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晨光带着清甜的气息,漫过“山海花田”时,谢怜惊喜地发现,几株青蓝花的顶端冒出了小小的花苞!浅蓝的花苞裹着嫩绿的花萼,像一颗颗缀在枝头的蓝宝石,风一吹,轻轻晃动,透着即将绽放的期待。
“出花苞了!”谢怜连忙招手,让不远处浇水的花城过来。花城放下水壶,走近一看,眼底也泛起笑意:“比去年早了三天,看来今年的照料没白费。小海娃要是看见,肯定要围着花田跑好几圈。”
两人正蹲在田埂边观察花苞,远处就传来小海娃的呼喊声:“谢怜哥哥!我来啦!”他背着个装满画纸的小布包,手里拿着支新画笔,一路小跑过来,“爷爷说今天可能会出花苞,我特意把画具带来,要把第一个花苞画下来!”
老水手跟在后面,手里提着个竹篮,里面装着刚采摘的新鲜野菜:“花苞刚冒头,得更细心照料,”他蹲下来,轻轻拨开花苞周围的叶片,“别让露水积在花萼里,免得烂苞。这些野菜中午炒着吃,给大家添道菜。”
小海娃立刻蹲在花苞旁,打开画本,小心翼翼地勾勒花苞的轮廓:“小花苞,你要慢慢开,等我画完了,你再绽放好不好?”墨尾也凑过来,用鼻子轻轻蹭了蹭花茎,像是在给花苞加油,惹得众人发笑。
正忙着,远处传来马蹄声。南风和慕情赶着马车过来,车上装着几卷彩绸和一个木盒:“文书在后面呢,去镇上通知乡亲们赏花会的日子了,让我们先把东西送过来,”南风跳下车,拿起一卷浅蓝色的彩绸,“这彩绸用来装饰花田的棚子,到时候蓝绸配青花,肯定好看。”
慕情打开木盒,里面装着绣娘新做的花苞形状香囊:“绣娘说这香囊里装了干花,能香半个月,赏花会的时候挂在棚子上,满田都是香味,”她把香囊分给众人,“你们也拿着,提前感受下花香。”
谢怜接过香囊,轻嗅一口,淡雅的香气在鼻尖散开:“绣娘的手艺越来越巧了,这香囊看着就像真的花苞一样。”
众人分工合作,谢怜和老水手负责检查花苞的生长情况,把长得过密的叶片修剪掉,确保花苞能充分接受阳光;花城和慕情则开始搭建赏花会的棚子,用木杆搭起架子,再把彩绸系在上面;南风和小海娃继续观察花苞、画画;文书赶来后,就拿出纸笔,开始记录花苞的生长情况,还在画本上设计赏花会的布置图。
“文书先生,赏花会定在什么时候呀?”小海娃抬头问。文书笑着回答:“定在五月初十,还有七天。到时候让乡亲们都来,咱们一起赏花、吃点心、听戏,热闹一整天。”
小海娃眼睛一亮:“我要跟奶奶学做青蓝花形状的点心,还要跟爷爷学煮花茶,一定要让乡亲们吃得开心、喝得尽兴!”
中午时分,花田的照料和棚子搭建工作都完成了一半。众人坐在田埂边,吃着带来的干粮和炒野菜,喝着温热的花茶。老水手看着田中的花苞,笑着说:“照这个长势,到赏花会那天,至少有一半的花能绽放,到时候整片花田蓝莹莹的,好看得很。”
南风放下茶杯,指着棚子上的彩绸:“咱们还得在花田入口搭个拱门,用青藤和蓝绸装饰,让乡亲们一进花田就有好心情。”
文书拿出设计图,递给众人看:“我还设计了赏花路线,让乡亲们能顺着路线看完所有的花,不会走回头路。路线旁再插些小旗子,上面画着青蓝花,既好看又能指路。”
午后,阳光渐渐暖起来,花苞在阳光下泛着浅蓝的光泽,像是在努力生长。文书把刚画好的“花苞图”递给谢怜:“这画送给你们,挂在故事阁里,看着花苞一点点长大,也是种期待。”谢怜接过画,轻轻展开,画中的花苞鲜活灵动,仿佛下一秒就要绽放,心里满是欢喜。
傍晚时分,众人陆续离开。小海娃回头望了望花田,夕阳下的花苞泛着金边,像是在和他约定绽放的日子。“谢怜哥哥,咱们明天还来好不好?我想看看花苞有没有长大,”小海娃拉着谢怜的衣角,小声说。谢怜笑着点头:“好,咱们每天都来,陪着花苞一起等绽放。”
回到故事阁,夜幕已经降临。谢怜把今日观察花苞的事记在四季花事册上,还贴上了一片刚采摘的花萼,作为纪念。花城则在厨房忙碌,煮了一锅莲子羹,给大家清热安神。
夜深了,小海娃躺在床铺上,手里捧着画有花苞的画纸,很快就睡着了,嘴角还带着笑意。谢怜和花城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月光,手里捧着温热的花茶。
“三郎,”谢怜轻声说,“看着花苞初绽,才真正觉得赏花会越来越近了。想着到时候乡亲们聚在一起,笑着、闹着,心里就满是期待。”
花城握紧他的手,温柔地说:“以后的每一年,我们都会这样陪着花苞绽放,看着赏花会热闹举行。和身边的人一起,把这‘山海花田’变成大家的乐园,把每个日子都过得像花期一样,美好又热闹。”
月光洒在两人身上,也洒在桌上的四季花事册和那幅“花苞图”上。远处的海浪声轻轻传来,混着院中的虫鸣,像是在为这即将绽放的花苞,奏响充满期待的乐章,也为即将到来的赏花盛会,埋下热闹的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