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控室的危机:虚弱的帝王与暗藏的野心
王侃侃抱着棱角分明的双核裂变电池踏入中控室时,金属靴底与星陨合金地板碰撞的 “嗒嗒” 声,竟被空气中凝滞的紧张感压得模糊 —— 那紧张感像一层无形的薄膜,裹着中控室里每一件设备,连穹顶 “星轨投影系统” 投射的光线都显得沉重。这套投影系统采用 “量子光粒成像技术”,以 0.5 倍速缓慢运转时,淡蓝色的星图光线会沿着墙面 “量子导光板” 的纳米级纹路流动,在地面投射出细碎的星点,每颗星点都对应着一颗真实的宇宙星体,甚至能看到星体表面的自转轨迹,可此刻,再精致的星图也照不亮突安苍白的脸庞。
突安斜倚在生物感应躺椅上,这把躺椅的靠背镶嵌着 36 个 “压力感应点”,能实时监测身体姿态并调整支撑角度,可此刻它只能徒劳地维持着最舒适的弧度 —— 突安淡蓝色的肤色像被抽走所有色素般褪成近乎透明的苍白,唇瓣抿成一条毫无血色的直线,连耳后那枚直径仅 1.5 厘米的 “神经贴片” 都闪烁着危险的黄色预警。这枚贴片通过皮下毛细血管采集血液样本,以 0.5 秒 \/ 次的频率分析 “蓝血因子” 浓度,此刻屏幕上的数字死死停在 4.8g\/L,远低于 15g\/L 的正常阈值,每闪烁一次,红色的 “能量流失 1%” 提示就会在贴片边缘跳一次,像在倒计时。
脑输机的银色导线仍缠绕在他额间,导线由 “超导纤维” 编织,直径仅 0.3 毫米,末端的 “意识接口” 是一枚嵌着 12 根微型电极的透明圆盘,紧密贴在太阳穴上 —— 这些电极能穿透头皮,直接与神经元建立连接,实现意识与设备的实时交互。可此刻,连接的终端屏幕上,黄色指示灯以 3 秒一次的频率微弱闪烁,光芒强度仅为正常蓝色的 28%,如同风中摇曳的烛火,随时可能被中控室通风系统吹来的微凉气流熄灭。王侃侃的目光扫过躺椅扶手旁的 “紧急唤醒按钮”,按钮表面的 “蓝顿文字” 已因长期使用磨损,边缘泛着毛边,隐约能辨认出 “生命急救” 的含义,可他的指尖只是在空中顿了顿,又缩了回来 —— 突安的虚弱,对他而言是千载难逢的机会,比任何急救都重要。
“生命体征监测仪” 的全息投影悬浮在躺椅左侧,半透明的蓝色数据面板边缘泛着淡淡的电流光晕,像一层薄纱裹着跳动的数字。心率 38 次 \/ 分钟(蓝顿人正常区间 60-70 次 \/ 分钟,低于 40 次会触发脑部供氧不足,终端已自动弹出红色的 “脑损伤风险提示”,提示框旁还标注着 “剩余安全时间:12 分钟”,数字每秒都在减少),呼吸频率 9 次 \/ 分钟(每一次吸气都伴随胸口微弱的起伏,像被无形的手按压的气囊,胸腔起伏幅度不足正常状态的 1\/3,连领口处的 “气流感应片” 都只亮起微弱的绿光 —— 这片感应片能检测呼吸气流强度,低于 15L\/min 就会触发低氧警报),血压 78\/49mmhg(血管收缩压已逼近休克临界值,面板边缘泛起一圈圈红色警告波纹,波纹扩散的速度随血压下降逐渐加快,从最初的 5 秒 \/ 圈变成 3 秒 \/ 圈)。
王侃侃下意识放下核电池,暗物质合金外壳与控制台碰撞的 “咚” 声在空旷的中控室里格外刺耳,回声在墙壁间反弹,显得格外突兀。他却丝毫未在意 —— 这枚电池的外壳采用 “多层分子压缩技术”,外层是 10 毫米厚的星陨合金(这种合金由蓝顿星陨石提炼而成,硬度是钛合金的 8 倍),中层是 “暗物质缓冲层”(能吸收 99% 的冲击力),内层是 “能量隔绝膜”(由 “反物质粒子” 编织,可阻挡任何能量泄漏),别说碰撞,就算从 10 米高空坠落也不会损坏。他的目光再次扫过控制台角落的 “紧急医疗按钮”,按钮下方的指示灯亮着柔和的白光,代表医疗舱处于待命状态,指尖悬停在按钮上方 3 厘米处,能感受到按钮散发的微弱热量(按钮内置加热片,防止低温环境下冻结),可最终还是悄悄收回 —— 救与不救,在他脑海里已演变成一场权力的博弈:救了突安,自己永远只能是屈居人下的博士,拿着固定的薪资,看着突安站在宇宙的聚光灯下;不救,或许就能一步登天,成为蓝顿星乃至整个宇宙的掌控者。
一个疯狂的念头瞬间攫住他的大脑,像藤蔓般缠绕着每一根神经:若突安此刻离世,自己将成为最大赢家。作为宇宙社科院的负责人,复制体的神经芯片由他独家编码,芯片里的 “核心指令集” 只有他能修改,每季度的授权密钥更是需要他的虹膜 + 指纹双重验证才能生成 —— 去年他曾故意延迟 3 天更新密钥,导致 30% 的复制体陷入 “待机状态”,当时蓝顿卫队急得团团转,最后还是他出面才解决问题,那时他就知道,自己掌握着复制体的命脉。
