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清晨,天还蒙蒙亮,谢怜便被窗棂外的鸟鸣声唤醒。他轻轻掀开被子,刚坐起身,就见花城已端着温水走进来,指尖还搭着叠好的厚衣:“殿下醒了?外面雪停了,檐角挂着冰棱,看着倒有趣。”
谢怜接过温水喝了一口,暖意顺着喉咙滑下,驱散了残余的困意。他穿好衣服走到窗边,推开一条缝——院中的薄雪已被昨夜的寒风压实,青石板路泛着淡淡的银光,柿子树的枝桠上挂着长短不一的冰棱,阳光透过冰棱折射出细碎的光斑,落在墨尾蓬松的尾巴上。那小家伙正趴在门槛旁的软垫上,爪子抱着块昨晚剩下的山楂糕,小口啃得正香,见谢怜望过来,立刻叼着糕饼蹭到他脚边,尾巴摇得像朵盛开的花。
“慢点吃,没人跟你抢。”谢怜笑着蹲下身,轻轻摸了摸墨尾的头,指尖触到它温热的皮毛,“三郎,今天天气好,咱们把柿饼翻晒一下吧?前几日晾的怕是要潮了。”
花城正低头整理暖炉里的炭火,闻言抬头笑道:“都听殿下的。我去把竹筛搬出来,殿下先在屋里等着,外面风还凉。”说罢,他拿起门边的厚手套,快步走出了屋子。
不多时,院中的晾架上便摆满了竹筛,筛子里的柿饼裹着一层薄薄的白霜,在阳光下泛着温润的光泽。花城戴着厚手套,小心翼翼地翻动着柿饼,谢怜则站在屋门口,手里捧着杯温热的山楂水,时不时帮他递块干净的布巾。两人默契十足,偶尔相视一笑,晨光落在他们身上,温柔得像是一幅静置的画。
正忙碌着,院外忽然传来一阵清脆的铃铛声,紧接着就是小阿弟熟悉的呼喊:“怜怜哥哥!花城哥哥!我们来帮你们翻柿饼啦!”
谢怜循声望去,就见小阿弟领着昨天的几个孩子,每人手里都提着个小竹篮,快步跑了进来。孩子们身上的棉袄还沾着雪粒,脸蛋冻得通红,却个个精神十足,一进院就围到晾架旁,好奇地看着竹筛里的柿饼。
“哇,这些柿饼都结霜了!”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女孩伸手想去摸,却被小阿弟拦住:“不能用手摸,会把霜蹭掉的!怜怜哥哥说过,霜是柿饼最甜的部分。”
谢怜笑着走过去,从屋里拿出几副干净的小手套,分给孩子们:“戴上手套就可以帮忙翻啦,记得要轻一点,别把柿饼弄破了。”
孩子们立刻欢呼着戴上手套,围在晾架旁,学着花城的样子,小心翼翼地翻动着柿饼。小阿弟动作最麻利,不一会儿就翻完了一筛,抬头对谢怜邀功:“怜怜哥哥,你看我翻得好不好?我娘说我最会干细活了!”
“做得真好。”谢怜揉了揉他的头,从屋里端出一盘切好的山楂糕,“翻累了吧?先吃点山楂糕垫垫肚子,等会儿咱们再煮新的山楂水。”
孩子们立刻围了过来,每人拿起一块山楂糕,小口咬着,酸甜的味道在嘴里散开,惹得他们连连称赞。墨尾也凑了过来,蹲在小阿弟脚边,眼巴巴地看着他手里的糕饼,小阿弟见状,立刻掰了一小块递过去,墨尾叼着糕饼,满意地蹭了蹭他的裤腿。
花城将最后一筛柿饼翻完,走到谢怜身边,接过他递来的山楂水,喝了一口道:“殿下,昨天剩的山楂还有不少,不如今天再做些山楂酱吧?抹在馒头或者饼上,味道应该不错。”
谢怜眼睛一亮:“好啊!我还没做过山楂酱呢,正好试试。”
说干就干,花城去厨房拿出陶锅和滤网,谢怜则把剩下的山楂洗干净,去核切块,和冰糖、少许清水一起放进锅里。孩子们吃完山楂糕,也围到厨房门口,好奇地看着锅里的山楂慢慢煮开,红色的果肉渐渐变软,酸甜的香气顺着锅盖的缝隙飘出来,引得墨尾在一旁不停地嗅着鼻子。
“要小火慢熬,还要不停搅拌,不然会糊底。”谢怜一边搅动锅里的山楂,一边给孩子们讲解,“等熬到果肉都化了,再用滤网把果渣滤掉,剩下的酱汁再熬一会儿,山楂酱就做好了。”
花城站在一旁,帮着递勺子、擦灶台,偶尔还会伸手帮谢怜拢一拢垂落在额前的碎发。阳光透过厨房的窗户照进来,落在两人身上,暖融融的,孩子们围在旁边,叽叽喳喳地问着问题,墨尾蹲在脚边,偶尔发出几声轻轻的呜咽,整个厨房都充满了热闹又温馨的气息。
山楂酱熬好时,已是正午。谢怜将熬得浓稠的酱汁倒进瓷罐里,等凉透后密封好,又拿出几个干净的小瓷瓶,装了些山楂酱,分给孩子们:“这个带回家给爹娘尝尝,抹在热馒头或者烤饼上,都很好吃。”
孩子们小心翼翼地接过瓷瓶,脸上满是欢喜。小阿弟看着瓷瓶里红彤彤的山楂酱,忍不住问:“怜怜哥哥,下次下雪的时候,我们还能来做山楂糕吗?”
