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2章:市场的规矩
铜钱的流通如同活水注入渠网,汉部落内部的市场愈发蓬勃兴旺。新城规划区边缘,自发形成的“市”规模日益扩大,早已不再是昔日简单的以物易物角落。固定的摊棚开始出现,来自不同氏族、甚至新附流民的商人聚集于此,交换的物品也从最基本的粮食盐布,扩展到手工精巧的骨雕、编织漂亮的草席、新酿的果酒、乃至偶尔出现的远方奇物。
人声鼎沸,交易繁忙,一派生机勃勃。然而,繁荣的背后,混乱与矛盾也随之滋生。
最大的问题源于度量衡的不统一。用来量米的木升,各家大小不一;称盐的石权,轻重有别;量布用的尺子,长短不同。常常因此引发争执:“我用我家的升量给你,足斤足两!”“胡扯!你这升比我家的小一圈!”争吵声时常压过讨价还价声。
欺诈行为也开始冒头。有人在肉食里注水增重,将陈年霉粟混在新米中售卖,用次品铁器冒充好钢,甚至还有手脚麻利者在使用铜钱时以次充好、或缺斤短两。纠纷一起,往往闹得不可开交,甚至拳脚相向,需要巡逻的战士前来强行拉开,严重影响了市的秩序与信誉。
此外,摊位杂乱无章,堵塞道路;垃圾随意丢弃,卫生状况堪忧;强买强卖、欺行霸市的苗头也开始隐约显现。
这些乱象,很快就通过负责内部治安和市集管理的坚骨,汇总到了阳歌的案头。
“首领,市集如今是愈发兴旺,可这乱子也越来越多。”坚骨一脸苦恼,“今日为了一升粟米的大小,两个族人几乎打破了头;昨日又有妇人哭诉买到了灌水的肉…光靠战士们巡逻震慑,只能治标,难以治本啊!”
阳歌听着汇报,手指轻轻敲击桌面。他深知,市场的无序状态若持续下去,不仅会挫伤交易积极性,更会侵蚀部落内部的公平与诚信,甚至可能引发更大的冲突,最终反噬这来之不易的繁荣。经济的自发活力,需要规则的框架来引导和保障。
“混乱,是因为缺乏规矩。”阳歌沉声道,“既然钱币可为价值之尺,那么市场也需有交易之规。是时候订立一部‘市易法’,让所有人都在明确的规矩下买卖,违者必究!”
他立即召集了坚骨、绘(负责法令条文拟定)、以及几位常年在市集中交易、德高望重的老商人共同商议。
经过一番详尽的讨论和斟酌,一部简洁明了却至关重要的《市易法》雏形诞生了。其主要内容迅速被绘用工整的文字刻于高大的木牍之上:
一、统一度量衡。 “凡市交易,必以‘官斗’、‘官尺’、‘官权’为准!” 法令规定,由司工署制作标准容量的木斗(用于量粮)、标准长度的骨尺(用于量布)、标准重量的石权(用于称重),其上烙有特殊的徽记,作为官方认证的“官器”。复制一批,置于市集入口处,供所有交易者校对自家器具。严禁使用私器,尤其是不合标准的“大斗进,小斗出”行为。
二、严禁欺诈,保证货真。 “凡交易之物,必名副其实。粮不得掺沙陈,肉不得注水腐,器不得以次充好,钱不得剪边凿孔!” 明确列出了常见的欺诈行为,并规定了严厉的惩罚措施:初犯者,轻则罚没货物,重则鞭笞;再犯者,罚款加倍并禁止入市交易数月;屡教不改者,逐出部落。
三、设立市吏,专司管理。 “设‘市吏’三员,掌平物价,巡市廛,辨诈伪,息讼争。” 不再单纯依靠巡逻战士兼职管理,而是设立专职的“市吏”。挑选识文断字、精通算数、为人公正者担任,佩戴特殊标志,每日巡视市场,负责监督度量衡的使用、检查货物质量、调解日常纠纷、维护市场卫生与秩序,并拥有一定的执法权。
四、明码标价,公平交易。 “鼓励值百钱之物挂百钱之牌,一目了然,童叟无欺。” 虽未强制要求所有商品都必须挂价牌,但鼓励商人这样做,以减少讨价还价带来的争执和欺诈空间。
法令木牍被立于市集最显眼的位置,同时派识字的族人连续多日大声宣讲,务必使每一个参与交易的人都知晓规矩。
新法推行之初,自然遭遇了一些惯于钻空子者的抵触和观望。但阳歌和坚骨对此展现了坚决的执行力。
一名氏族长老的亲侄,自恃身份,仍用私斗量米,被市吏当场抓获。坚骨毫不留情,严格执行罚没货物并当众鞭笞十下,此举极大震慑了所有心存侥幸者。 一个售卖劣质陶器的小贩,以次充好,被买主发现后告到市吏处,所有劣质陶器被当场砸碎,并罚款等价铜钱赔偿买主。 市吏们手持官斗官尺,不时抽查校对,确保了度量衡的权威。
很快,市场的风貌开始发生显着的变化。
争吵声大幅减少,因为有了公认的标准,争执失去了土壤。交易效率反而提升了,人们不用再花费大量时间在度量衡的真伪和货物的成色上扯皮。 摊贩们开始自觉地将货物摆放整齐,保持摊位周围的清洁,因为市吏会对此进行检查记录。 “官斗平粜”、“童叟无欺”开始成为商贩们招揽顾客的口头禅,诚信逐渐成为一种值得炫耀的资本。 甚至开始出现了一些专门为不认识字的人读写契约、核算钱款的代笔先生。
一种前所未有的秩序感和公平感在市场弥漫开来。人们更加愿意来这里交易,因为规则明确,权益能得到保障。市场的繁荣并未因规矩的设立而萎缩,反而因为建立了信任和秩序,变得更加活跃、健康、可持续。
《市易法》的颁布与实施,如同为汉部落蓬勃发展的经济血脉疏通了河道,建立了堤防。它虽不如钢铁刀剑般寒光夺目,也不如水利工程般气势恢宏,却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奠定了商业文明的基石,标志着汉部落的社会管理向着更加精细、更加成熟的方向,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第二百八十二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