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哪头?我站‘理’这头!”徐兰白了他一眼,“人苏梅说得在理,弄得也挺像那么回事。总比你那狗窝强!我看挺好,这日子就得有点新气象!”
苏梅嘴角微微弯了一下,看向二蛋,那眼神分明在说:看,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
雷二蛋彻底没脾气了,耷拉着脑袋,认命似的拿起衣服往身上套。心里琢磨:这往后日子,看来得在“老六”的散漫和苏工的精密之间,找个平衡点啊……这难度,不比给厂里那老掉牙的机床搞自动化改造低。
徐兰又叮嘱了两句绿豆票的事儿,风风火火地走了。屋里又剩下小两口。
苏梅一边把那个带着灯泡的闹钟往二蛋这边推了推,一边说道:“这光线刺激啊,有助于你清醒。还有十分钟就到早餐时间啦,我今天特意用了新方法来磨豆浆,得精准把握时间才行。”
雷二蛋瞅着那锃亮的闹钟,还有上面写着“7:15-7:25 早餐”的红色标签,心里那叫一个无奈啊,只能认命地叹了口气:“得嘞,您就瞧好吧!”他一边嘟囔着,一边开始笨手笨脚地系扣子。
好不容易系好了扣子,雷二蛋赶紧扒拉完最后一口带糊味的豆浆,砸吧砸吧嘴,心里琢磨着:这“精准把握时间”磨出来的玩意儿,好像也没比老妈拿石磨随便转转的香多少啊。
可他哪敢说出来啊,对面苏梅同志正拿着个小本儿,看样子是在记录“首次协同早餐执行效果”呢。
雷二蛋心里暗暗叫苦,这以后的早餐怕是都得这么“精准”了。
“那啥……我去看看爸那烟袋锅子。”二蛋撂下碗就想溜。这屋里太有秩序,他得去他那还有点混乱余威的工具角喘口气。
“等一下。”苏梅叫住他,推了推眼镜,“妈刚来说,今天想试试做红薯干,灶火老是把握不好,不是糊了就是没烘透,浪费煤。爸也老抱怨菜容易凉。我想,我们可以优化一下厨房的热能利用效率。”
雷二蛋脚底板刚离地,又给按回去了。他瞅着苏梅,乐了:“热能利用效率?我说苏工,咱这是做饭,不是钢厂轧钢坯,还整个热效率?”
“原理是相通的。”苏梅一点没笑,起身就往厨房走,“浪费能源就是浪费家庭资源。来,我们现场分析一下。”
得,技术攻关会这是挪厨房开了。雷二蛋挠挠头,跟了过去。
厨房里,徐兰正对着那砖砌的大灶头发愁,瞅见小两口进来,赶紧招手:“快来快来,苏梅啊,你脑子活泛,给妈看看,这老灶头咋整?焖个红薯,底下糊顶上生,愁死人。”
苏梅没急着说话,先是绕着灶台看了一圈,又伸手在烟道口探了探温度,点点头:“妈,问题主要在于热量利用太单一,大部分热能都直接从烟道流失了,而且炉膛内部温度分布不均匀。”
徐兰听得半懂不懂:“流失?不均?啥意思?”
旁边的雷二蛋来劲了,这题他会啊!“妈,就是说,这灶头傻实在,光知道往外冒烟,热乎气儿全跑啦!烧火做饭,一半热伺候锅底,另一半热孝敬灶王爷了!”
“去你的,没正形!”徐兰笑骂一句,但觉得儿子这说法比儿媳妇的容易懂。
苏梅白了二蛋一眼,但也没反驳,接着说:“我们可以做两处改进。一是在烟道外侧加一个余热回收装置,比如用陶土盘个管,让烟道热量先给管里的水加热,或者给需要保温的菜提供热量。二是在炉膛内部,想办法让热空气循环更合理,减少局部过热。”
二蛋一拍大腿:“哎!这个行!就跟厂里锅炉房似的,废气还能利用!烟道外边缠几圈陶管,接上水罐,咱家冬天洗菜洗碗不就有热水了?还能温着粥!炉膛里头嘛……弄点耐火泥做个导流?”
徐兰眼睛亮了:“热水?哎哟!这可太好了!省得大冬天冻手冻脚烧水了!”
苏梅点头:“妈,您负责找合适的陶罐和泥盆。二蛋,你设计管道走向和固定方式,注意密封和安全。炉膛内部的导流板,我需要计算一下角度……”
“算啥呀!”二蛋来劲了,袖子一撸,“实践出真知!咱先弄个土法的!”他扭头就往外跑,“我记得废料堆那儿有半截破缸,我去瞅瞅能掰点啥下来不!”
徐兰看着儿子窜出去的背影,又看看已经开始在灶台上拿粉笔画线的儿媳妇,笑得合不拢嘴:“这俩孩子……折腾吧,能折腾出热水来,妈给你们记一功!”
说干就干。雷二蛋真从厂里废料堆踅摸回来几块弧度合适的破陶片,又找了点铁丝。苏梅则指挥着,哪里需要固定,哪里需要留缝隙。徐兰也没闲着,和稀泥,递家伙什。
忙活了一上午,烟道外边还真给盘上了一圈歪歪扭扭的陶管,一头接着个破搪瓷盆改的水箱,另一头通着烟囱。看着是糙了点,但起码不漏烟。
“试试!快试试!”徐兰迫不及待地点火添柴。
火苗蹿起来,烟顺着新盘的陶管绕了一圈,才依依不舍地钻出烟囱。没一会儿,用手一摸那水箱外壁,嘿!温乎了!
“成啦!真热乎了!”徐兰乐得直拍手。
苏梅却皱着眉:“热效率还是不高,陶管导热性一般,而且密封不严,漏热。下次有机会,最好换成薄铁皮管。”
“得嘞我的苏工,咱先解决有无问题,再解决好孬问题,成不?”二蛋一边用泥巴糊着缝隙一边说,“这就不赖了!起码妈以后温个粥啥的不用另烧火了。”
他眼珠一转,又有了主意:“妈,您不是要烘红薯干吗?咱不用占着灶膛。等晚上做完饭,炉灰里头埋几个红薯,那余温够用!焖一宿,明早准保软糯香甜,还不费煤!”
“这法子好!这个省事!”徐兰立马赞同,这可比盯着灶火强。
苏梅想了想,也表示认可:“利用固体余热,缓慢均匀加热,确实更适合淀粉类食物的脱水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