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烛下抚痕诉忧思 慈母泣泪释君心
主营帐的烛火已燃过半,灯花“噼啪”轻响,将符太后的影子映在帐壁上,忽明忽暗。柴宗训坐在矮凳上,后背的红痕虽已敷上药膏,却仍隐隐作痛,他垂着头,手指无意识地抠着衣角,不敢看面前的符太后。
符太后端着一碗温热的参汤走过来,将碗递到他面前,声音比刚才柔和了许多:“先把汤喝了,补补身子。刚挨了打,别亏着自己。”
柴宗训犹豫了一下,还是接过参汤,小口小口地喝着。参汤的暖意顺着喉咙滑下去,却没完全驱散他心里的委屈——他知道母后是为了他好,可背上的疼、被绑起来的屈辱,还有对玉娥姐姐的担忧,像一团乱麻,缠得他喘不过气。
符太后在他身边坐下,目光落在他背上的药膏上,眼神里满是心疼。她伸出手,轻轻拂过他的衣角,动作轻柔得像怕碰碎了什么珍宝,声音带着几分沙哑:“训儿,你知道娘为什么打你、骂你吗?”
柴宗训的身子顿了一下,没有回头,只是小声道:“儿臣知道,娘是为了后周的江山,是怕儿臣做错事。”
“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符太后轻轻叹了口气,伸手拿起案几上的和田玉母扣,放在掌心摩挲着,“你父皇刚登基那会儿,后周还不稳,北有契丹虎视眈眈,南有南唐、后蜀割据一方。有一次,契丹来犯,你父皇御驾亲征,临走前把这枚母扣交给我,说‘若我回不来,你一定要护好宗训,护好后周的江山’。那时候,你才三岁,抱着我的腿哭,说‘娘,我要爹爹’,你还记得吗?”
柴宗训的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滴在参汤碗里,溅起一圈小小的涟漪。他当然记得,那是他第一次见父皇穿铠甲,也是第一次见母后哭——母后向来坚强,就算父皇出征前,满朝文武都忧心忡忡,她也只是笑着说“陛下定会凯旋”,可那晚,她抱着他,哭了整整一夜。
“后来,你父皇回来了,却落下了病根。”符太后的声音里带着几分哽咽,“他知道自己时日不多,就天天教你读书、看兵书,教你怎么分辨忠奸,怎么权衡利弊。他说‘宗训是后周的太子,将来要当皇帝,不能任性,不能心软,更不能被感情左右’。你父皇走的时候,眼睛都没闭上,他是放心不下你,放心不下后周啊!”
柴宗训放下参汤碗,肩膀微微颤抖,眼泪掉得更凶了。他想起父皇教他写“江山”二字时的情景,父皇握着他的手,一笔一划地写,说“这两个字,重千斤,将来你要扛起来,不能让它倒了”;想起父皇带他去军营,教他认兵器,说“这些兵器是用来保护百姓的,不是用来炫耀的”;想起父皇临终前,拉着他的手,说“宗训,要听母后的话,要守护好后周”……
“娘打你,不是因为你想册封赵玉娥,而是因为你太天真,太容易相信别人。”符太后伸手擦去他脸上的眼泪,动作轻柔,“赵玉娥是赵匡胤的亲眷,赵匡胤是什么人?他野心勃勃,手段狠辣,连柴荣的儿子都敢逼宫,怎么可能因为两个亲眷就放弃一统天下的念头?你以为你善待她们,她们就会帮你?你以为你给了皇后之位,就能换来宋军的归顺?”
她顿了顿,声音里满是担忧:“训儿,你太年轻,不知道人心险恶。赵玉娥若是真心想帮你,为什么不告诉你赵匡胤的军情?为什么不劝她的家族投降?她只是嘴上说‘厌倦打仗’,可实际上,她说不定还在暗中给赵匡胤传消息!你把她留在身边,还想册封她为皇后,这不是把刀柄递给敌人吗?一旦她反水,后周就完了,你父皇的心血、满朝文武的努力,还有天下百姓的期盼,都会毁在你手里!”
“不是的!”柴宗训终于忍不住回头,眼里满是通红,“玉娥姐姐不是那样的人!她跟我说过,她不认同赵匡胤的做法,她还说要帮我劝降宋军的将领!娘,您就相信她一次,相信儿臣一次,好不好?”
