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9月7日深夜,北大营西北角营房的油灯芯子“噼啪”爆了一下,溅出的火星落在方桌边缘,留下一个浅褐色的小印子。赵山河的手指死死按在陈峰笔记本“9月18日”那行字上,指节因为用力而泛白,粗糙的掌心蹭得纸页发皱——他当了十二年兵,从山林队的小喽啰到东北军的上尉连长,见过土匪火并的狠辣,也见过军阀混战的惨烈,却从未像此刻这样,心脏被一种“明知灾难将至却无力阻拦”的恐慌攥得发紧。
“你……你这上面写的,都是真的?”赵山河的声音压得极低,却还是带着不易察觉的颤抖,他抬头看向陈峰,油灯的光在他眼底映出跳动的火苗,“日军真要在柳条湖动手?还专门盯着咱们北大营?”
陈峰靠在冰冷的土坯墙上,目光扫过熟睡的三个士兵——靠门的那个嘴角还挂着口水,梦里嘟囔着“娘,我想吃饺子”,靠窗的两个挤在一张床上,盖着同一条打了补丁的薄被。他收回目光,声音沉得像窗外的夜:“是真的。我半个月前潜入日军独立守备队营地,听到他们的军官在说‘要在北大营附近制造事端’,还看到了他们的演习计划,上面标着柳条湖的位置,时间就在9月中旬。”
他顿了顿,补充道:“还有万宝山事件、中村事件,都是日军故意挑起来的,目的就是试探东北军的反应,为‘九一八’找借口。现在他们已经把炮弹运到了北大营西边,巡逻队也增加了,就等着18号那天动手。”
赵山河猛地站起身,腰间的皮带扣“哐当”撞在桌腿上,吓得他赶紧捂住嘴——他忘了这是深夜,营房里还有其他人在睡觉。等确认三个士兵只是翻了个身,没被惊醒,他才压低声音,语气里满是愤怒与不甘:“这群小鬼子!还有上面那些当官的,天天说‘隐忍待时’,说‘听委员长的命令’,难道要等小鬼子把枪顶在咱们脑门上,还得笑着说‘别开枪’?”
他走到窗边,撩起窗帘一角,看向远处日军“演习区”的方向——夜色里能隐约看到几点微弱的灯光,那是日军岗楼的探照灯,像一双双冰冷的眼睛,盯着北大营的每一个角落。“我上周给旅部递了三次报告,说日军演习不对劲,请求加强戒备,结果都被旅长打了回来,还说我‘蛊惑军心’,关了我三天禁闭。”
陈峰看着赵山河的背影,心里五味杂陈。他知道赵山河的无奈——在这个时代,军人的天职是服从命令,可当命令与民族大义相悖时,这种服从就成了最残忍的枷锁。他从怀里掏出一块用油纸包着的东西,放在桌上,油纸打开,里面是五发黄澄澄的步枪子弹,还有一小包黑色的粉末。
“这是?”赵山河疑惑地拿起一颗子弹,借着灯光看了看,子弹壳上刻着“1928”的字样,是沈阳兵工厂生产的老款子弹。
“子弹是我从老烟枪那里弄来的,虽然是老款,但能凑合用。”陈峰指着那包黑色粉末,“这是黑火药和硫磺的混合物,我自己配的,能做简易的炸药——如果日军真的进攻,咱们至少得有还手的东西。”
他顿了顿,继续说:“我今晚来找你,不是要你违抗命令,而是想让你提前做好准备。你的连队有一百二十多个人,六十多支汉阳造步枪,虽然装备差,但只要提前布防,至少能守住营房,给兄弟们争取撤退的时间。”
赵山河拿起那包黑色粉末,放在鼻尖闻了闻,刺鼻的硫磺味让他皱了皱眉,却也让他混乱的心绪清醒了几分。他走到陈峰面前,郑重地敬了个军礼——这个军礼不是给“上级”的,而是给一个愿意冒着风险来提醒他的“战友”。“陈峰,我赵山河认你这个兄弟。你放心,就算旅部不下命令,我也会让我的兄弟们做好准备——至少不能让小鬼子像宰羊一样宰了我们。”
他转身走到靠门的士兵床边,轻轻推了推士兵的肩膀:“王二柱,醒醒。”
王二柱迷迷糊糊地睁开眼,揉了揉眼睛,看到赵山河,赶紧坐起来:“连长,咋了?是不是要换岗了?”
