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刚掠过故事阁的檐角,就被一阵细密的雨丝裹住。谢怜站在窗边,看着雨珠顺着窗沿滚落,滴在院中的青石板上,溅起小小的水花——这是开春的第一场雨,不大,却带着润透泥土的温柔。
“这么早就醒了?”花城端着刚温好的花茶走进来,将杯子递到谢怜手中,指尖触到他微凉的手背,便顺势握住,“担心海边的花田?”
谢怜点头,望着远处云雾缭绕的海岸线:“昨晚听小海娃说,花田边的土还没完全压实,这雨要是下大了,怕会把花苗冲歪。”话音刚落,院外就传来急促的脚步声,伴随着小海娃清脆的呼喊:“谢怜哥哥!花城哥哥!”
开门一看,小海娃披着件大大的蓑衣,裤脚沾满了泥点,手里还攥着一把湿漉漉的青蓝花叶:“花田没事!爷爷帮我在花苗旁边堆了小土坡,雨水都顺着坡流走啦!我还看了‘盼春红’的种子,土缝里都冒白芽了!”
他一边说,一边把花叶递过来,上面还挂着晶莹的雨珠:“这是我在花田边摘的,叶子更绿了,爷爷说再过几天就能长新叶了。”谢怜接过花叶,小心地擦去上面的水珠,夹进花事册里,笑着说:“快进屋暖和暖和,我给你煮了姜茶,驱驱寒气。”
进屋后,小海娃刚脱下蓑衣,就被墨尾缠上了——小家伙叼着小鱼布偶,蹭着他的腿,显然是想让他陪自己玩。小海娃笑着抱起墨尾,坐在桌边,一边喝姜茶,一边絮絮叨叨地说:“今天早上我去花田的时候,还看见几只小蜜蜂,围着青蓝花苗转呢!爷爷说,等花开了,会有更多蜜蜂来,到时候就能采花蜜了。”
正说着,院外传来马蹄声,雨幕中出现两个熟悉的身影。南风披着件油布雨衣,怀里抱着个竹筐,慕情跟在后面,手里提着个木桶,两人裤脚都湿了大半。
“可算找到你们了!”南风推门进来,把竹筐往桌上一放,里面是刚采的春笋和荠菜,“文书说下雨天人少,让我们去后山采些野菜,中午正好能做荠菜春笋粥。”慕情则把木桶放在门口,里面装着半桶草木灰:“这是新烧的,趁着下雨撒在花田边,雨水一冲,肥气就能渗进土里,花苗长得更快。”
谢怜看着两人湿漉漉的模样,赶紧拿了干净的布巾递过去:“快擦擦,别着凉了。正好小海娃说花田没事,等雨停了,咱们一起去看看,顺便把草木灰撒了。”
午后,雨渐渐小了,变成了蒙蒙细雨。四人带着墨尾往海边去,路上的泥土被雨水润得软软的,踩上去会陷下小小的脚印。小海娃跑在最前面,时不时停下来,指着路边冒芽的野草,兴奋地说:“谢怜哥哥,你看这个!爷爷说这是‘星星草’,开花的时候像小星星一样!”
到了花田边,众人都眼前一亮——经过雨水的滋润,青蓝花苗的叶子更绿了,茎秆也挺拔了不少,原本泛白的芽尖透着嫩青;“盼春红”的种子果然冒出了白芽,小小的芽尖顶着一点泥土,像是在努力往上钻。老水手早已在花田边搭了个小小的草棚,见他们来,便笑着递过几把小铲子:“雨不大,正好给花苗松松土,让根能吸更多水。”
众人分工,花城和老水手负责松土,谢怜和小海娃仔细拔掉花苗周围的杂草,南风和慕情则把草木灰均匀地撒在花田边缘。墨尾蹲在草棚下,时不时抬头看看众人,要是有雨滴落在它身上,就抖抖毛,模样格外可爱。
“对了,”老水手一边松土,一边说,“镇上的陶匠说,上次你们订的花盆做好了,等天晴了就能去取。到时候可以把故事阁院中的花移栽到新花盆里,摆在窗边,看着也喜庆。”
谢怜点头:“正好,院中的云心菊该换盆了,新花盆大小正合适。等移栽好了,再请文书来画画,把花田和故事阁的新景致都画进去。”
南风凑过来,笑着说:“等扶摇山的‘盼春红’开了,我就来接你们去赏花。观星台旁边的‘盼春红’都快开了,到时候漫山遍野都是红色的花,可好看了!”
慕情在一旁补充:“灵文殿的绣娘也说,等青蓝花开了,要采些花瓣,绣成帕子送给大家。她说青蓝花的颜色特别,绣出来的帕子又好看又耐用。”
小海娃听得眼睛发亮,拉着谢怜的衣角:“谢怜哥哥,到时候我也能要一条帕子吗?我想绣上小鱼,送给墨尾!”谢怜笑着点头:“当然可以,到时候咱们一起跟绣娘说,让她帮你绣上小鱼。”
傍晚,雨停了,夕阳透过云层,洒下金色的光芒。众人收拾好工具,往故事阁去。路上,小海娃趴在马车上,抱着墨尾,小声说:“墨尾,等花田的花开了,咱们一起在这里放风筝好不好?我有个小鱼形状的风筝,飞得可高了!”墨尾似懂非懂地“喵”了一声,用头蹭了蹭他的手。
回到故事阁,谢怜把今日的事记在花事册上,小海娃在旁边画了一朵小小的青蓝花,还在旁边画了个歪歪扭扭的太阳。花城则在厨房忙碌,准备做荠菜春笋粥,香味很快飘满了屋子。
夜深了,小海娃躺在床铺上,很快就睡着了,嘴角还带着笑意,像是在做关于花田的美梦。谢怜和花城坐在窗边,看着窗外的月光,手里捧着温热的花茶。
“三郎,”谢怜轻声说,“你看,春天真的来了,花田在长,大家也都有新的期待。”
花城握紧他的手,温柔地说:“以后会有更多新的事,新的景致。我们会一起看着花田开花,看着小海娃长大,看着故事阁的日子越来越热闹。”
月光洒在两人身上,也洒在桌上的花事册和窗边的花苗上。远处的海浪声轻轻传来,混着院中的虫鸣,像是在为这充满希望的春天,奏响温柔的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