手中的四枚核电池,更是足以颠覆宇宙格局的武器 —— 能量密度是米凡技术的 1002 倍,体积却仅为后者的 1\/50,电池内部的 “双核裂变舱” 采用 “暗物质约束技术”,通过 “量子引力场” 将裂变产生的能量牢牢锁在舱内,能量损耗率能控制在 0.001% 以下,连续使用 100 个标准年都无需更换。只要向复制体展示核电池的威力 —— 比如启动备用舱里的微型航船,那艘航船的动力系统经过他的改造,能适配双核裂变电池,启动后能在 10 秒内加速至光速的 5 倍(米王 1 号最高速度仅为光速的 1\/10,从蓝顿星到小行星带需 3 小时,微型航船只需 3.6 分钟,届时航船外壳因高速运动产生的 “光爆效应”,会在星空留下淡蓝色的轨迹,像一道划破黑暗的闪电),再承诺给予他们 “星域领主” 的地位(掌控一颗资源星球的开采权,配备蓝顿卫队的次级武装,包括 “脉冲步枪”—— 能发射直径 1 厘米的能量弹,有效射程 500 米,击中目标后会产生高温爆炸;“悬浮战车”—— 最高速度 80 公里 \/ 小时,配备小型能量炮,可击穿 10 厘米厚的合金装甲),复制体必然会俯首帖耳 —— 毕竟他们的程序核心里,“利益优先” 的指令优先级远高于 “忠诚”,只要有足够的好处,背叛突安对他们而言只是一串代码的修改,连犹豫都不会有。
更诱人的是宇宙霸权的图景,在他脑海里清晰得仿佛触手可及:带着核电池技术征服 “阿尔法星”(这颗星球的内核富含星髓矿,这种呈银白色的矿石能与双核裂变产生 “能量共振”,将核电池稳定性提升 300%,去年蓝顿勘探队曾在那里发现直径 10 米的星髓矿脉,若能全部开采,足够制造 1000 枚核电池)与 “贝塔星”(暗能水晶储量占已知宇宙的 17%,这种紫色水晶内部有无数纳米级孔洞,能吸收多余能量,可作为能量缓冲器,避免电池过载爆炸,一枚拳头大的暗能水晶就能让核电池连续过载 10 分钟而不损坏),积累足够的资源后打造 “裂变舰队”—— 每艘战舰的主炮采用 “能量聚焦技术”,能将核电池能量压缩成直径 10 米的能量束,威力是米凡舰队的 103 倍,能在 3000 万公里外击穿敌方护盾(米凡舰队的 “量子护盾” 最多只能抵御 500 万公里内的攻击,去年在 “伽马星域” 的演习中,米凡的一艘 “星尘级” 战舰就因护盾被击穿,动力系统受损,被迫退出演习)。
届时,米凡的 “大科学思维” 再精妙,也抵不过绝对的火力压制。他甚至能在 “星际议会” 中制定宇宙贸易规则,要求所有文明将珍稀资源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蓝顿星 —— 比如 “伽马星” 的 “彩虹水晶”(这种水晶在不同光线下会呈现不同颜色,内部蕴含的精神能量能储存起来,可用于提升脑输机效率,一枚鸽子蛋大的彩虹水晶就能让脑输机的意识传输速度提升 50%,减少传输时的眩晕感)、“德尔塔星” 的 “永冻金属”(熔点高达 50 万度,是制造战舰外壳的最佳材料,用它打造的战舰能在恒星表面停留 10 分钟,而米凡舰队的战舰外壳在 10 万度环境下就会融化),而自己,将坐在蓝顿星的 “星核王座” 上 —— 那把由星髓矿与暗能水晶打造的王座,扶手处雕刻着蓝顿星的星图,座位下方镶嵌着 3 枚微型核电池,能自动调节能量,让使用者时刻保持最佳状态,连疲惫都不会有。他会穿上用 “星蚕丝” 编织的皇袍,戴上镶嵌着暗能水晶的王冠,接受所有文明的朝拜,成为永恒的 “宇宙之主”,连蓝顿星的双日,都要为自己的荣耀而闪耀,光芒都要比以往更明亮。
2. 伪装与审视:奉承的谎言与电池的秘辛
王侃侃的手指已触碰到手腕上的私人终端 —— 这台终端采用 “全息投影技术”,表面的 “全息触控屏” 亮起微弱的蓝光,像一层薄冰覆盖在金属外壳上。128 位加密的卫队通讯频道图标正在闪烁,图标是一个蓝色的盾牌形状,旁标注着 “在线人数:28 人”,代表所有卫队成员都处于待命状态,随时能接通。他在脑海里快速演练着谎言,连语气的停顿都计算好了:“紧急通知!突安陛下生命能量骤降,需立即转移至医疗舱进行抢救!所有卫队成员立即在中控室外集合,组成防护圈,禁止任何人入内!违令者以‘叛国罪’论处,即刻处决!”
