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完三十三区的突发事件,返回指挥中心的飞行器上,李默靠在座椅上,闭目养神。关于如何治理这样的情况!在脑海里飞速运转。
治理?怎么治理?
传统方法无非是加强监管、严厉惩罚,或者像有些人提议的,把勤快的和懒惰的分开,搞“精英区”和“混日子区”。但在李默看来,那都是治标不治本,甚至可能激化矛盾,制造对立。大同世界需要的不是划分等级,而是激发每一个公民内在的动力。
他嘴角勾起一丝不易察觉的弧度。
他的治理方案,核心只有一个:让他们求着自己干活!
不是管理者拿着鞭子在后面驱赶,也不是用匮乏来逼迫,而是创造一种环境,一种氛围,让“闲着”变成一种难以忍受的煎熬,让“参与”和“创造”成为自然而然的需求,成为证明自身价值、获取尊重和更好生活体验的唯一途径。
对,就是让他们闲着。
但不是那种无所事事的绝望,而是那种“人一闲下来,就总想找点事情干”的刺挠。当基本生存被保障,当看到周围的人都在热火朝天地建设、探索、创造,当意识到自己完全有能力参与其中并赢得认可时,那种被边缘化的空虚感,会形成最强大的内在驱动力。
这需要时间,也需要精妙的制度设计和文化引导。但他相信,用不了几个月,那些现在还能偷奸耍滑、混日子的家伙,自己就会闲得浑身难受,主动找活干,甚至会为了一个参与项目的机会而积极表现。
飞行器平稳降落。李默睁开眼,将那套关于“人性驱动”的治理哲学暂时封存。现在,他有更紧迫的任务。
他大步走向能源组会议室,那里,关于如何应对日益增长的能源需求,以及探索“雷霆净化”可能性的初步讨论正在等待他。
“5号,接入会议实时数据。”
“已接入。”
会议室的门在他面前滑开,里面激烈的讨论声瞬间涌出。能源组的负责人、几位顶尖的物理学家和材料学家正围在全息投影前,上面显示着复杂的能量流动模型和材料结构图。
“总指挥!”众人看到他,立刻停止了争论。
李默走到主位,没有任何寒暄,直接切入主题:“闲话少说。两个议题:第一,现有能源网络的扩容和效率提升方案,我要看到时间表和具体技术路径。第二,‘引雷’项目的可行性初步评估,老张,你们材料组有什么初步想法?”
张衡起身,扶正了眼眶:“我们正在摸索一条全新的路子,查阅了大量资料,觉得这条路子行得通!这是材料和数据,已经发送到你的终端上了。”
李默打开设备,看到了整套的流程,他其实看不懂哪些,但他相信他们:“可以!很有创新!接下来讨论材料上哪儿去,需要什么人,有哪些解决不了的问题吧!”
众人开始各抒己见……
能源组的会议,在高效而专注的气氛中,持续了数个小时。李默听的云里雾里,他本来不想来的,但这个想法是他提出来的,他们让他来拍板。虽然还有困难没解决,但李默让他们先行一步,后面的会想办法给他们弄来……,毕竟弄材料之类的他会,这个才是他来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