熵核帝国,那位于混沌海未知深处的、由绝对秩序统治的核心疆域。
一座完全由暗蓝色晶体构成、结构精确到原子级别、没有任何生命气息的宏伟殿堂内。
无数冰冷的数据流在虚空交织,构成了帝国的“思维网络”。
此刻,网络中正回荡着从环炉星域前线传回的、最后时刻那混乱到极致的规则扰动数据,以及舰队全军覆没的确认信息。
没有愤怒,没有悲伤,只有最纯粹的、基于逻辑的分析与评估。
“目标‘混沌之源’已确认自我湮灭。伴随超规格规则扰动,形成高危‘混沌残响区’。”
“执行舰队单位,损失率100%。作战目标:部分达成(混沌之源清除),部分未达成(秩序覆盖失败)。”
“评估:‘混沌’概念威胁等级上调。其存在形式具备超出计算的‘终极变量’属性。”
“建议:调整对混沌海残余‘混沌造物’清剿优先级。优先定位并收容其他潜在‘混沌之源’或类似高变量实体。”
“记录:环炉星域文明残余(代号:‘漂流火种’)已确认逃离。威胁等级:低。但其可能携带‘混沌之源’残留信息或衍生物,纳入长期观测名单。”
帝国的“意志”迅速做出了决策。一次远征的失败,对它们而言,只是一次数据采集过程中的损耗。
它们并未被吓退,反而更加确认了“混沌”是必须被彻底净化的终极异常。
庞大的帝国机器开始重新调整它的指针。
更多的、更强大的舰队在冰冷的船坞中成型,它们的目标,将是混沌海中其他可能存在的、如同林凡和混沌熔炉般的“混沌节点”。
与此同时,在帝国疆域的某个偏僻角落,一个被遗弃的数据碎片处理中心。
一段来自环炉星域前线舰队、在最后时刻发送回的、关于“文明之种”和星尘古族知识的残缺报告,因为能量干扰和优先级过低,未能及时被主网络接收,而是沉淀在了海量的废弃数据中。
一个负责日常清理和维护的、低阶的维护性AI,按照既定程序,扫描到了这段异常数据。
数据的加密等级很高,但其提及的“高度浓缩灵能造物”和“古老文明知识”,触发了AI底层协议中关于“异常资源标记”的条目。
维护AI没有权限处理,也没有上报的意识(它的权限不足以识别其真正价值),只是按照流程,给这段数据打上了一个“待进一步分析”的标签,并将其归档到了一个极其冷僻的、几乎不会被调用的存储区。
这颗关于星尘古族遗产的种子,如同沉入深海的泥沙,暂时被帝国遗忘。
但谁也不知道,它是否会在未来的某一天,被某个偶然的契机再次打捞而起,引发新的波澜。
帝国的阴影,依旧笼罩着混沌海。而对漂流火种而言,真正的威胁,或许才刚刚开始。
混沌纪元,新历(由幸存者临时拟定)元年。
在距离原环炉星域极其遥远的一片相对稳定、资源贫瘠的陌生星域,幸存下来的文明火种,经过漫长而艰难的迁徙,终于初步汇合。
规模远不如前的舰队,围绕着一颗勉强适合居住的、被命名为“晨曦”的荒漠行星,建立了临时的栖息地。
没有宏伟的星域壁垒,没有光芒万丈的混沌熔炉,只有简陋的太空站、行星表面的生态穹顶,以及弥漫在每个人心中的、难以驱散的悲伤与迷茫。
临时议会在“晨曦”行星的同步轨道空间站上成立。
月瑶被推举为临时议长,艾丝特、睿智之眼(其灵体在最终时刻借助数据备份得以部分保存,但力量大减)等成为核心成员。
与会者不再是昔日各大文明的代表,而更多是各领域的专家、幸存的军官和民众领袖。
会议的气氛沉重而务实。
“我们失去了百分之九十七的人口,百分之九十九的军事力量,几乎所有的工业基础和能源核心。”一位负责资源统计的官员声音低沉地汇报,“我们携带的补给,最多只能支撑三十年。而且,‘晨曦’星域的资源和能量等级,远不足以支撑我们恢复旧观。”
“熵核帝国虽然暂时退去,但它们的存在本身就是最大的威胁。我们无法确定它们是否会卷土重来。”霍恩(其旗舰在最后爆炸的边缘被一股奇异的混沌乱流抛飞,奇迹生还,但舰队十不存一)沉声道,他的脸上多了一道无法愈合的能量灼痕。
“我们内部也并非铁板一块,”艾丝特提醒道,“泰拉残党的叛乱虽被镇压,但其思想遗毒仍在。
而且,长期在绝望和资源匮乏的环境下,新的矛盾随时可能产生。”
前路似乎布满荆棘,看不到光明。
就在这时,一直沉默的睿智之眼(以全息影像形式存在)开口了,他的声音带着电子杂音,却有一种洞穿时空的沧桑:
“我们失去了熔炉,失去了林凡阁下,失去了家园。但我们,还拥有最宝贵的东西——知识,生命,以及……混沌赋予我们的‘可能性’。”
“林凡阁下最后的牺牲,并非为了让我们在悲伤中沉沦,而是为了将这‘可能性’的火种,交到我们手中。”
“环炉星域已成过去,联合议会已成为历史。我们不能再沉溺于往日的荣光或伤痛。”
他顿了顿,影像中投射出那枚被艾丝特带出的、“象牙塔”残留的星尘古族“信息结核”的影像。
“星尘古族,在绝望中选择了将文明化作种子,赌一个遥远的未来。而我们,不同。”
“我们经历了毁灭,却也从毁灭中幸存。我们见证了秩序的冰冷,也亲历了混沌的壮烈。”
“我们的道路,不应是星尘古族的孤注一掷,也不应是熵核帝国的绝对秩序。”
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
“我们的新文明,应建立在对过去的铭记、对现实的认知与对未来的开拓之上。
我们应吸收一切有益的知识——包括星尘的,甚至……谨慎研究帝国那冰冷秩序背后的逻辑,但绝不被任何一方同化。”
“我们将是混沌海的旅人,是知识的继承者与开拓者,是在毁灭废墟上重生的新芽。”
月瑶站起身,接过了睿智之眼的话,她的声音清晰而有力,回荡在会场:
“没错。我们不再是为了守护某一片星域而存在的‘环炉议会’。”
“从今天起,我们便是——‘纪元余烬’。”
“我们承接着旧纪元的灰烬与遗产,我们于新纪元的黎明前徘徊。我们是灾难的幸存者,亦是未来的开创者。”
“我们的使命,是生存,是学习,是理解这片混沌海,并最终……找到属于我们自己的、介于混沌与秩序之间的……第三条道路!”
“纪元余烬”……这个名字,既承认了过去的伤痛,也蕴含着浴火重生的决心。
会议最终决定,暂时以“晨曦”星域为根基,休养生息,整合力量,谨慎探索周边,并开始尝试解析星尘古族遗留的知识和熵核帝国的技术碎片,同时严密监控帝国的任何动向。
在空间站的观测台上,月瑶、艾丝特、霍恩、睿智之眼等人,望着舷窗外那颗荒芜却承载着希望的“晨曦”星,以及远方那片陌生而广阔的混沌海。
旧纪元已然终结,带着英雄的牺牲与文明的悲歌。
新纪元正在开启,伴随着流浪的火种与未知的挑战。
纪元余烬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而那枚被林凡最后时刻的力量波及、不知漂流到何方的“文明之种”,其内部那微弱的跳动,在某个不为人知的角落,似乎变得更加有力了一些……
(第六百二十一章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