“当然可以。”谢怜笑着点头,“等下次下雪,咱们还可以堆雪人、打雪仗,再煮一锅热乎乎的山楂水。”
孩子们欢呼起来,围着谢怜叽叽喳喳地讨论着下次要堆个什么样的雪人,有的说要堆个像墨尾一样的,有的说要堆个戴着斗笠的,热闹的声音在院子里回荡。
午后,孩子们在院中的空地上堆雪人,谢怜和花城则坐在屋门口的竹椅上,晒着太阳,喝着山楂水。墨尾跟着孩子们跑前跑后,时不时帮着叼来雪球,惹得孩子们阵阵发笑。
“殿下,还记得咱们第一次在雪天相遇吗?”花城忽然开口,目光落在谢怜脸上,眼底满是温柔,“那时你在永安国的街头,给百姓们分热粥,雪花落在你斗笠上,我站在远处看了很久,只觉得那是我见过最温暖的画面。”
谢怜愣了一下,随即笑道:“我倒记不太清了,只记得那天雪下得很大,粥很快就凉了,我还想着要是有个暖炉就好了。没想到后来,不仅有了暖炉,还有了你。”他转头看向花城,伸手握住他的手,指尖传来熟悉的暖意,“三郎,有你在身边,不管是雪天还是晴天,都觉得很安心。”
花城反手握住谢怜的手,轻轻摩挲着他的掌心:“殿下,我会永远陪在你身边,不管是过去、现在,还是将来。”
夕阳西下时,孩子们才依依不舍地告别。谢怜给每个孩子都装了些柿饼和山楂酱,叮嘱他们路上小心。小阿弟走在最后,回头对谢怜和花城挥手:“怜怜哥哥,花城哥哥,明天我们还来!”
送走孩子们,两人开始收拾院子。花城把竹筛收起来,谢怜则把晾架擦干净,墨尾跟在后面,时不时帮着叼来抹布,像是个勤快的小帮手。
晚饭时,谢怜用中午剩下的红薯,做了红薯饼,还抹上了刚熬好的山楂酱。金黄的红薯饼裹着红彤彤的山楂酱,咬一口又甜又糯,带着淡淡的果香。花城吃得很开心,连连称赞谢怜的手艺好。
吃完晚饭,两人搬着竹椅坐在暖炉旁,墨尾蜷在谢怜腿上,很快就打起了小呼噜。窗外的夜色渐浓,雪后的夜空格外清亮,星星像撒了把碎钻,亮得晃眼。暖炉里的炭火偶尔发出“噼啪”的声响,屋里的山楂香还未散去,混着炭火的暖意,在夜色中缓缓流淌。
“三郎,”谢怜轻声说,“这样的日子真好,安安静静的,还有你在身边。”
花城握住他的手,指尖带着暖意:“只要殿下喜欢,我们可以一直这样过下去。以后每个雪天,咱们都煮山楂水、做山楂糕,每个晴天,咱们就晒柿饼、种花草,把日子过得像糖一样甜。”
谢怜靠在花城肩上,闭上眼睛,感受着身边的温暖。远处传来村里人的咳嗽声,还有风吹过树梢的声音,偶尔有几声狗吠,组成了一首宁静的冬夜曲。暖炉里的火苗轻轻跳动,将两人的影子映在墙上,拉得长长的,像是要把这份简单的幸福,永远定格在这个夜晚。
墨尾似乎也感受到了这份宁静,蹭了蹭谢怜的手,尾巴轻轻摇摆。屋里的温馨气息,随着山楂香一起,在夜色中弥漫开来,诉说着这平凡却无比珍贵的闲居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