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1章:东南拓荒营
洪水退去后的汉方国,如同被涤净的璞玉,在阳光下焕发着蓬勃的生机。龙城的夯土墙基一日日增高,工分制的推行让整个部落的运转高效而充满干劲,市集上的汉宝钱叮当作响,流通日益顺畅。然而,在定澜王阳歌的心中,那来自东南方向、关于“亳”邦的阴影,始终是悬在新生文明头顶的、未知的利剑。
如石带回的情报越是详尽——那宏伟的巨城、奔腾的河流上运转的水力鼓风炉、漫山遍野的赭衣奴隶与监工冰冷的青铜戈、还有那与龙图腾同源却更显狞厉的饕餮纹——阳歌内心的紧迫感便越是强烈。汉部落需要时间成长,但不能闭目塞听,更不能将命运的主动权拱手让于未知。必须在对手的视野盲区,埋下自己的眼睛和触角。
这一日,阳歌召集了元老会成员,以及即将肩负新使命的儿子——勐。
议事厅内,那张由绘精心绘制、不断增补的巨幅兽皮地图被悬挂起来。阳歌的手指重重地点在汉方国目前东南边境的标志上,然后向东滑动,越过一片标识着丘陵与森林的区域,最终停留在一条蜿蜒的大河支流畔。
“这里,”阳歌的声音沉稳而有力,吸引了所有人的目光,“据侦察队反复探查,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且目前并无强大部落宣称主权,只有少数零散的采集者和小型游群季节性活动。这是一片‘无主’的丰饶之地。”
坚手眯着眼看了看:“是个好地方,离我们新规划的龙城主城距离适中,若能开垦出来,将是极大的粮仓补充。”
稷更是眼中放光:“王上,若此地真如所说,引水灌溉便利,其产出的粮食足以供养现今数倍的人口!”
“但是,它离‘亳’邦的势力范围也太近了。”岩灵眉头微蹙,作为司马,她首先考虑的是军事风险,“如石说过,亳邦的巡逻队有时会远出百里。在那里大规模活动,极易被发现。”
“所以,我们不能以军队的名义过去。”阳歌早已深思熟虑,他看向一旁肃立的勐,“我们将以‘开拓荒地,增我粮秣’的名义,派遣一支综合拓荒队。由勐担任首领,队员包括善于筑城夯土的工匠、精于选种耕作的农人、经验丰富的猎人,以及……一支规模适中、但足够精悍的民兵护卫队。明面上,你们的任务是建立永久性的垦荒营寨,开垦土地,种植粟、黍,为我们可能到来的下一个丰水期储备粮食。”
众人纷纷点头,这个理由无懈可击,汉部落刚刚经历大洪水,未雨绸缪大力拓展粮食生产是再自然不过的选择。
“勐,”阳歌的目光转向儿子,充满信任与期许,“你曾在治水工程中独立指挥攻坚‘三门峡’,证明了你不仅勇武,更具备统筹复杂工程和应对突发状况的能力。此次拓荒,意义重大。你不仅要建立起营寨,更要让它能扎根下来,成为我们在东南方向永不沉没的‘木筏’。”
“是,父亲……定澜王!”勐挺直胸膛,年轻的脸上既有兴奋也有凝重,“我必不辱命。我们会修建坚固的营垒,清理出肥沃的田地,让那里成为汉部落新的粮仓前哨。”
阳歌走到地图前,手指在那条大河支流畔的一个点重重一圈:“营寨的位置要选在这里,背靠丘陵,面朝河水。不仅要坚固,更要隐蔽。营寨的外围,要以垦荒的田地为天然屏障。此外……”
他略微压低了声音,唯有元老会的核心成员能清晰听到:“你要秘密勘探河道,在营地下游的隐蔽处,利用天然河湾,修建一个小型的、可供我们独有的窄底快船停靠的码头。不要显眼,但要能用。这里,将是我们未来顺流而下,深入亳邦腹地探查,或是逆流而上,快速传递消息、输送支援的生命线。”
此言一出,几人眼中都闪过锐利的光芒。原来如此!开拓荒地是表,建立前进基地是里,而这秘密码头,才是真正的点睛之笔,是阳歌深谋远虑的战略前置。一旦建成,汉部落对东南方向的探索和反应能力将获得质的飞跃。
“我明白了!”勐重重点头,将每一个字都刻在心里,“明修栈道,暗度陈仓。我们会像河狸筑巢一样,悄无声息地完成一切。”
“很好。”阳歌欣慰地拍了拍儿子的肩膀,“人员与物资由坚骨全力调配,工匠由坚手挑选最好的,民兵从各队中抽调机警忠诚的老兵。记住,你们的首要任务是站稳脚跟,隐蔽发展,非到万不得已,避免与任何疑似亳邦的人员发生冲突。但若遇袭击,则务必雷霆反击,全歼来敌,不留后患,绝不能暴露营地的真实实力和目的。”
“遵命!”
数日之后,一支近百人的队伍悄然离开了龙城建设工地,向着东南方向进发。队伍中,马车装载着夯具、铜锹、铁镰、粮种和足够支撑数月的口粮。勐行走在队伍最前方,身影已有了几分其母岩灵的英武与其父阳歌的沉稳。
阳歌站在初具雏形的龙城墙基上,远眺着队伍消失在密林深处。他知道,这步棋已经落下。这不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征战,却是一场意义深远的布局。勐和他的拓荒队,就像一颗精心埋下的种子,将在那片肥沃而危险的土地上悄然生根发芽,既是未来可能滋养汉国的粮仓,更是刺向未知迷雾的前沿触角与坚固堡垒。
东南的棋局,已然开启。
第321章:东南拓荒营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