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月之后,事情都已经安排好以后,我与王知蘅、李兰奇三人一起踏上了前往西部藏区的道路。那里有世界最高的山峰,珠峰。这正是我们此次的目标攀爬到那最高顶。
我们三人驾驶着车子刚驶入藏区的地界,公路就像被施了魔法似的,一下子变得灵动起来。它不再是平原上笔直的直线,而是顺着山势蜿蜒,一会儿钻进狭窄的山谷,两侧的山壁陡峭得仿佛伸手就能摸到,岩石上还留着雨水冲刷的痕迹,偶尔能看见几簇顽强的野草从石缝里钻出来;一会儿又爬向平缓的山坡,视野渐渐开阔,能远远望见天边的云絮慢悠悠地飘着。
路边的景致也跟着不停变换,起初还能看到成片的杨树林,叶子在秋风里染成了金黄色,阳光透过枝叶洒在路面上,留下斑驳的光影。再往前,树林慢慢稀疏,换成了低矮的高山灌丛,深绿、浅绿夹杂着些许暗红,像给山坡披上了一件色彩斑斓的衣裳。偶尔会遇到牧民搭建的临时帐篷,帐篷旁拴着几匹骏马,见车子驶过,马儿只是甩了甩尾巴,依旧低头啃着地上的青草。
还有那路边的玛尼堆,大小不一的石头被垒得整整齐齐,有的石头上刻着红色的经文,虽然看不懂内容,却能感受到其中的虔诚。玛尼堆顶端大多插着经幡,红、黄、蓝、绿、白五种颜色在风里翻飞,发出 “哗啦哗啦” 的声响,像是在诉说着古老的故事。有时候还会碰到背着行囊的朝圣者,他们三步一叩,额头沾着尘土,眼神却格外坚定,路过时还会对着车子微笑,那份纯粹让人心里一暖。
当车子翻过一道山口,眼前的景象瞬间变了 ,一片无边无际的草原铺展开来,像是被打翻了的绿颜料,从脚下一直延伸到天边,与湛蓝的天空连在一起,分不清哪里是草原,哪里是天空。草原上的草长得不高,却格外茂密,踩上去软软的,像踩在厚厚的地毯上,还能闻到青草特有的清香。
那一只只的牦牛是草原上最灵动的点缀,黑色的、白色的,三三两两地散在草原上,有的低头啃草,有的趴在地上晒太阳,还有的甩着尾巴驱赶蚊虫,悠闲得让人羡慕。偶尔能看到牧民骑着马穿梭在牦牛群中,藏袍的衣角在风里飞扬,远远望去,像一道移动的风景。草原中间还有一条弯弯的小河,河水清澈见底,能看见水底的鹅卵石和游动的小鱼,阳光照在河面上,波光粼粼的,像撒了一把碎金子。
到了傍晚,草原的景色更是迷人。太阳慢慢向西边沉下去,把天空染成了橘红色、粉红色,连草原都被染上了一层温柔的霞光。牦牛的影子被拉得长长的,牧民们开始赶着牦牛往帐篷方向走,远处传来隐约的歌声,那歌声带着草原的辽阔,让人心里格外平静。坐在草原上,看着夕阳一点点消失在天边,连风都变得温柔起来。
我们到达了藏区的神圣之处,远远就能看到那座宏伟的宫殿。它坐落在一座小山丘上,像是从山体里生长出来一般,与周围的环境完美融合。宫殿的屋顶是金色的,在阳光下闪闪发光,仿佛镀了一层一层的金箔,哪怕隔着很远,都能感受到它的庄严与神圣。
从山脚到宫殿门口,是一条长长的石阶路,石阶两旁摆满了转经筒,铜制的转经筒被磨得发亮,上面刻着密密麻麻的经文。路过的人都会伸出手,轻轻转动转经筒,转经筒发出 “嗡嗡” 的声响,在安静的环境里格外清晰。走到宫殿门口,两尊巨大的石狮子守护在两侧,狮子的毛发、爪子雕刻得栩栩如生,眼神威严,仿佛在守护着宫殿里的秘密,李兰奇和王知蘅还是格外严肃的。
