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符太后:百万雄师,十日破汴
(一)洛阳军帐,誓师之议
晨光透过军帐缝隙,在符祥瑞明黄色的凤袍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帐内文武齐聚,李谷、赵普(此处可设定为后周旧臣,与正史略有出入以服务剧情)等文臣分列两侧,赵统领等武将按刀而立,目光齐齐落在主位的符祥瑞身上。
符祥瑞将一卷军报掷在案上,声音清亮如钟:“诸位可知,赵匡胤在汴梁城头上,是如何嘲笑我后周的?他说‘后周无男儿,只剩妇孺空谈复国’!今日,我便要让他听听,我大周男儿的怒吼——”
她猛地站起,凤冠上的珠翠随之一颤:“我大周男儿,不亚于任何联军!昔年我们以联军之姿,前前后后四次兵临汴梁,虽未破城,却已让赵匡胤惶惶不可终日。如今,我们更是底气十足——洛阳周边驻军、各州府勤王兵马,足有百万之众!”
帐内有人低声议论,李谷上前一步,拱手道:“太后,实言相告,我军实际兵力约四十万,加上先前收编的宋军降卒十万、响应起义的州府兵马五十万,总计百万是虚数,但六十万之众,也足以撼动汴梁了。”
“六十万,足以踏平汴梁!”符祥瑞眼神锐利如刀,“赵匡胤登基不过两月,根基未稳,前番联军围城已大幅削弱其军力。若不是我们上月暂缓攻势,被他钻了空子加固城防,此刻汴梁早已在我掌中!”
她指着舆图上的汴梁,语气斩钉截铁:“即日起,十日之内,必破汴梁!”
(二)兵分三路,汴梁暗棋
李谷眉头微蹙:“太后,十日破城,是否过于急切?汴梁城高池深,赵匡胤又有禁军精锐驻守……”
“兵贵神速!”符祥瑞打断他,指尖在舆图上划出三道线,“第一路,由赵统领率五万轻骑,伪装成流民,从汴梁西侧的新郑门潜入,扰乱城内布防;第二路,我亲率二十万主力,正面强攻汴水门,吸引宋军全部注意力;第三路……”
她顿了顿,语气变得格外郑重:“传我密令,命汴梁城内的符琳妹妹,率少年营与忠于后周的官员,随时待命!一旦赵匡胤将禁军主力调出城外,她们即刻袭取皇宫,控制汴梁中枢!”
李谷脸色微变:“太后,符琳郡主的少年营多是宗室子弟与死士,仅千人之数,这……是否是动用最后底牌太早了?”
“早?”符祥瑞冷笑一声,“赵匡胤在我们眼皮底下篡位时,可曾想过‘太早’?如今他占我后周江山,享我大周子民供奉,我们每迟一日,便是对先帝柴荣的亵渎!符琳的少年营,是刺向赵匡胤心脏的匕首,必须在最关键的时刻出鞘!”
她环视帐内众人,声音陡然拔高:“诸位,我们等这一天,等了太久!从柴荣陛下英年早逝,到赵匡胤黄袍加身,我们忍辱负重,只为今日——让后周的龙旗,重新在汴梁城头飘扬!”
(三)暗流涌动,各方筹谋
就在符祥瑞部署军机时,汴梁城内的都点检府也陷入了紧张的氛围。
赵匡胤站在城防图前,慕容延钊匆匆来报:“主公,洛阳方向异动频繁,符氏似乎有大规模调动的迹象。还有……辽人那边,耶律休哥的骑兵在幽州以南停驻了三日,既不进攻,也不退去,不知是何意。”
赵匡胤指尖敲击着图上的“洛阳”标记,眼中闪过一丝阴霾:“符氏是想孤注一掷了……她那‘百万雄师’的说法,怕是虚张声势,但六十万兵力,也足够让我们头疼。传令下去,所有禁军将士,即日起不得离城半步,加固城防,尤其是汴水门和新郑门,给我派最精锐的牙兵驻守!”
他顿了顿,对石守信道:“你亲自去一趟后宫,告诉符琳郡主……让她安分些,若敢异动,朕绝不留情。”
石守信领命而去,赵匡胤却仍站在原地,望着窗外汴梁的秋色。他知道,这场仗,不仅是兵力的较量,更是人心的博弈——符氏的“百万雄师”或许是虚,但后周旧臣对他的敌意,却是实打实的利刃。
(四)少年营,深宫利刃
汴梁城内,一处隐蔽的宅邸中,符琳正对着铜镜,仔细擦拭着一柄小巧的匕首。这匕首是她兄长柴荣所赐,如今,却要用来刺穿赵匡胤的统治。
“郡主,”一名黑衣侍卫低声道,“洛阳那边传来消息,太后命您一旦宋军主力离城,即刻袭取皇宫。”
符琳放下匕首,眼中闪过与年龄不符的坚毅:“我知道了。少年营的三百死士,已经在皇宫周边的民居里潜伏完毕,只待信号。”
她走到窗边,望着远处皇宫的飞檐,轻声道:“姐姐,你在洛阳为我们撕开防线,我在汴梁,定要为后周,夺回这九五之尊的荣耀。赵匡胤,你的死期,不远了。”
窗外,秋风吹落几片枯叶,仿佛预示着一场即将席卷汴梁的风暴。符祥瑞的“十日破城”之约,符琳的深宫利刃,赵匡胤的全城戒备,还有辽人耶律休哥的冷眼旁观……多方势力的绞杀,即将在这座古老的都城,拉开最残酷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