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子像青浦江的水,慢慢淌过了三个月。
秋意渐浓时,徐默的婚戒彻底成了枚普通戒指,不再发烫,也映不出记忆碎片。林笑薇的钢笔被她插在书桌的笔筒里,混在几支中性笔中间,不细看根本分不出来。
他们搬回了原来的公寓,离青浦江不远。每天早上,徐默会去江边跑步,路过那家老面馆时,老板总会隔着玻璃朝他招手;林笑薇在一家旧书店找了份工作,整理那些泛黄的书页时,偶尔会碰到记得“星藤荧光”的老人,他们会坐下来聊很久,说些“那年江水发蓝”的往事,像讲一个遥远的梦。
这天傍晚,徐默刚跑完步回家,就看见林笑薇坐在沙发上,手里捏着手机,脸色有点白。
“怎么了?”他走过去,顺手拿起桌上的水杯。
林笑薇没抬头,把手机递过来:“刚接到的电话,号码很奇怪。”
屏幕上显示着一串乱码似的号码,既不是手机号,也不是固定电话。徐默皱了皱眉,刚想问是什么人打来的,林笑薇突然开口,声音有点发颤:
“对方说……他是‘记忆之外的观察者’。”
徐默的手顿了一下。“记忆之外”——这四个字像根细针,轻轻刺破了三个月来的平静。他坐到林笑薇身边,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无名指的戒指:“他还说什么了?”
“他说,星藤之冠的记忆档案库里,少了最重要的一页。”林笑薇的手指冰凉,“还说,我们以为的‘尘埃落定’,其实是有人故意让我们看到的结局。”
窗外的天色暗了下来,风卷着落叶拍打玻璃,发出沙沙的声响。徐默沉默了一会儿,起身走到窗边,拉开窗帘看向青浦江的方向。江面平静,只有远处的航标灯在黑暗中一闪一闪,像某种未知的眼睛。
“会不会是恶作剧?”他试图让语气轻松点,但心里清楚,能说出“星藤之冠”这四个字的,绝不会是普通人。
林笑薇摇了摇头,从口袋里掏出个小东西——是那支钢笔。她把钢笔放在茶几上,指尖轻轻一点,笔身竟极淡地泛出一层蓝光,转瞬即逝。“刚才电话挂断时,它亮了一下。”
这是三个月来,钢笔第一次有动静。
徐默走回来,拿起钢笔。冰凉的金属触感里,似乎藏着一丝微弱的震颤,像某种信号在传递。他想起技术员Z最后那句话:“篡改之祸的根源,并非检察官……而是记忆本身。”当时只当是对“记忆本质”的感慨,现在想来,或许另有深意。
“记忆之外的观察者……”林笑薇重复着这个名字,“如果记忆是星藤记录的一切,那‘之外’是什么?”
徐默没说话,打开手机回拨那个乱码号码,听筒里只传来一阵滋滋的杂音,像信号被干扰了。他放下手机时,目光扫过茶几上的报纸,社会版的角落有个小新闻——“城郊废弃天文台出现异常光束,专家称系自然现象”。
天文台的位置,正好在星藤之冠消失的正上方。
“明天去看看?”徐默看向林笑薇。
她点了点头,拿起那支钢笔,指尖在笔身上轻轻划过:“不管是什么人,总得弄清楚他说的‘少了的一页’是什么。”
夜里,徐默躺在床上,听着身边林笑薇均匀的呼吸声,却没什么睡意。他悄悄摸出手机,点开那个乱码号码的通话记录,突然发现号码末尾的几个字符,和记忆熔炉里钛合金装置上的加密符号有点像——那是技术员Z的笔迹。
难道是Z留下的后手?可他的全息影像明明已经彻底消散了。
迷迷糊糊快要睡着时,无名指的戒指突然凉了一下,像被江风吹过。他闭着眼,隐约看到一片模糊的画面:黑色的宇宙里,无数星藤缠绕成一个巨大的圆环,圆环中心,有个看不清形状的影子在浮动,影子周围没有任何记忆碎片,只有纯粹的黑暗。
“记忆之外……”他在心里默念。
第二天一早,两人简单收拾了下,就往城郊的天文台赶。车子开出市区,路边的建筑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成片的树林,树叶被秋霜染成了金红色,风一吹,像落了满地的星星。
离天文台还有一公里时,路被拦住了,几个穿制服的人守在那里,胸前的牌子写着“地质勘探队”。
“前面在施工,不能过。”一个戴帽子的男人拦住他们。
林笑薇刚想说话,徐默轻轻碰了碰她的胳膊,朝天文台的方向抬了抬下巴。透过树林的缝隙,能看到天文台的圆顶泛着一层淡淡的灰光,和记忆库里被污染的记忆茧颜色很像。
“我们是来拍风景的。”徐默笑着递过去两瓶水,“听说这里的红叶特别好看,就想过来走走。”
戴帽子的男人看了看他们手里的相机,没再多问,指了指旁边的小路:“从那边绕过去吧,别靠近建筑,不安全。”
谢过他之后,两人沿着小路往天文台走。越靠近,空气里就越浓的一股熟悉的味道——是星藤枯萎时的清口袋里震动起来,这次的震动很有规律,像在敲某种密码。
“它在提醒我们小心。”林笑薇压低声音。
天文台的铁门虚掩着,锈迹斑斑的门环上,缠着几根干枯的星藤,藤叶早已发黑,却还牢牢地扒着金属表面。徐默推开门,里面静悄悄的,只有风吹过空房间的回声。
圆顶建筑的中央,有个半人高的石台,台上放着个奇怪的装置——像是用星藤枝干和金属零件拼起来的,顶端嵌着一块黑色的晶片,晶片里没有光,只有一片纯粹的暗,像把周围的光线都吸进去了。
“这是什么?”林笑薇走近石台,钢笔突然从口袋里滑出来,“啪”地掉在石台上。
就在钢笔碰到黑色晶片的瞬间,晶片突然亮起,投射出一道全息影像。影像里不是人,而是一张地图,地图上标着三个红点,一个在青浦江底(记忆熔炉的位置),一个在城市中心(数字记忆库),还有一个……在南极大陆的边缘。
影像消失前,晶片里传出一阵电流杂音,杂音里藏着一句话,和那个陌生来电的声音一模一样:
“南极冰盖下,藏着‘记忆之外’的门。”
徐默捡起钢笔,发现笔尖的蓝光变得很亮,照亮了石台侧面的一行小字——是技术员Z的笔迹:
“第四卷:记忆之外,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