宫殿的大门是深红色的,门上镶嵌着金色的铜钉,门框上雕刻着复杂的花纹,有祥云、有佛像,每一处细节都透着精致,我们不禁感叹道真是宏伟壮观,摄人心魄啊。走进宫殿内部,光线比外面暗一些,却更显肃穆。屋顶上悬挂着彩色的经幡和酥油花,经幡随风轻轻晃动,酥油花的香气弥漫在空气中,带着淡淡的奶香味。墙壁上画满了壁画,画的是神话传说和历史故事,颜色鲜艳得仿佛刚画上去不久,红色的朱砂、蓝色的石青、黄色的石黄,搭配在一起格外绚丽,让人忍不住驻足细看。
从宫殿出来,往更高的地方走,那座最高的雪山就出现在眼前了,珠峰。它像是一位威严的巨人,屹立在远处的天地之间,山顶覆盖着厚厚的白雪,在阳光下泛着银白色的光,连天空的云朵都好像围绕着它旋转。刚开始离得远,还能看到雪山周围的群山,那些山的颜色是深褐色的,与雪白的山顶形成鲜明对比,更凸显出雪山的圣洁。
越往珠峰方向走,空气就越清冷,风也变得更大,吹在脸上带着丝丝凉意,却让人精神格外振奋。走到珠峰脚下,才真正感受到它的雄伟 —— 山体巍峨挺拔,山顶直插云霄,仿佛要触碰到天上的云彩。山壁上有许多冰川,冰川呈现出淡淡的蓝色,像是一块巨大的蓝宝石镶嵌在山体上,阳光照在冰川上,折射出耀眼的光芒,让人不敢直视。
偶尔会听到冰川融化的声音,“哗啦啦” 的,清脆又纯净,顺着声音望去,能看到细小的水流从冰川上滴落,汇聚成小溪,顺着山壁往下流淌。站在雪山脚下,抬头仰望那雪白的山顶,感觉自己格外渺小,所有的烦恼和焦虑都被雪山的壮阔所冲淡,心里只剩下震撼和平静。闭上眼睛,感受着雪山的风,听着冰川的声音,仿佛整个人都与这片天地融为一体。
感受着那天人合一的感觉,仿佛自己真的融入了这片天地之内。
三个月的时间,王知蘅与李兰奇二人彻底完成了第三阶段强化,大成级强者,已经可以媲美各大家族的中坚力量了。当然正常比武的情况下,李兰奇还是有战斗经验的,至于王知蘅那就是空有力量没有什么实战经验,毕竟两人的生活轨迹是不一样的。也正是两个人完成了第三阶段强化,我才带着两人一起来征服最高珠峰。
我们三人穿着专业的登山装备,向着珠峰发起了额冲锋。
清凉的空气吸入口鼻之中让大脑感受着那瞬间的凉意很是提神。配合着呼吸法还能很有效的克服高原反应,当然这个只是我的判断,因为我也不会有高原反应。
我们三个人都是第一次登山,前半程还好说主要是徒步,行至中营阶段休息补充物资。这一段路我们走了6个小时,主要是欣赏沿途那壮观的雪景,二女也留下很多纪念照片。路上攀爬爱好者还是很多的。各个国家的人都有,有的是慕名而来感受着大自然的神奇,有的则是那专业攀爬者。当我们到达中营时已经是下午了,王知蘅竟然出现了轻微的高反,看来还是缺乏锻炼,我教给她慢慢的调整呼吸法,过了好一会才慢慢的逐渐达到同频。这个时候王知蘅就开始羡慕李兰奇,毕竟是经过专业培训的,虽然那时候成绩也不怎么样,教练更是大大放水,但是李兰奇还是认真学习了的。至少同等级打个平手还是可以的。
中营这里就有专业的后勤团队了,他们基本都是生长的这里的原住民从小就能适应这种程度的氧气摄入量,一般想要继续向上攀爬的都会雇用后勤团队来确保自己的安全,毕竟这个也是有死亡率的。我们这里休息了一晚,白天又观察王知蘅的情况,看着她的呼吸还是阻碍,我们决定在这里继续休整一天,也可以好看看这里的风景。
往营地四周望去,视线所及之处几乎都是裸露的山体,那些山不像藏区其他地方的山那样覆着青草,而是以深褐、灰黑为主色调,岩层的纹理清晰可见,像是大自然用刻刀精心雕琢过,有的地方陡峭得如同刀削,有的地方则缓缓倾斜,形成独特的地貌。偶尔能在碎石缝隙里看到几簇贴地生长的植物,叶片是暗绿色的,紧紧贴着地面,像是在努力适应这里的高寒环境,给这片苍茫的土地添了几分生机。
