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师紫禁城
戌时三刻,郑成功的八百里加急密奏被信使以最快的速度递进了紫禁城。马蹄声踏破京师宵禁的宁静,密奏经由通政司,转司礼监,最后被司礼监秉笔太监王承恩神色凝重地直接呈送到了正在用晚膳的天启皇帝朱啸面前。
乾清宫内烛火通明,朱啸正用着晚膳。舟山、嵊泗连番大捷的军报让他近日颇为舒心,御案上摆着几样精致的江南小菜。然而,当他展开那封火漆密函,目光扫过其上由郑成功亲笔书写、字迹力透纸背的奏报时,他脸上的轻松瞬间消失得无影无踪。
\"啪!\"他猛地将手中的玉筷拍在御案上,碗碟震得叮当作响。侍膳的太监宫女吓得魂飞魄散,齐刷刷跪倒在地,屏息凝神,不知何事引得龙颜骤变。
\"混账!无耻之尤!欺朕太甚!\"朱啸猛地站起身,熔金般的瞳孔中怒火熊熊燃烧,周身散发的凛冽杀气让整个暖阁的温度仿佛都骤降了几分。他一把抓起那封奏报,手指因用力而微微发白。
\"红毛夷!西班牙!荷兰!竟敢窃据台湾!筑城屯兵!视朕如无物!视大明如无物!\"他的声音低沉而充满压迫感,如同暴风雨前的雷鸣,\"王承恩!\"
\"奴婢在!\"王承恩赶紧躬身应道。
\"传旨!即刻召内阁、六部、都察院、…凡在京三品以上官员,奉天殿紧急朝会!不得有误!还有叫上林墨白,他在京师吗?\"朱啸的声音斩钉截铁,不容置疑。
\"奴婢遵旨!\"王承恩不敢怠慢,立刻小跑着出去传令。
深夜的奉天殿,灯火通明,如同白昼。接到紧急宣召的朝廷重臣们,从各自的府邸匆匆赶来。首辅袁可立虽年事已高,但在家仆搀扶下仍快步走入大殿;次辅李邦华面色凝重,紧随其后;文渊阁大学士徐光启、武英殿大学士张国纪、文华殿大学士毕自严等内阁成员相继到来。
六部堂官中,吏部尚书李长庚与侍郎倪元璐、户部尚书毕自严与侍郎蒋德璟、礼部尚书黄道周与侍郎吴甡、兵部尚书王在晋与侍郎孙传庭、刑部尚书解学龙与侍郎凌义渠、工部尚书宋应星与侍郎薄珏等重臣鱼贯而入。
都察院左都御史刘宗周、副都御史祁彪佳,帝国银行行长林墨白,以及各卫所指挥使、六科给事中等文武官员相继到来。人人脸上都带着惊疑不定的神色,相互低声询问,却无人知晓究竟发生了何等大事。
当百官依序站定,天启皇帝朱啸阴沉着脸,大步流星地走上御座,甚至没有让太监喊\"肃静\",整个大殿便瞬间鸦雀无声,所有人都感受到了那山雨欲来的沉重压力。
朱啸没有废话,直接将郑成功的密奏掷于御案之上,发出\"砰\"的一声闷响。
\"你们都看看吧!\"他的声音冰冷,蕴含着滔天怒意,\"看看!就在我大明的眼皮子底下!在我东南门户!发生了什么!\"
王承恩上前,拿起奏本,用他那特有的尖亮嗓音,开始高声宣读。当郑成功审讯倭寇得知西班牙人占据基隆、淡水并修筑圣萨尔瓦多城,荷兰人占据台南修建热兰遮城,并驻扎舰队、训练土番的消息被逐字念出时,整个奉天殿内,先是死一般的寂静,随即爆发出无法抑制的哗然!