“我不是不相信你,是不敢赌。”符太后看着他,眼里满是泪水,“后周的江山,是你父皇用命换来的,是无数将士用鲜血守住的,我不能让你拿它来赌!一旦输了,我们母子俩死无葬身之地,天下百姓也要遭战乱之苦!训儿,娘是太后,更是你的娘,我不能眼睁睁看着你犯错,不能眼睁睁看着后周毁在你手里啊!”
她说着,眼泪终于忍不住掉了下来,滴在和田玉母扣上,折射出微弱的光。她紧紧攥着母扣,像是在抓住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娘知道你想做一个守信的人,想保护自己想保护的人。可你要记住,你是太子,将来要当皇帝,你的肩上扛着的,是天下百姓的安危,是后周的存亡。你的承诺,在江山百姓面前,真的太轻了!”
柴宗训看着符太后哭红的眼睛,心里的委屈渐渐被愧疚取代。他知道母后说的是对的,他确实太天真了——他只看到了玉娥姐姐的温柔和善良,却忘了她是赵匡胤的亲眷;他只想着要守信,却忘了自己身上的责任。若是真的因为他的任性,让后周毁了,他怎么对得起父皇,怎么对得起母后,怎么对得起天下百姓?
“娘,儿臣错了。”柴宗训哽咽着,跪在符太后面前,“儿臣不该任性,不该拿后周的江山做赌注,不该让您生气、伤心。儿臣以后再也不提册封玉娥姐姐为皇后的事了,儿臣会好好读书、看兵书,好好处理军务,绝不让您失望,绝不让父皇失望!”
符太后连忙扶起他,紧紧抱着他,眼泪滴在他的头发上:“我的好训儿,你终于想通了!娘就知道,你是个懂事的孩子,你不会让娘失望的!”
柴宗训靠在符太后怀里,心里的委屈和愧疚渐渐消散,只剩下满满的温暖。他知道,母后的打骂,都是为了他好;母后的眼泪,都是为了他、为了后周。他暗暗发誓,以后一定要听母后的话,好好守护后周的江山,做一个让父皇骄傲、让母后放心的太子。
就在这时,帐外传来一阵脚步声,青芜的声音传来:“太后,郭将军派人来说,赵氏姐妹那边一切安好,没有异常。另外,后蜀的使者来了,说想明天一早跟您和太子商量攻打宋军后方的事。”
符太后松开柴宗训,擦了擦眼泪,定了定神,道:“知道了。你让郭将军好好招待后蜀使者,明天一早,我和太子会过去。另外,让人再给太子端一碗参汤来,刚挨了打,得多补补。”
“是!”青芜应道,转身退了出去。
符太后看着柴宗训,眼里满是欣慰:“训儿,明天你跟娘一起见后蜀使者,好好听听他们的计划,也学学怎么跟其他国家的人打交道。以后,这些事,都要你自己来做。”
柴宗训点了点头,道:“是,儿臣遵旨。娘,那玉娥姐姐和燕儿……”
“她们暂时不会有事。”符太后打断他,语气平静,“娘答应过你,不伤害她们,不把她们送走。但你要记住,不能再跟她们走得太近,更不能再提册封的事。等打败了赵匡胤,娘会给她们安排一个安稳的去处,不会亏待她们。”
柴宗训心里松了一口气,虽然不能像以前那样跟玉娥姐姐见面,可只要她们安全,他就放心了。他看着符太后,道:“娘,儿臣知道了,儿臣以后会跟她们保持距离,专心处理军务。”
符太后满意地点了点头,伸手摸了摸他的头,笑容里满是慈爱:“这才是娘的好训儿。好了,时间不早了,你先去休息吧,明天还要见后蜀使者,得养足精神。”
柴宗训应道:“是,儿臣告退。娘,您也早点休息。”
他转身走出营帐,心里的乱麻终于解开了——他知道,接下来的路不好走,要打败赵匡胤,要守护好后周的江山,还有很多困难等着他。可他不再是以前那个任性的太子了,他有母后的支持,有父皇的嘱托,还有天下百姓的期盼,他一定会努力,一定会成为一个合格的太子,一个合格的皇帝。
帐内,符太后看着柴宗训的背影,眼里满是希望。她拿起案几上的攻城图纸,目光落在“汴梁西门”的位置,心里暗暗发誓:不管付出什么代价,她都要帮训儿打败赵匡胤,守护好后周的江山,完成先帝的遗愿。
烛火依旧摇曳,将她的影子映在帐壁上,坚定而执着。她知道,接下来的日子会更加艰难,可只要她和训儿母子同心,只要后周的将士们齐心协力,就一定能渡过难关,让后周的江山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