同时,他的余光扫过控制台下方的抽屉,抽屉里的 “能量束缚带” 已备好 —— 这种束缚带采用 “弹性合金丝” 编织,带宽 3 厘米,长度可在 1-3 米之间自由伸缩,合金丝之间镶嵌着微型电极,通电后会释放 0.3 毫安的微弱电流,既能限制行动,又不会伤及性命,正好用于控制突安,避免他在转移过程中突然恢复体力反抗。他甚至已经想好了后续步骤:用束缚带将突安固定在医疗舱的床上,再以 “保护陛下安全” 为由,将医疗舱的控制权握在自己手中,之后再慢慢清除反对者,一步步夺取权力。
只要按下通讯键,权力就唾手可得。王侃侃的拇指微微用力,终端的全息触控屏泛起一圈涟漪,通讯频道的连接进度条开始缓慢增长,已达到 90%。可就在终端即将发出信号的瞬间,突安的眼睛突然睁开 —— 那道锐利的目光像针一样刺向王侃侃,带着冰冷的审视,让他浑身一僵,拇指下意识地移开,通讯连接戛然而止,进度条瞬间归零,屏幕上只剩下闪烁的通讯图标,像在嘲笑他的失败。
那双眼眸瞬间从涣散变得锐利,瞳孔收缩成细长的菱形 —— 这是蓝顿人进入战斗状态时的生理反应,此时他们的视觉范围会扩大 30%,晶状体能自动调节焦距,捕捉到每秒 60 帧的动态画面,连空气中漂浮的尘埃都能看得一清二楚。突安的目光像蓝顿星沙漠里的猎鹰锁定猎物(蓝顿星猎鹰的视觉神经比人类发达 5 倍,能捕捉每秒 50 帧的动态画面,千米外的沙鼠跑动都逃不过,甚至能看清沙鼠身上的毛发数量 —— 成年沙鼠有 1200 根左右的毛发,猎鹰能准确分辨每一根毛发的晃动轨迹),没有丝毫遗漏。
突安猛地从躺椅上跃起,动作快得留下淡蓝色的残影 —— 那是因为他的速度超过了肉眼的捕捉极限,空气被快速挤压,形成了短暂的视觉残留。他完全不像刚才连呼吸都困难的模样,甚至比正常状态更具爆发力,落地时的冲击力让地面的星轨投影都泛起一阵波纹,投影中的几颗 “虚拟恒星” 甚至短暂熄灭,几秒钟后才重新亮起。王侃侃下意识后退,后背重重撞在控制台,“咚” 的一声闷响后,控制台表面的 “压力感应屏” 被撞得亮起红光,屏幕上的 “时空折射率” 参数瞬间跳变,从 1.02 骤升至 1.89,旁边的 “能量稳定度” 指标也随之从 98% 降至 72%,发出 “滴滴” 的警告声,警告声的频率随指标下降逐渐加快,从 1 秒 \/ 次变成 0.5 秒 \/ 次,刺耳得让人烦躁。
更惊人的是,突安的肤色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恢复:苍白褪去,先变成淡粉色(蓝血因子浓度升至 8.2g\/L,耳后的神经贴片从黄色转为橙色,贴片上的闪烁频率也从 3 秒一次降至 5 秒一次,“能量流失” 提示变成了 “能量恢复中”),仅仅过了 3 秒,就回归正常的淡蓝色(浓度达 12.1g\/L,贴片终于亮起安全的蓝色,还弹出 “生命体征稳定” 的绿色提示框,提示框旁还有一个小小的笑脸图标,这是蓝顿医疗设备的默认设置)。他的呼吸也变得平稳有力,胸口的起伏幅度恢复正常,领口处的 “气流感应片” 亮起了明亮的绿光,甚至还闪烁了两下,代表呼吸气流强度已达到正常水平。
“应急机制启动了。” 王侃侃瞬间反应过来,额角渗出细密的冷汗,冷汗顺着脸颊滑落,滴在衣领上,带来一丝凉意 —— 那凉意让他更加清醒,也更加恐慌。他曾在蓝顿星的 “生命科学数据库” 里见过相关记载:蓝顿人腹部储存着 “能量晶体”(呈六边形的蓝色晶体,镶嵌在肝脏外侧,每个成年蓝顿人有 12-15 颗,每颗直径约 1 厘米,类似人类脂肪却能快速分解为生命粒子,晶体的数量与纯度直接决定蓝顿人的寿命与战斗力),当生命能量濒临耗尽时,大脑会向肝脏发送 “紧急指令”,肝脏会启动 “超速分解模式”,将能量晶体以正常速度 10 倍的效率分解,转化为生命粒子通过血液输送到全身,快速恢复体力。