“不是换岗,有要紧事跟你说。”赵山河压低声音,“你去把李大海和张铁蛋叫起来,让他们到外面的马厩等着,我有话跟你们说——记住,别惊动其他人。”
王二柱虽然疑惑,但还是点了点头,轻手轻脚地走出了营房。很快,另外两个士兵也跟着走了出去,都是赵山河连里最可靠的老兵,跟着他出生入死过好几次。
“这三个是我最信得过的兄弟。”赵山河对陈峰说,“我打算让他们分别负责三个排,提前把子弹和弹药分发下去,再在营房周围挖几个隐蔽的射击点——虽然咱们不能主动出击,但至少能在日军进攻时,多杀几个小鬼子。”
陈峰点点头,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折叠的纸,递给赵山河:“这是我画的防御部署图。北大营西围墙是日军最可能进攻的方向,那里有个缺口,平时只用铁丝网围着,你让兄弟们把铁丝网加固一下,再在缺口两侧挖两个机枪掩体——虽然咱们只有两挺捷克式轻机枪,但关键时刻能起到作用。”
赵山河接过图纸,借着油灯的光仔细看了起来。图纸上用简单的符号标出了射击点、掩体和弹药库的位置,甚至连士兵的站位都标得清清楚楚——他从未见过这样详细的防御部署图,比旅部参谋画的还要专业。“你这图纸……是咋画出来的?”
“在部队里学的。”陈峰没有多解释,他知道有些事不能说太多,“还有,让兄弟们多准备些手榴弹,把煤油桶装满汽油,放在营房门口——如果日军突破了防线,就用汽油桶制造障碍,延缓他们的进攻速度。”
就在这时,营房外突然传来一阵轻微的脚步声,伴随着金属碰撞的声音——是日军的巡逻队!赵山河脸色一变,赶紧吹灭了油灯,营房里瞬间陷入黑暗,只有窗外透进来的微弱月光,照亮了两人的轮廓。
陈峰屏住呼吸,耳朵贴在冰冷的土坯墙上,仔细听着外面的动静。脚步声越来越近,停在了营房门口,接着是日语的问话声,语气很生硬,像是在盘问岗哨。过了一会儿,脚步声又渐渐远去,应该是巡逻队走了。
赵山河松了口气,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压低声音说:“现在日军的巡逻队越来越频繁了,有时候还会闯进营房检查,说是‘查看是否有违规武器’,其实就是在摸清咱们的底细。”
陈峰皱了皱眉,心里升起一丝不安。他总觉得,刚才的巡逻队似乎不是偶然经过——从他翻墙进入北大营开始,就有一种被人盯着的感觉,这种感觉很熟悉,是现代战场上学到的“危险直觉”,每次遇到敌人的狙击手或侦察兵时,都会有这种感觉。
“你有没有觉得,最近日军的‘观察员’有点不对劲?”陈峰问,“比如,他们是不是经常在你的营房附近徘徊?或者问一些奇怪的问题?”
赵山河想了想,说:“好像还真有。上周有个穿西装的日本人,说是‘领事馆的观察员’,来咱们连队视察,问了很多关于‘士兵训练情况’‘武器数量’的问题,还特意看了咱们的机枪阵地——当时我就觉得不对劲,可旅部的人说‘要配合观察员的工作’,我也没办法。”
陈峰的心猛地一沉——那个穿西装的日本人,很可能就是佐藤英机!佐藤英机是关东军情报课的少佐,最擅长用“观察员”“外交官”的身份做掩护,收集情报。如果他已经盯上了赵山河的连队,那他们今晚的密议,会不会已经被佐藤英机知道了?
“不好,我们可能被盯上了。”陈峰站起身,走到门口,轻轻拉开一条门缝,警惕地观察着外面的动静。营房外很静,只有风吹过树梢的“沙沙”声,还有远处传来的士兵咳嗽声。可越是平静,陈峰心里的不安就越强烈——他知道,最危险的敌人,往往藏在最隐蔽的地方。
就在这时,马厩方向突然传来一声轻微的“咔嚓”声,像是树枝被踩断的声音。陈峰和赵山河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警惕。赵山河从床底下摸出一把汉阳造步枪,检查了一下子弹,然后对陈峰做了个“跟我来”的手势,轻轻推开门,猫着腰向马厩走去。
陈峰跟在赵山河身后,手里握着腰后的“撸子”,手指扣在扳机上,随时准备射击。两人走得很慢,脚步落在地上,几乎没有声音——陈峰用的是现代特种部队的“潜行步伐”,赵山河则是常年在山林里练出来的“蹑足术”,两人配合得意外默契。
离马厩还有十几米时,陈峰突然拉住赵山河,指了指马厩屋顶的阴影处——那里有一个模糊的黑影,正趴在屋顶上,手里拿着一个类似“望远镜”的东西,对准了赵山河的营房。
“是侦察兵!”赵山河压低声音,握紧了步枪,“我去把他揪下来!”
“别冲动。”陈峰拉住赵山河,“他手里可能有枪,而且周围说不定还有他的同伙。我们先退回去,从长计议。”
赵山河虽然不甘心,但也知道陈峰说得对——对方在暗处,他们在明处,贸然行动只会吃亏。两人慢慢退回到营房门口,刚要进门,突然听到身后传来一阵脚步声,伴随着手电筒的光柱——是换班的岗哨!
