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全球动力电池龙头,宁王这些年真是风光无限。
就像是某个流传甚广的,牛仔裤诞生的故事一样。
据说,在19世纪中叶,大漂亮西部出现了一股淘金热,无数人涌到旧金山淘金。
其中有个商人,金子没淘到,但看到附近有很多淘金人聚集,便开了家杂货店。
后来,有个淘金工人对他说,自己穿的裤子是用棉布做的,很容易磨破,如果有用更结实的布料做裤子就好了。
于是,这名商人灵机一动,试着用帐篷和马车篷上的帆布,制作裤子。
这种最早的牛仔裤,在淘金人当中一下就火了。
而商人,也在无数淘金人穷困潦倒甚至破产的情况下,赚了一大笔钱。
这个故事是真是假,暂且不去说,但宁王的境遇,像极了故事里的牛仔裤。
近些年,新能源汽车逐渐成为商业领域的最大风口,吸引了无数热钱,一如一百多年前,发生在大漂亮的淘金热。
但做新能源汽车的厂商,绝大多数都处于亏损状态,而且想要扭亏为盈非常困难。
唯有宁王,借着这个风口赚得盆满钵满。
照这个趋势发展下去,即使是超越酱香科技,成为大A市值最高的公司,也不是不可能。
然而,就在这时,金橘的固态电池横空出世。
坏消息是,自家的固态电池,至少还要5、6年,才有可能实现小规模量产,想要大规模量产,需要的时间更长。
好消息是,金橘自己是造车的,为了维持自身竞争力,可能不会对外供应。
而汽车市场,是不可能被一家公司完全占据的。
也就是说,宁王依然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只是需要过一段苦日子,等自己的固态电池量产,才能与金橘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竞争。
然而,大米的官宣,将他们的所有侥幸心理都击碎了。
既然金橘能向大米供货,那就也会向其他品牌供货。
只是早晚问题。
因此,在得到消息后,宁王的曾总第一时间联系到江晟,想要寻求合作,甚至入股。
对此,江晟并不反对,饶有兴致道:
“怎么个合作法?入股的话,怎么入股?”
闻言,曾总连忙道:“合作的话,我们有两个方案。
第一个方案,由金橘向我们提供专利授权,我们每卖出去一块固态电池,向金橘支付一定专利费。
你们刚进入这个行业,在供应链和生产管理上,肯定不如我们得心应手,想要扩产,速度肯定跟不上电动车行业的发展速度。”
江晟不置可否,道:“第二个方案呢?”
“第二个方案,就是金橘将固态电池的生产,交给我们代工,只需要支付一定的代工费用即可。”
“哈哈!”
江晟笑了起来。
这个方案,看上去很好,金橘只要付出一点代工费,就可以快速增产。
但对方的如意算盘,也就是骗骗普通人。
如果金橘将固态电池交给对方代工,那其中的技术,很快就会被对方掌握。
即使有专利保护,宁王在固态电池上的进度,也会大大加速。
简单来说,金橘的固态电池出现之前,宁王要实现小规模量产,可能要5、6年。
金橘研制出固态电池后,宁王通过逆向工程,可能能将时间,缩短到3、4年。
可要是金橘直接把固态电池交给他们代工,时间可能会进一步缩短到,只要2年。
不仅如此,固态电池生产,对工艺精度要求十分严苛。
例如,全固态电池叠片时,由于固态电解质表面干性无法补位,叠片偏差容易造成裂纹或短路。
这比传统液态电池叠片,精度要求高很多。
金橘将电池交给他们代工,自然需要帮忙解决这些问题。
而相应的解决方法,要么很难受专利保护,要么只要一点破,就很容易绕过。
也就是说,这相当于金橘要免费帮他们,缩减从小规模量产,到大规模量产的时间。
等宁王自身的固态电池研制出来,几乎可以无缝转换,抢起客户来也非常容易。
纯纯的把金橘当冤大头。
偏偏,对方还在一本正经地继续忽悠:
“江总,金橘只需要付出一点点代工费,就可以用最快的速度,抢占动力电池市场,将尽可能多的技术红利吃掉。这是我们能给出的,最好的合作方案了。”
江晟无语,懒得点破他的如意算盘,道:
“那入股呢?”
曾总早有准备,都不用细想,便直接道:
“入股的话,我们可以向金橘定向增发3%的股份,条件是金橘要将固态电池的技术专利,免费授权给我们。
我们目前的市值,已经超过8000亿。3%的股份,就是240亿。我想以240亿,购买一项技术,应该很有诚意了。
而且,这3%的股份,只要求金橘的专利授权,包括后续开发权利,不是买断。
在授权后,你们依然可以继续研发、生产并销售固态电池。”
听到这里,江晟再一次笑了起来:“你还想,不让我们继续研发、生产和销售固态电池?”
“不是。我说了,我们只需要授权,不是买断,不会对你们产生影响。”
曾总还想再说,江晟却直接出言打断:
“抱歉,不管是你说的,那两个合作方案,还是入股条件,我都不满意。”
“我们已经很有诚意!”
江晟没有反驳,单从利益来说,用240亿买一项技术,确实很有诚意。
要知道,在全球动力电池市场,装机量连续四年蝉联第一的宁王,年营业额也只有500多亿,利润大概100亿。
即便是把范围扩大到全国,囊括除金橘之外的所有动力电池厂商,市场规模也不到700亿。
如果不是考虑到未来增长,以及海外市场,通过购买技术,节省的几年时间,都不一定能把这240亿赚回来。
但账不是这样算的,如果只是单纯为了收益,江晟完全可以将固态电池厂独立出来,然后往大A或其他资本市场一扔。
不说市值赶超宁王,弄个千亿完全不成问题。
甚至都不用上市,只要放出风声,说要融资,估值就有可能瞬间达到一千亿。
而且他又不缺钱,3%的股份对他来说,毫无意义。
因此,江晟依然摇头:“如果曾总拿出来的方案只有这三个,那今天,恐怕就只能无功而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