但这种机制的代价极大:肝细胞会因超速工作受损,需 6 周才能修复,且每次启动都会缩短 5.2 个标准年的寿命 —— 去年蓝顿卫队的队长洛卡,曾为保护突安免受 “星际海盗” 的袭击启动过一次,事后修养了 2 个月才恢复,原本乌黑的头发都白了几根,整个人看起来苍老了不少。突安显然是故意示弱,用自己的生命能量做诱饵,试探他的野心。而自己刚才的犹豫与盘算,恐怕早已被看穿 —— 王侃侃的目光下意识扫过躺椅扶手下方,果然看到一个极其微小的黑色圆点,那是 “微型针孔摄像头”,直径仅 0.5 毫米,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显然突安一直在监控着他的一举一动,不然怎么会刚好在他要按下通讯键时醒来?
王侃侃立刻收起杂念,脸上堆起谄媚的笑容,嘴角上扬的弧度精确到 30 度 —— 这是他在 “蓝顿礼仪手册” 里特意学习的,手册上还标注着 “表达崇拜时,嘴角弧度需控制在 25%-35%,瞳孔收缩幅度需控制在 20%-30%,过大显得虚伪,过小显得敷衍”。他的瞳孔微微收缩,眼神里刻意营造出狂热的崇拜,声音也刻意提高,确保每个字都清晰传入突安耳中,甚至还带着一丝刻意的颤抖,假装自己被突安的恢复震撼到:“陛下的智慧无人能及!这双核裂变电池是跨时代的杰作,连宇宙的法则都要为它让步!刚才我还在想,要是米凡看到这技术,恐怕要羞愧得说不出话来,甚至会怀疑自己这么多年的研究都是白费!”
他指着核电池,手因紧张与兴奋微微颤抖 —— 指尖的 “神经传感器” 甚至检测到他的心率已升至 120 次 \/ 分钟,传感器还弹出 “情绪波动:紧张 70%,兴奋 30%,恐惧 5%” 的分析报告,那 5% 的恐惧,是他对突安刚才那道目光的本能反应。“您看这体积,仅为米凡核电池的 1\/50,却能容纳相当于 3 颗小型恒星的能量!能量密度更是高了 1002 倍!” 王侃侃弯腰,调出控制台的 “星际航行模拟系统”,手指在触控屏上快速滑动,动作刻意显得慌乱,像是迫不及待要展示核电池的优势。全息投影上立刻显示出蓝顿航空母船与米王 1 号的对比图,图旁还标注着详细数据:“蓝顿航空母船(搭载双核裂变电池):最高速度 10 倍光速,续航时间 1000 标准日;米王 1 号:最高速度 0.1 倍光速,续航时间 300 标准日”。
“若安装在蓝顿航空母船上,从蓝顿星到伽马空间站的航程,米王 1 号需 72 小时,我们只需 41 分钟!” 王侃侃的声音里充满了夸张的兴奋,“米凡要是见到它,定会羞愧得砸碎自己的实验室,主动带着所有研究成果来向您臣服,祈求成为您的科研下属,哪怕只是给您递工具、整理数据都愿意!到时候,整个宇宙都会知道您的伟大,您的名字会被刻在每一颗星球的纪念碑上,永远流传!” 他刻意避开刚才的异常,连眼角都不敢看向躺椅旁的紧急医疗按钮,只盼着这通夸张的奉承能蒙混过关,让突安忽略他刚才的野心,给自己留一条后路。
3. 冷静与预判:对手的威胁与技术的博弈
突安没有理会王侃侃的奉承,脸上没有丝毫表情,仿佛刚才听到的只是无关紧要的噪音。他径直走向核电池,脚步平稳,每一步都踩在星轨投影的 “虚拟行星” 上,像是在丈量宇宙的尺度。他伸出手指,指尖的 “能量感应膜” 轻轻触碰到黑色的外壳 —— 这层感应膜是蓝顿星特有的 “光感生物膜”,厚度仅 0.1 毫米,能检测能量波动,误差不超过 0.001 单位,甚至能分辨出能量流动的方向。
星陨合金材质瞬间亮起一道蓝光,沿着螺旋纹路流转,像一条灵动的蓝色小蛇,在黑色的外壳上蜿蜒爬行(这是 “能量导流槽” 的可视化效果,纹路间距精确到 0.01 毫米,采用 “分子雕刻技术” 打造,雕刻时需用 “量子雕刻刀” 在 1000 倍显微镜下操作,每一刀的深度误差不能超过 0.0001 毫米,否则会影响能量导流效率)。这道蓝光不仅是装饰,更是能量流动的 “指示灯”,能实时反映电池内部的能量状态,只要有一丝异常,蓝光就会变成红色并闪烁报警。