远处那巨大的雪山珠峰,在阳光下的照射下泛着耀眼的光芒,李兰奇陪着王知蘅很是开心激动的拍摄着各种美照,尽管小脸被冻得通红,也挡住不两人的热情,她们惊叹着珠峰的瑰丽与巍峨,同样的她们在我眼中也是那永恒靓丽的绝美景色。
最终王知蘅还是决定和我们一起出发,拗不过她,自然是宠着两个人,有我在她们也不会有事。我们也雇佣了三名后勤人员,都是女性,三人是姐妹,她们的父亲就是做这个的,现在传给她们三人,其中大姐一迪跟随着王知蘅,二姐二迪跟随着李兰奇,三妹三迪跟随着我,分配好以后,看了看王知蘅与李兰奇也没问题以后就正式踏上征服的道路。
我们沿着前人已经攀爬无数次的痕迹,一点一点的向上攀爬。
攀爬珠峰还是有很多危险因素存在的,因为你不知道脚下的这块凸起石头会不会经得住自己。还有那有冰层覆盖的地方会不会滑下去。好在现在的装备也很先进,特制的登山靴可以防止在冰面上滑倒,还有手套也是有防滑功能,每个人都配备着登山镐来帮助自己更好的攀爬。
第一天我们攀爬500米左右就往回返了,目前主要是尝试。我们在这段攀爬行程上来回反复了5天,王知蘅才适应了这种强度。这几天我们也与三姐妹熟络了。通过聊天了解到了这些原住民的情况,这些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民众起初生活条件是很艰苦的,靠近雪山这个气候条件很差,没有适合耕种的作物,只能去较远的地方换取食物。直到建国以后这个里的情况才得以改善,近几年旅游业才发展起来,让他们有了不菲的收入。
这次我们的目标是800米,王知蘅在到达700米时就坚持不了了。李兰奇倒是一直没有出现不适的反应。我们再次返回中营休整,王知蘅和李兰奇留了下来,三姐妹也留了下来照顾二人做一些预防高反的训练。
我一个人独自上路了,向着顶峰前进,今天的人比较少,到达1000米的时候这里空气已经很稀薄了,这种程度李兰奇也无法做到了。周围人员已经更少了。1500米的高度,只能在附近看到两三个人了,没有停歇,继续向着顶峰前进。
当站在世界最高处,周围一个人都没有,脚踩的地方又小又陡,全是冻得硬邦邦的雪和冰。
头顶的天特别蓝,蓝得像被水洗过,没有一点云,看着就让人心里发空。风刮在脸上像小刀子,呼呼地响。
低头往下看,所有的山都变矮了,像一个个小土堆似的铺在脚下,连绵着望不到头。远处的山尖有的露在外面,有的被厚厚的云裹着,那云不像平时见的软绵绵的,更像一大片厚厚的,一动不动地堆在山中间,把山腰遮得严严实实。在这里我隐约可以看到中营。
身边的冰特别有意思,有的冻成了尖尖的塔,高的有好几米,矮的才到膝盖,阳光照在上面,会泛着淡淡的蓝,用手一碰,冰碴子就往下掉,凉得刺骨。还有些地方裂着缝,黑黢黢的,看着就深,不敢靠近。
没有树,没有草,连小鸟都见不到,到处都是白花花的雪和冰,安安静静的,只有风声在耳边回旋。就这样静静的感受着宁静,仿佛融入了自然一般。连远处天边和地面连在一起的地方,都能看出一点点弯。
在这里停留了一会,拍了照片,看着山下有一种一跃而下的冲动。但是那样就太过于惊世骇俗了。欣赏完周边的风景,就在这里等待着,看看有没有其他人员能登顶,直到晚霞上映也没有其他人再上来了。
夜晚我找了一个隐蔽的地方就休息了。这也是我上来的目的,我要在这里等到清晨,试着运转陈道的能量法诀看看能不能吸引到那一抹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