\"什么?!台湾被西夷占了?!\"
\"筑城?屯兵?他们想干什么?!\"
\"岂有此理!简直是奇耻大辱!\"
群情激愤,大臣们无不震惊变色。兵科给事中陈子壮率先出列,声音激昂:\"陛下!西夷狼子野心,竟敢窃据我大明疆土!此乃奇耻大辱!臣请立即发兵,剿灭夷寇!\"
都察院副都御史祁彪佳紧随其后:\"陛下!西夷此举,分明是视我大明如无物!若不严惩,天朝威严何存?\"
朱啸冷冷地扫视着下方骚动的人群,目光最终定格在兵部尚书王在晋身上。
\"王在晋!\"皇帝的声音如同冰锥,\"你身为兵部尚书,执掌天下兵马舆图,告诉朕!台湾何时被西夷窃据?为何至今才由威远伯审讯倭寇得知?我大明的兵呢?大明的哨探呢?都瞎了聋了吗?!\"
王在晋浑身一颤,立刻出列跪倒,额头瞬间渗出冷汗:\"陛下息怒!臣…臣万死!此事…此事兵部确未曾接到详报…台湾一地,孤悬海外,昔年虽曾有澎湖巡检司,然早已废弛…其地土番混杂,林莽深密,向被视为瘴疠不毛之地,卫所并未设置…其防务…其防务按理应…应由南京兵部及福建都司、巡检司协防探查…\"他的声音越来越低,充满了惶恐和无奈。
\"不毛之地?\"朱啸猛地打断他,声音陡然提高,\"郑成功的奏报里写的清清楚楚!西夷在北部筑城曰'圣萨尔瓦多',在南部修堡曰'热兰遮'!屯驻重兵,舰船往来!他们把那里经营得铁桶一般!你告诉朕那是不毛之地?!是不是要等红毛夷的炮舰开到天津卫,你们才觉得那是要地?!\"
王在晋叩首不止,不敢再言。
此时,都察院御史周文渊出列,一脸激愤:\"陛下!王部堂或有失察之责,然南京兵部、福建三司难辞其咎!竟让西夷窃据国土数年而毫无察觉!尸位素餐,莫过于此!臣恳请陛下,严查失职官员!\"
工部尚书宋应星微微皱眉,出列道:\"陛下,台湾虽大,然开发甚少,汉民不多,取之恐耗费巨大,守之更为艰难。昔年放弃澎湖,亦是此虑。是否…\"
\"荒谬!\"兵部侍郎孙传庭立即厉声反驳,\"宋部堂此言差矣!台湾虽僻远,然乃东南屏障,扼守南洋、东洋之要冲!西夷鼠辈为何窃据?正是看中其战略之地利!今日弃之,他日西夷以此为巢穴,北可威胁江浙,南可窥伺闽粤,西可阻断我通往吕宋、满剌加之航路!届时悔之晚矣!《尚书》有云:'率土之滨,莫非王臣',日月所照,皆是大明之土,岂容蛮夷鼾睡?!\"
户部尚书毕自严忧心忡忡地出列,习惯性地皱起眉头,那副愁容仿佛户部银库即将见底般:\"陛下,孙侍郎所言虽有理,然跨海远征,耗费甚巨。一艘新式战舰造价数十万至几百万银元不等,水手粮饷、火药炮弹,皆需银钱。如今辽东虽定,然九边仍需驻防,各地灾荒仍需赈济。户部存银…虽略有结余,然仍需精打细算,量入为出…臣粗略估算,若远征台湾,恐需耗银一千万银元以上,这还不算后续驻防、设府、移民之费…\"
龙椅上,朱啸听着这位老尚书一如既往的\"哭穷\",原本阴沉的脸上竟忍不住露出一丝哭笑不得的神情。他身体微微前倾,盯着毕自严,打断了他的话:\"毕爱卿。\"
\"臣在。\"毕自严躬身。
\"朕若没记错,上月户部奏报,太仓银库现银存余几何?\"朱啸的语气带着一种奇特的玩味。
毕自严愣了一下,下意识回答:\"回陛下,截至天启十四年五月底,国库实存银元十六亿七千八百五十六万枚有余,折合白银十二亿两有余,这还不算各地方库藏、粮储折色、帝国银行储备金以及海外贸易结算盈余…\"
这个数字一念出来,奉天殿内响起一片低低的吸气声。虽然大家都知道这些年国库日益充盈,但每次听到具体数字,还是令人震撼。
朱啸脸上的笑意更明显了,却带着一丝锐利:\"十六亿七千多万银元。毕爱卿,你告诉朕,一千万银元,占这个数的多少?\"
\"大…大约千分之六…\"毕自严的声音低了下去,额头开始冒汗。
\"千分之六!\"朱啸的声音陡然提高,回荡在奉天殿中,\"我大明国库岁入超亿,存银超十六亿!你却在这里跟朕斤斤计较这千分之六的开销,为了收复国土、永绝后患?!\"
他猛地站起身,目光如电扫过全场:\"朕倒要问问诸位臣工,朕和朝廷辛辛苦苦振兴工商、开拓四海、攒下这偌大家业,是为了什么?难道就是为了把银元埋在国库里生锈?等着它们下崽吗?!\"
皇帝的声音如同洪钟,震得所有大臣心神激荡:\"《荀子·王制》有云:'足国之道,节用裕民,而善臧其余'。然臧其余非为藏而藏也!财者,国之血脉也!血脉不通,则国体僵滞!如今蛮夷窃土,辱我国体,正需流通血脉,彰显国威之时!\"