蓝光闪烁了三下,每一次闪烁都对应一次 “能量自检”:第一次闪烁,检测外壳完整性,确保没有裂痕或磨损;第二次闪烁,检测内部裂变状态,确认双核裂变的频率稳定在 0.0034hz;第三次闪烁,检测能量输出稳定性,保证能量输出曲线平滑无波动。最后,蓝光稳定地亮着,像一条安静的蓝色丝带缠绕在电池上,证明电池处于最佳工作状态。突安的指尖在纹路处停顿片刻,似乎在感受能量流动的节奏,他的嘴角微微勾起一丝几不可察的弧度 —— 这电池是他耗时 3 年研制的,从最初的理论推导到最终的实物成型,经历了 127 次失败,每一道纹路都凝聚着他的心血,此刻能感受到能量的平稳流动,让他略感欣慰,也让他更加坚定了保护这项技术的决心。
突安的眼神依旧平静,仿佛手中的不是能改变宇宙格局的技术,只是普通的工具 —— 就像蓝顿星工匠手中的 “矿石切割机”,虽实用却无足轻重。他轻轻转动核电池,电池表面的蓝光随着转动在掌心跳跃,像夜空中的星点,映照在他深邃的眼眸里,眼眸中还能看到蓝光反射出的细小纹路,连纹路里的微小瑕疵都清晰可见。“博士,你太心急了。” 他的声音像蓝顿星的海洋(因双日引力稳定,海面常年无波,连涟漪都极少,蓝顿人常说 “海洋的平静里藏着最强大的力量”,他们还会在海洋边举行 “静心仪式”,通过聆听海浪声平复情绪,每次仪式长达 3 个标准时),没有丝毫起伏,听不出喜怒,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米凡的科研速度,比你想象的更快,也比你想象的更坚韧。” 他顿了顿,指尖在电池纹路处轻轻摩挲,感受着纹路的凹凸触感 —— 这些纹路不仅是装饰,更是能量导流的关键,每一道凸起都对应着一个 “能量节点”,能将能量均匀地分散到电池的各个部分,避免局部能量过载。“我看过他所有的论文,包括未公开的实验草稿 —— 那些是通过‘量子黑客技术’突破他的‘暗物质防火墙’,从私人数据库获取的。他的思维方式,和我们完全不同,我们习惯在现有理论框架内创新,沿着前人的道路前进,他却擅长打破框架,建立新的规则,走别人不敢走的路。”
“他曾用‘时空折叠’技术解决星际航行难题:当时所有科学家都认为‘距离是不可逾越的障碍’,都在研究‘超光速引擎’,试图通过提升速度来缩短航程,可研究了 10 年都没有突破。米凡却提出‘折叠时空,让两点重合’的想法,当时很多人都嘲笑他异想天开,说他违背了宇宙法则,可他没有放弃,用了 6 个月就做出了原型机,在‘伽马 - 德尔塔星域’的测试中,成功将原本 10 年的航程缩短到 28 个标准日,震惊了整个星际科学界;还有‘反重力装置’,他放弃了传统的‘磁场排斥’思路,改用‘暗物质浮力’原理 —— 暗物质占宇宙总质量的 85%,却一直无法被有效利用,米凡通过‘量子纠缠’技术,让暗物质产生向上的浮力,最终让 1200 吨的‘星核探测器’像羽毛一样实现无动力悬浮 —— 那台探测器现在还在‘阿尔法星’执行任务,已经工作了 3 年,从未出现故障,传回了大量珍贵的星球内核数据。”
突安的语气里带着一丝认可,这在骄傲的蓝顿人身上极为罕见 —— 蓝顿人向来以自己的技术为荣,认为其他文明的技术都落后于自己,很少会称赞其他文明的科学家。“米凡面对瓶颈时,总能跳出常规框架,找到别人看不到的突破口。比如他研究‘暗物质捕捉’时,曾连续 72 个小时不休息,尝试了 137 种方案,第 136 种方案失败时,他的助手都劝他放弃,说‘暗物质根本无法被有效捕捉’,他却坚持尝试第 137 种,最终用‘量子纠缠网’解决了捕捉效率低的问题 —— 那种网由‘量子丝线’编织,能与暗物质产生‘共振吸引’,捕捉效率比传统设备高 500 倍,现在‘星际能源局’都在使用他的技术捕捉暗物质,每年能为星际文明节省 1000 亿标准币的能源成本。”
“只要知道我们有双核裂变技术,他定会在 3 个月内研制出反制手段 —— 比如‘能量干扰装置’,通过发射‘量子脉冲’破坏电池的裂变平衡,让能量输出变得极不稳定,甚至可能让电池在使用过程中爆炸,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突安将核电池放在控制台的 “能量检测平台” 上,平台立刻亮起淡绿色的光芒 —— 这是 “能量扫描光”,能穿透电池外壳,对内部结构进行全面检测,检测精度达到纳米级。全息投影也随之显示出电池的核心参数:双核裂变的临界值、能量输出曲线、抗干扰能力等数据一目了然,参数旁还标注着 “安全范围” 与 “危险阈值”,红色的危险阈值线像一道警戒线,提醒着使用者不能逾越。
