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雅和孙思玲看着这帮女子一个个上了直升机。
十个年轻的女孩子,虽然个个面带菜色、衣衫褴褛,但能看出她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眼神中除了劫后余生的惶恐,还保留着知识分子的那份沉静。她们互相搀扶着,好奇又敬畏地踏入这架庞大的米-26机舱,原本空旷的后舱顿时显得有些“拥挤”起来。
小雅和孙思玲帮忙安置她们,分发饮用水和少量食物(怕她们胡吃海喝,吃出什么好歹来)。看着这一张张年轻而脆弱的脸庞,同为女性,她们心中涌起强烈的同情和一种莫名的责任感。
两人不约而同地同情看了李默一眼。
这眼神里的意思复杂得很:有对他以后“处境”的调侃,有对他能否“hold住”这么多女性的担忧,更多的是对他这个团队里唯一男性即将面临的各种不便表示……深切的“慰问”。
李默看着她们的表情就知道, 这两个家伙脑子里肯定没想啥好事。他没好气地翻了白眼,趁着安排人员的间隙,把两人拉到一边,压低声音,用一副“我早就看穿了”的语气说道:
“想啥呢?这空间这么大!”他先发制人,然后直接给出了解决方案,语气带着点认命般的洒脱:
“以后你们一屋,我自个儿去找其他地方将就一下。”
他这话说得干脆利落,没有丝毫犹豫。在目前的环境下,这是最合理、也最能避免麻烦的安排。
说完这句,他自己都愣了一下,随即有些懊恼地拍了拍自己的额头,低声嘟囔道:
“哎!我真服了,我怎么跟你们扯这个犊子。”
可不是吗?这都什么时候了,世界都快没了,还在琢磨睡觉怎么分屋子(虽然只是个比喻)?他自己都觉得这对话有点跑偏,甚至有点滑稽。
他立刻甩了甩头,把这点“甜蜜的烦恼”抛到脑后,脸色一正,目光扫过机舱里这十几张等待他安排命运的脸庞,沉声道:
“现在当务之急是寻找其他幸存者,或者找到合适居住点。”
他的声音不大,却清晰地传遍机舱,带着一种让人安心的力量。这句话,既是对小雅和孙思玲说的,也是对那十位新加入的医学博士说的。
新的幸存者带来了新的希望,也带来了新的责任和挑战。如何安置她们,如何分配物资,如何让这个迅速膨胀的团队高效运转起来,都是摆在面前的问题。
但此刻,李默没有时间去细细规划这些。他的首要任务,是利用这架“光环”的强大机动力,在这片绝望的废土上,搜寻更多可能存在的生命之火。
他转身走向驾驶舱,步伐坚定。
“5号,重新规划搜索路线,扩大范围。我们继续出发!”
直升机再次轰鸣着升空,这一次,它的舱内不再冷清,而是承载着十三个幸存者的重量,以及一份更加沉重的、对未来的责任。李默知道,他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但他前进的决心,也从未如此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