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爷子”被控制的震动尚未平息,案件指挥权已迅速上移。省纪委副书记梁明达亲临康安,坐镇升格后的前线指挥中心,中纪委的远程指导更赋予了专案组超越地方的权威与决心。
“盖子掀开了,但下面的淤泥有多深,才是关键。”梁明达在会议上定调,“中纪委要求,此案必须深挖彻查,无论涉及何人,绝不姑息!”
压力随即从四面八方涌来。来自省里某些部门“注意影响、维护稳定”的含蓄提醒,印证了“老爷子”背后网络开始发力。然而,在梁明达的坐镇和中纪委的支持下,这些无形压力被牢牢阻隔在外。
专案组兵分三路:
第一路,由省纪委精锐攻坚“老爷子”本人。审讯室内,老人以其深厚的阅历固守防线,以“工作需要”、“符合程序”应对,他在等待变数。
第二路,根据软盘中的通讯录,省纪委系统开始对名单上的财政、发改等关键部门人员展开约谈,外围网络逐步收紧。
第三路,也是梁明达最关注的,便是追捕失踪的关键人物——闫守仁。
“他是活账本,是连接所有暗线的枢纽!必须找到他!”梁明达强调。
转机来自技术支队的深度挖掘。他们在恢复“西山清雅”的服务器数据时,发现了案发前与境外某Ip的加密通信痕迹。几乎同时,赴闫守仁老家布控的侦察员传来密报:其一名远房侄子的车辆,在关键时间点有过一次直奔西南边境的异常行程,副驾人影经比对,高度疑似闫守仁!
“他要出境!”刘铮立刻判断。
“成立前线指挥部,刘铮你亲自协调!公安、边防、武警力量统一由你调度!首要目标,抓活的!”梁明达果断下令,同时通过保密线路直通北京,扫清一切协作障碍。
一场边境大搜捕在群山密林中展开。闫守仁极其狡猾,先是派出一名替身佯装闯关,吸引专案组注意力,自己则带着一个防水背包,试图从一条人迹罕至的小路涉水越境。
当搜捕队最终锁定其踪迹时,闫守仁已行至界河中央。眼见无法逃脱,他竟奋力将背包掷向对岸!对岸丛林中,一个黑影敏捷地接住背包,瞬间消失。
“砰!”
特警的神枪手虽精准击落了空中的背包,却未能阻止对岸黑影将其夺走。
人,抓回来了。但最关键的物证,却在众目睽睽之下落入了境外势力之手。
审讯室内,闫守仁看似配合,主动交代了背包内有“金条、外币和手抄账册”,并指认了通讯录上的数名官员。但其供述逻辑清晰,重点明确,仿佛急于用这些已知或次级的罪证来引导调查方向。
梁明达与刘铮都看出了这“丢车保帅”的企图。“他在隐瞒背包里真正重要的东西。”梁明达一针见血。
果然,技术组随后在闫守仁的皮带夹层中,有了惊人发现——三张微缩胶片大小的复杂密码卡。
“这是密钥,”技术专家解释,“用于解密某些特定信息。没有对应的‘锁’,它毫无价值;但没有它,‘锁’也永远打不开。”
中纪委联络员带来的情报印证了最坏的猜想:接应闫守仁的,是一个有特殊背景的境外秘密组织。闫守仁试图用背包里的东西换取庇护。那个被夺走的背包里,装的或许就是需要这把“密钥”才能开启的、存储着最终秘密的“锁”。
案情骤然升级。闫守仁被抓,却成功将核心证据输送出境。如今,密钥在手,锁头却已落入未知的境外组织掌控中,甚至对方可能正等待着用这把钥匙,来开启能掀起更大风暴的秘密。
梁明达面向指挥中心内所有疲惫但目光坚定的同事,沉声道:“同志们,我们截获了钥匙,但战斗远未结束。下一个战场,在境外,在更深处。准备迎接更复杂的较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