“双核裂变的临界值是 0.0034,这个数值很微妙,像走在悬崖边,一旦被干扰,哪怕只是偏离 0.0001,能量输出都会骤降 90%,甚至可能触发‘安全锁死’程序 —— 这个程序是我特意设置的,一旦检测到能量异常,就会立刻锁死电池的裂变舱,让电池变成一块废铁,需要重新校准 72 小时才能恢复,期间无法使用任何功能。” 他抬头看向王侃侃,眼神里带着明显的警告,警告中还夹杂着一丝 “你该清醒点” 的意味,“我们现在的优势,只是米凡还不知道计划,他还在按照自己的节奏研究技术。谁能先把技术转化为战斗力,谁才能掌握主动权,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上风。”
突安调出 “技术转化时间表”,投影上出现一连串复杂的流程,每个流程旁都标注着负责人、预计时间与验收标准,像一张精密的网络:“比如将电池安装到歼狙机上,需要经过‘能量适配测试’(确保电池与动力系统兼容,误差不能超过 0.001%,否则会导致动力系统过载爆炸,去年就有一架歼狙机因适配误差过大,在测试时爆炸,飞行员当场牺牲,那架歼狙机的残骸现在还放在‘事故博物馆’里,作为警示)、‘虚拟战场模拟’(在 1000 种星系环境中测试战斗力,包括陨石带、辐射区、引力异常区 —— 这些都是实战中可能遇到的环境,不能有任何遗漏,每种环境都要测试 3 次以上,确保数据可靠)、‘批量生产调试’(将生产线的良品率从 68% 提升至 99%,需要优化‘分子焊接’的参数,现在的焊接温度是 1500 度,还需要再调整 5 次才能达到最佳效果,每次调整后都要进行 100 枚电池的抽样测试,确保良品率达标)—— 这需要 47 个标准日,而米凡,不会给我们太多时间。他就像潜伏在黑暗里的猎手,一旦发现猎物的踪迹,就会立刻扑上来,不给我们任何喘息的机会,我们必须争分夺秒。”
4. 暗流与底牌:未说破的试探与隐藏的计划
王侃侃的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控制台边缘的 “紧急销毁按钮”—— 按钮表面覆盖着 “指纹识别膜”,这种膜由 “生物感应材料” 制成,只有他的指纹能触发,膜上还残留着他上次按下时的指纹痕迹,边缘因长期触摸微微卷起。按钮周围的控制台表面因长期摩挲,比其他地方更光滑,甚至能看到细微的光泽,那是无数次触摸留下的痕迹。
按下这个按钮,会在 3 秒内完成两项操作:一是通过 “量子加密通道” 删除所有与核电池相关的核心数据,包括设计图、测试报告、生产参数,这些数据会被彻底粉碎,分解成无法恢复的量子碎片,就算是最先进的 “数据恢复技术” 也无能为力;二是引爆电池内部的 “微型自毁装置”—— 这个装置采用 “反物质湮灭” 原理,内部储存着 0.1 克反物质,与正物质接触后会瞬间湮灭,产生巨大的能量,爆炸范围仅 10 米,刚好能摧毁中控室内的所有设备与数据,却不会波及中控室外的区域,避免引发更大的灾难,这是他为自己留的 “后路”,万一计划败露,就销毁所有证据,让突安无法追查。
他的指甲因用力而泛白,指腹的皮肤甚至能感受到按钮下 “压力传感器” 的轻微震动 —— 传感器采用 “压电效应” 原理,正在实时检测压力,只要压力达到 5 牛顿,就会触发销毁程序。他知道突安在试探自己 —— 刚才的示弱是试探,此刻的技术分析也是试探,每一句话都在敲打他的野心,提醒他 “谁才是蓝顿星的主人”。可他不甘心,双核裂变技术近在眼前,权力的诱惑像黑洞般吸引着他,让他无法放弃 —— 他寒窗苦读 20 年,从地球的 “星际科技学院” 毕业时,是当年的状元,拿着最高的奖学金;在宇宙社科院兢兢业业工作 15 年,主持过 12 个重大科研项目,解决了无数技术难题,可最后,所有的荣耀都归了突安,他只能站在幕后,做一个默默无闻的博士。难道自己就要一辈子屈居人下,看着突安享受所有的鲜花与掌声吗?
