脉资源?
这个念头让她心跳加速。这无异于火中取栗。但若不主动出击,难道只能坐等华妃的打压吗?
就在林潇潇苦苦思索破局之道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深夜来访碎玉轩。
来人是端妃身边的一个老嬷嬷,神色匆匆,交给林潇潇一个小小的、沉甸甸的锦囊,低声道:“林贵人,这是我们娘娘让老奴交给您的。娘娘说,她久病之人,不堪烦扰,此物或对贵人有所助益,望贵人善用之。”
说完,老嬷嬷便匆匆离去,消失在夜色中。
林潇潇疑惑地打开锦囊,里面并非金银珠宝,而是一把小小的、样式古旧的黄铜钥匙,以及一张纸条。纸条上只有寥寥数字:“西六宫,库房夹壁,甲字柒号。”
端妃?她为何要帮自己?这钥匙和地址,又藏着什么秘密?
林潇潇握着这把冰凉的钥匙,感觉它重若千钧。端妃常年卧病,几乎不参与后宫争斗,此刻却送来这样一件神秘之物,其用意令人费解。
这究竟是雪中送炭,还是一个诱人深入的陷阱?
在华妃出关的前夜,这把突如其来的钥匙,让本就迷雾重重的局势,变得更加扑朔迷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