“谁在那里?”岗哨的声音很警惕,手电筒的光柱照向陈峰和赵山河。
赵山河赶紧举起手,说:“是我,赵山河。刚出来查岗,怎么了?”
岗哨走近了,是两个年轻的士兵,手里端着步枪,脸上满是紧张。“连长,刚才我们在西围墙那边,看到一个黑影翻墙进去了,不知道是不是奸细,所以过来看看。”
陈峰心里一沉——那个黑影,很可能就是屋顶上的侦察兵!他翻墙进入北大营时,选择的是西围墙的岗哨换班空隙,可现在已经过了换班时间,那个侦察兵居然还能翻墙进来,说明他对北大营的岗哨部署很了解,甚至可能有内部人员配合。
“你们有没有看清那个黑影的长相?或者他往哪个方向跑了?”赵山河问。
“没看清,天黑得很,他跑得又快,好像是往马厩方向跑了。”一个士兵说。
“我们知道了,你们继续去巡逻,注意警戒,发现任何异常情况,立刻报告。”赵山河说。
两个士兵点点头,端着步枪离开了。陈峰和赵山河回到营房,关上门,脸色都很凝重。
“那个侦察兵,肯定是日军的人。”赵山河说,“他肯定是来偷听我们说话的,说不定还看到了你的图纸。”
“不止如此。”陈峰坐在桌旁,手指轻轻敲着桌面,脑子里飞速运转着,“他能在这个时间翻墙进来,还知道马厩的位置,说明他对北大营的情况很熟悉——要么是他之前来过北大营,收集过情报;要么是他有内应,帮他摸清了岗哨和路线。”
他顿了顿,继续说:“还有佐藤英机,他之前来你的连队‘视察’,很可能就是在为这个侦察兵打掩护,摸清你的营房位置和士兵部署。现在他们已经知道我们在准备防御,说不定会提前动手,或者调整‘九一八’的进攻计划。”
赵山河的脸色变得苍白:“那我们现在怎么办?如果日军提前动手,我们的防御还没准备好,兄弟们根本挡不住他们。”
陈峰沉默了一会儿,然后抬起头,眼神里带着一种坚定:“现在有两个办法。第一,加快防御准备,让你的兄弟们连夜加固铁丝网、挖掩体,把弹药分发下去,做好随时战斗的准备。第二,我得赶紧离开北大营,去找老烟枪和林晚秋,让他们提前做好准备——老烟枪的情报网能帮我们盯着日军的动向,林晚秋则能从她父亲那里弄到更多的物资和药品。”
他看了看手表,现在是凌晨一点半:“我必须在天亮前离开北大营,不然等日军的巡逻队多了,就很难出去了。你这边,一定要小心,别让旅部的人发现你的准备工作,就说是‘正常的训练’。”
赵山河点点头,从怀里掏出一张“士兵通行证”,递给陈峰:“这是我给你准备的另一张通行证,上面的名字是‘王铁蛋’,是我们连里一个请假回家的士兵,照片我已经换成你的了——你拿着这个,万一遇到日军的检查,能蒙混过去。”
陈峰接过通行证,放进怀里,然后站起身,对赵山河说:“保重。如果有任何情况,就让王二柱去‘同和客栈’找老烟枪,他会把消息传给我。”
“你也保重。”赵山河拍了拍陈峰的肩膀,“18号那天,我会带着兄弟们在北大营等你——不管旅部下不下命令,我们都会跟小鬼子拼到底。”
陈峰点点头,没有再多说,转身轻轻拉开门,消失在夜色里。他沿着来时的路线,快速向北大营西围墙走去,心里却比来时沉重了许多——他原本以为,只要提醒赵山河做好准备,就能在“九一八”那天减少一些伤亡,可现在看来,佐藤英机已经盯上了他们,局势比他想象的还要复杂。
走到西围墙附近时,陈峰特意绕到马厩屋顶下,仔细检查了一下——屋顶上没有留下任何痕迹,只有几片被踩断的瓦片,说明那个侦察兵很砖业,离开时还特意清理了痕迹。陈峰捡起一片瓦片,放在手里看了看,瓦片上有一个浅浅的鞋印,是日式军靴的纹路——果然是日军的侦察兵。
他不再停留,快速来到西围墙下,用之前藏在墙角的木工凿子,轻轻撬开了一块松动的青砖,然后踩着青砖,快速爬上围墙。翻过围墙时,他特意看了一眼北大营里面,夜色里,赵山河的营房还亮着一盏微弱的灯,像是黑暗中的一点星火——那是赵山河和他的兄弟们,在为即将到来的战争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