“陛下英明!” 王侃侃连忙低头,避开突安的目光,视线落在控制台的 “技术文档” 上,假装认真研究 —— 文档上的文字密密麻麻,全是关于核电池的技术参数,可他一个都没看进去,满脑子都是如何夺取权力的计划,甚至已经开始盘算如何说服卡伦勋爵与泽尔将军。“我立刻组织社科院的核心团队推进技术转化,把‘能量适配测试’的优先级调到最高,从‘星核探测项目’‘暗物质研究项目’等其他项目抽调 30 名精英工程师 —— 这些工程师都是经验丰富的老手,平均拥有 10 年以上的技术经验,确保 47 个标准日内完成所有测试,绝不耽误舰队的组建计划!”
他刻意表现得顺从,甚至主动提出更细致的承诺:“我会每日提交进度报告,报告里包括当天的测试数据、遇到的问题、解决方案,还有第二天的工作计划,确保陛下随时了解进度;每周还会向陛下当面汇报一次,用全息投影展示测试过程与结果,回答陛下的所有疑问。” 他的语气真诚,眼神里带着 “为陛下效力” 的狂热,可心里早已打好了算盘。
只要进入 “批量生产调试” 阶段,他就能接触到生产线的核心参数 —— 这些参数目前由突安亲自保管,只有进入调试阶段,才会授权给项目负责人,也就是他。到时候,他会偷偷复制一份参数,藏在 “量子存储芯片” 里 —— 这种芯片体积只有指甲盖大小,采用 “量子压缩技术”,能存储 1000Gb 的数据,还能伪装成普通的 “金属纽扣”,别在衣领上,表面看起来与其他纽扣无异,“能量检测仪” 也检测不出异常,因为它能屏蔽自身的能量反应,像一块没有生命的金属。
等参数到手,他就会偷偷复制几枚核电池 —— 社科院的实验室里有一台小型的 “电池制造机”,虽然产量低,每天只能制造 1 枚,但足够他积累筹码。复制好的核电池会藏在 “星际货运舱” 的 “暗格” 里 —— 这个暗格是他去年偷偷改造的,采用 “空间折叠技术”,能将 1 立方米的空间压缩成 10 立方厘米,藏在货运舱的夹层里,不拆开夹层根本发现不了。暗格还能隐藏物品的能量反应,躲避 “能量检测仪” 的检测,每次运输物资时,他就能带出去一枚核电池,积少成多,等积累到 10 枚,就有了与突安抗衡的资本。
等拥有足够的筹码,再联合对突安 “集权统治” 不满的蓝顿贵族 —— 比如掌管 “资源分配局” 的卡伦勋爵,卡伦勋爵负责蓝顿星所有资源的分配,去年突安以 “优先供应军事项目” 为由,削减了资源分配局 30% 的预算,导致卡伦勋爵无法完成与其他星球的资源贸易,损失了大量利益,两人因此发生激烈争执,卡伦勋爵至今还耿耿于怀,多次在私下场合抱怨突安 “独断专行”;还有负责 “卫队训练” 的泽尔将军,泽尔将军的儿子泽克去年因 “擅自调动卫队,违反军纪” 被突安处决,虽然泽克确实犯了错,但突安没有给泽尔将军任何求情的机会,泽尔将军表面上服从,私下里却多次对亲信抱怨突安 “冷酷无情,不念旧情”。只要用 “资源补偿” 说服卡伦勋爵,用 “为子报仇” 煽动泽尔将军,就能调动资源与卫队,一举夺权。
到时候,他会以 “突安陛下身体不适,需要静养” 为由,将突安软禁在 “星核囚笼” 里 —— 这是一种专门针对蓝顿人的囚禁装置,囚笼内的 “能量抑制场” 会发出特殊的频率,抑制蓝顿人能量晶体的分解,让他们无法启动应急机制,只能维持正常的生命状态,无法反抗,也无法使用任何特殊能力。突安将变成一个没有权力的傀儡,而他,将成为蓝顿星真正的统治者,掌控所有的权力与资源。
