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整顿驿站、打击贪腐的雷霆手段,虽然震慑了一批蠹虫,但也触动了盘根错节的旧有利益集团。那些被罢黜、查办的旧驿丞、胥吏,以及背后庇护他们的地方门阀势力,并未甘心失败。在朝廷目光难以时刻关注的偏远州县,新政的推行遇到了或明或暗的顽强阻力。
陇右道,秦州驿站。新上任的驿丞马周(与历史上那位名臣同名,但此为虚构寒门子弟),年轻气盛,满怀报国之心。他严格按照新驿制章程,清点账目,核查物资,重新排班,并宣布将克扣已久的驿卒饷银足额发放。
然而,他的改革举措很快寸步难行。原有的驿卒胥吏,多是当地豪族安插的子弟或亲信,对他阳奉阴违。不是称病告假,便是故意将公文排序弄乱,甚至暗中损坏驿马蹄铁,导致传递延误。仓库里的草料也被偷偷替换成劣质发霉的货色。
“马驿丞,不是我等不尽心,实在是新规矩太繁琐,弟兄们适应不了啊。”原副驿丞,一个姓赵的胥吏(与当地赵氏宗族沾亲带故),皮笑肉不笑地说道,“再者,这饷银一下子发足了,怕是会惯坏他们,以后更难管束。还是按老规矩,分期发放为好。”他所谓的“老规矩”,便是层层克扣。
马周据理力争,严词拒绝。赵胥吏表面唯唯诺诺,背地里却煽动几个老驿卒,以“新驿丞苛刻,不体恤下情”为由,集体怠工,躺在驿舍内声称“突发恶疾”,无法传递公文。
一份来自西域的紧急军情公文(关于西突厥动向)恰好送至秦州驿,需要立刻接力传递。马周心急如焚,却无人可用!他亲自去牵马,却发现最好的几匹驿马都“恰好”被赵胥吏以“检修”为名牵走了!
“尔等可知延误军情是何罪过?!”马周怒斥那些装病的驿卒。
赵胥吏阴阳怪气地道:“驿丞大人息怒,弟兄们确实是病了。要不…您自己跑一趟?只是这路途遥远,万一有个闪失…呵呵。”
马周气得浑身发抖,却无可奈何。他深知这是旧势力给他的下马威。最终,他不得不自己骑上一匹劣马,拼死将公文送往下一站,险些误了时辰。
类似的情况,在河西、剑南等地的数个驿站都有发生。旧吏们不敢公然抗旨,却用这种“软刀子”消极抵抗,制造麻烦,试图让新政无法推行,逼走新派来的寒门驿丞,甚至故意制造些小规模的延误或事故,然后将责任推到新制度“不合情理”上。
消息通过百骑司的密报渠道,汇总到李世民的案头。李世民看着这些报告,脸色阴沉。他深知改革必然触动利益,遭遇反扑是意料之中,但没想到这些地头蛇如此猖獗,手段如此卑劣。
“看来,光是撤换几个头目还不够。”李世民对侍立一旁的房玄龄、杜如晦冷声道,“这些胥吏,盘根错节,已成痼疾!传朕旨意:命各道巡察御史,重点督查驿站新政执行情况!凡有阳奉阴违、煽动闹事、延误公务者,无论官职大小,背景如何,一经查实,立即锁拿,从严惩处!情节严重者,可先斩后奏!”
“同时,颁布《驿卒保障令》!明确驿卒饷银、口粮标准,严禁任何人克扣!设立驿卒申诉通道,可直接向巡察御史或兵部递状!朕倒要看看,是他们的‘软刀子’硬,还是朕的国法硬!”
一场自上而下的督察风暴,即将刮向帝国的神经末梢。改革进入了啃硬骨头的深水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