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二章:水库蓄水
主河道顺利通水的狂喜尚未完全平息,所有人的目光和心力便立刻投向了那处更为关键、也更为脆弱的所在——示范性水库那尚未完全闭合的巨型堤坝。与疏通河道不同,水库是将水强行拦截、积蓄起来,其所承受的压力和潜在风险呈几何级数增长。大坝的合龙,是比通水更为精细、也更为危险的最后一步。
风雨欲来的压迫感使得每一项操作都必须快、准、稳。合龙口选择在坝体中部偏东的位置,此处基础最为坚实。巨大的夯土版块早已预制完毕,以粗大的圆木为骨,内填最优质的黏土和砂石,层层夯筑得坚如铁石。现在,需要将它们精准地吊装、嵌入最后的缺口。
没有大型机械,全靠人力与智慧。阳歌亲临最前线指挥。他下令在合龙口两侧打下密集的巨木桩,架起数副用最坚韧木材制成的巨型起重吊杆(利用杠杆原理),粗如儿臂的藤索密密麻麻地捆缚住那数吨重的预制夯土版块。
“起!”随着阳歌一声令下,数十名最为强壮的工师营队员分成数组,如同拉动攻城锤般,合力拉动拴在吊杆另一端的绳索。
“嘿——哟——!”低沉的号子声压过了风声。吊杆发出令人牙酸的吱呀声,巨大的夯土块开始缓缓脱离地面,微微摇晃着,被一点点提升至半空。
所有人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若此时绳索崩断,或吊杆折断,不仅前功尽弃,更会酿成惨剧。岩骨老人此刻也顾不上对“雷火”的芥蒂,带着徒弟们紧张地检查着每一处受力点,用木楔和支撑杆进行加固。
“左移三分!慢!慢!”坚手站在高处,声嘶力竭地指挥着方向。勐则带人守在合龙口下方,准备随时用撬棍进行微调。
空中那巨大的阴影缓缓移动,终于悬停在了缺口正上方。
“落!”
绳索被小心翼翼地放松,夯土块带着沉重的压力,一寸寸地沉入那最后的缺口之中。严丝合缝!预先设计的榫卯结构牢牢咬合!
“快!填土!夯实!”阳歌立刻下令。
早已等候多时的队员们如同潮水般涌上,将最好的黏土混合着砂石疯狂填入缝隙,数十名壮汉抬起巨大的石夯,喊着号子,一下下奋力砸下,确保新老坝体结合得天衣无缝。
最后一道工序,是安装泄洪闸口。这是在阳歌指导下设计的关键设施,位于大坝一侧地势较低处。它并非复杂的机械,而是由数块巨大厚重的石板并列而成,石板两侧开有沟槽,嵌入坝体预留的石基中。平时石板落下,阻挡水流。需要泄洪时,则通过杠杆和绞盘将石板一块块提起,控制泄流量。这原始却有效的设计,赋予了水库调控水量的能力。
当最后一块泄洪闸石板稳稳落入槽底,发出一声沉闷的撞击声时——
整个示范性水库大坝,宣告全线合龙!
几乎就在同时,上游主河道奔腾而来的河水,被这道新生的巨坝温柔而坚定地拦住了去路。水流速度骤然减缓,水位开始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持续上涨,一片浩瀚的人工湖面,正在众人眼前迅速形成、扩张。
它没有通水时那般奔腾咆哮的声势,却自有一种沉静而磅礴的力量感。浑浊的河水涌入这片低洼的库区,变得温顺平和,如同被驯服的巨兽安然卧于巢穴。
然而,这平静之下,是坝体正在承受的、不断增长的巨大压力。每一寸新夯的泥土都在被水浸润、压实。阳歌下令爆破队和工师营精锐日夜不休,沿着大坝内外坡进行不间断的巡视,检查有无渗水、管涌、裂缝迹象。巫甚至带着人在坝顶举行了简单的祭祀仪式,祈求堤坝安稳,并非出于迷信,更多是安抚人心。
真正的考验,在合龙后的第三天夜间,伴随着第一道撕裂天幕的惨白闪电和震耳欲聋的霹雳,终于降临。
酝酿已久的特大暴雨,如同天河倒泻,疯狂倾注下来。雨水密集得几乎连成了实质的水幕,瞬间笼罩了天地,能见度降至极低。雷声、雨声、风声交织成一片狂暴的喧嚣。
所有人的心都揪紧了。他们躲在临时搭建的避雨棚里,或挤在加固过的工棚中,焦虑地听着外面世界末日般的声响,心中都在想着同一个问题:大坝,能撑住吗?
阳歌、坚手、勐等人则根本无处可躲。他们披着蓑衣,顶着狂风暴雨,打起火把(在油布笼罩下艰难维持不灭),深一脚浅一脚地在大坝上巡视。雨水打得人睁不开眼,脚下泥泞不堪。
“报!主河道洪峰已过三门峡!正向下游扑来!”负责上游观测的哨兵顶着暴雨冲来汇报。
最大的考验来了。新疏浚的河道将承受第一次洪峰的正面冲击,而水库,则将迎来它的首秀——削峰蓄洪。
洪峰如预料般汹涌而至,水位急剧上涨。但得益于河道的拓宽与疏通,洪水虽然汹涌,却始终被约束在堤岸之内,未能像以往一样肆意漫溢。
更关键的作用体现在水库。当暴涨的河水通过引水渠涌入库区时,水库巨大的库容如同一个深不见底的胃,开始贪婪地吞纳着超量的洪水。进入水库的水流速度骤然减缓,其携带的泥沙也开始沉淀。
阳歌紧紧盯着泄洪闸口外的下游河道。虽然也在涨水,但水势的上涨速度明显缓于上游洪峰的到来速度,水流也显得更为平稳。
“成功了……水库起作用了……”坚手抹去脸上的雨水,激动地声音发颤,“它把洪峰的势头‘吃’掉了!”
大坝在暴雨和上涨水压的双重考验下,依旧巍然屹立。只有少数几处发现了轻微的渗水,都被巡视队及时用预制的黏土袋和砂石压堵处理。
这一夜,注定无眠。
当黎明艰难地穿透渐渐减弱的雨幕时,人们看到了一幅终生难忘的景象:暴雨虽猛,却已势衰。下游河道水位虽有上涨,却远未达到危及城池和农田的程度。而那座新生的水库,则变成了一个烟波浩渺的巨大湖泊,水位比雨前抬高了足足数丈,浩瀚的水面映照着初霁的天空,宁静而壮美。
它胸膛之内,容纳了足以酿成一场大灾的洪水,并将其化为柔波。
水库的价值,在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中,得到了最直接、最有力的证明。它不仅是水利工程,更是悬在汉部落头顶的一道护身符,是未来农业发展、抵御旱灾的坚实保障。
望着那一片浩渺的碧波,所有参与建设者心中都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自豪与安心。他们不仅疏通了一条河,更是为自己,为子孙,创造了一片能掌控的“海”。
第三百一十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