突安似乎看穿了他的心思,却没有点破 —— 他只是淡淡地看着王侃侃,眼神里带着一丝了然,仿佛在说 “我知道你在想什么,但我给你一次机会,希望你能回头”。他拿起一枚核电池,电池表面的蓝光在他掌心轻轻跳动,像一颗小型的蓝色恒星,光芒柔和却充满力量,能让人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巨大能量。“你负责能量适配测试,这枚电池就交给你。” 突安将电池递向王侃侃,指尖不经意间触碰到他的掌心 —— 王侃侃能感受到突安指尖传来的微弱能量波动,那是蓝顿人特有的 “情感传递” 方式,通过能量波动传递情绪,里面带着一丝警告与审视,还有一丝不易察觉的 “期望”,仿佛希望他能及时回头,不要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突安补充道:“测试时要注意‘时空折射率’的稳定 —— 刚才你撞控制台时,参数跳变很危险,一旦超过 2.0,电池的‘裂变平衡器’会自动启动保护程序,让电池进入‘休眠模式’,需要重新校准 36 个小时,那会严重耽误进度,甚至可能让我们失去主动权,给米凡可乘之机。” 他顿了顿,又加了一句,语气比之前更严肃,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测试过程中,所有数据都要实时同步到我的终端,不能有任何隐瞒 —— 我的终端会自动对比数据与标准值,一旦发现异常,比如数据篡改、延迟上传,会立刻暂停测试,追查原因,到时候谁都担不起这个责任。”
王侃侃接过电池,指尖传来冰凉的触感,却仿佛握着滚烫的权力 —— 电池的重量很轻,仅 1.2 公斤,拿在手里几乎感觉不到重量,却承载着改变宇宙格局的力量,他甚至能感受到电池内部微弱的能量跳动,像一颗正在沉睡的心脏,只要唤醒它,就能爆发出毁天灭地的力量。他抬头时,突安已转身走向中控室的落地窗,窗外是蓝顿星的双日 —— 一颗散发着金色光芒,表面有明显的 “恒星风暴” 纹路,风暴正以每小时 5000 公里的速度旋转,形成巨大的漩涡,像一只眼睛俯瞰着宇宙;一颗泛着淡紫色光晕,周围环绕着 “行星环”,行星环由冰块与岩石组成,在阳光的照射下闪烁着细碎的光芒,像一条镶嵌着钻石的项链。两颗恒星的引力相互拉扯,形成稳定的 “双星环”,将蓝顿星包裹在中间,像一个巨大的宇宙摇篮,守护着这颗星球。
突安的背影在星光下显得格外挺拔,也格外孤独 —— 他站在窗前,双手背在身后,望着窗外的双日,目光深邃,仿佛在思考蓝顿星的未来,思考如何在宇宙的竞争中保护自己的文明。王侃侃突然意识到,突安的 “隐忍” 或许不止是对米凡的防备,更是对蓝顿星未来的考量:他曾在 “蓝顿星资源报告” 里看到过,蓝顿星的 “能量晶体” 储量仅够支撑 500 个标准年,而且每年都在以 5% 的速度减少,若不能在这之前找到新的能源来源,整个文明都将走向灭亡。突安研制双核裂变技术,或许不是为了征服宇宙,而是为了给蓝顿星寻找一条生路,让自己的文明能在宇宙中继续生存下去。
而自己的野心,在这样的文明存续危机面前,或许只是渺小的尘埃,微不足道。但这丝念头很快被欲望压下 —— 他握紧手中的核电池,指甲深深掐进掌心,感受到掌心传来的疼痛,也感受到电池传来的冰凉,疼痛让他更加清醒,却也让他更加坚定。他的眼神里重新燃起火焰,那是对权力的渴望,是对成功的执念。这场关于技术与权力的博弈,才刚刚开始,他绝不会轻易认输,哪怕要付出再大的代价,哪怕要牺牲蓝顿星的未来,他也要拿到属于自己的权力,成为宇宙的主宰,站在所有文明的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