他目光灼灼地盯着毕自严和所有户部官员:\"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取之于国,用之于国!这钱,该花的时候,就得花!而且要大大方方地花!花在刀刃上!花出我大明的威风来!\"
毕自严被说得面红耳赤,连忙跪地:\"陛下圣训,如醍醐灌顶!臣…臣老糊涂了,惯于量入为出,竟忘了量出为入…臣知罪!\"
此时,都察院御史张文远出列:\"陛下!臣有本奏!经都察院核查,福建沿海近年屡有商船失踪,皆与西夷活动有关!当地官员收受红毛夷贿赂,隐瞒不报,罪该万死!\"
另一御史陈明远也奏道:\"陛下!臣查验近年海关文书,发现西夷以贸易为名,实则大量输入鸦片,毒害我大明百姓!其心可诛!\"
帝国银行行长林墨白此时出列,躬身奏道:\"陛下,臣从经济角度考量,台湾之重要性远超想象。其地扼东西洋贸易之咽喉,控大明东南沿海之门户。若任由西夷占据,我将失去对南洋贸易的主导权,每年损失关税可达千万银元!且台湾土地肥沃,物产丰富,盛产稻米、蔗糖、樟脑、硫磺等战略物资。更为重要的是...\"
林墨白抬起头,目光中闪烁着超越时代的光芒:\"台湾乃我大明通向太平洋的唯一跳板!未来百年,谁掌控了台湾,谁就掌控了整个西太平洋!若落入西夷之手,我大明将被困于近海,永无走向大洋之日!陛下,台湾非取不可,非守不可,非大力发展不可!\"
这番话让朝堂上再次哗然。许多大臣虽然不明白\"太平洋\"、\"跳板\"等陌生词汇的具体含义,但能从林墨白的语气中感受到那种紧迫性和重要性。
保守派官员仍试图反驳。礼部侍郎吴甡出列道:\"陛下,林行长所言虽动听,然跨海征战,胜负难料。若战事不利,损兵折将,岂不贻笑大方?不如先遣使交涉...\"
\"交涉?\"兵部尚书王在晋此刻终于找到机会戴罪立功,厉声反驳,\"吴侍郎可知西夷如何对待使者?当年吕宋屠华,我使者亦被残忍杀害!与虎谋皮,自取灭亡!\"
工部侍郎薄珏支持道:\"陛下!臣主管军工,可立军令状!三月内可造新式战舰十艘,神威炮百门!绝不耽误征台大业!\"
朝堂之上,争论越来越激烈。主战派与保守派各执一词,引经据典,互不相让。奉天殿内人声鼎沸,如同市集。
\"够了!\"御座之上,天启皇帝朱啸猛地一声断喝,如同惊雷炸响,瞬间压倒了所有争论。
他缓缓站起身,熔金般的瞳孔扫过全场,每一个被他目光扫过的大臣都不自觉地低下了头。
\"台湾,是不是大明疆土?\"皇帝的声音不高,却带着无可置疑的威严。
\"是…\"众臣躬身应答。
\"西夷,是不是窃据了朕的疆土?\"皇帝再问。
\"是…\"
\"他们,是不是在那里修了城,架了炮,屯了兵?\"皇帝三问,声音渐厉。
\"是…\"
\"那还有什么可争论的?!\"朱啸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龙吟震殿,\"难道要等红毛夷的炮口对准南京,对准北京,尔等才知痛吗?!难道要等后世史书嘲笑朕,嘲笑满朝诸公,连祖宗传下的基业被蛮夷窃取都无动于衷吗?!\"
他猛地一拍御案:\"朕意已决!台湾,必须收复!而且要快!要彻底!要将西夷彻底驱逐出境,永绝后患!\"
他目光转向王承恩:\"拟旨!\"
\"第一,谕令威远伯、东海巡阅使郑成功!朕予他全权,总揽收复台湾一切军政事务!福建、浙江、南直隶水师及沿海卫所兵马,悉听调遣!所需粮饷军械,由户部即刻拨付银元一千万枚,工部优先供应军械物资,不得有误!限期一年之内,给朕拿下台湾全岛!朕不要理由,只要结果!\"
\"第二,谕令吏部!即刻着手,选拔干练官员,筹建'台湾承宣布政使司'!按内地府州县制,预设台北、台南、台中三府,下设各县!官吏、差役名额尽快拟定上报!收复之日,便是大明官员上任之时!朕要的不是一块飞地,而是实实在在的王化之土!户部另拨一千万银元,专款用于建府设县!\"
\"第三,谕令户部、工部、南京工部!筹备移民实边事宜,规划屯田、开矿、筑路、建港之策!朕要将台湾,变成我大明永不沉没的战舰,东南最坚实的屏障!再拨一千万银元,用于移民实边、开发建设!\"
一连三道旨意,不仅明确了军事行动,更配套了政治建设和经济开发的专项资金,总拨款高达三千万银元!这手笔之大,让刚才还在为一千万银元争论的朝臣们既震惊又振奋。
\"臣等遵旨!陛下圣明!\"满朝文武,无论先前持何意见,此刻皆心悦诚服,躬身领命。皇帝的决定,果断而英明,彻底点燃了朝野上下维护主权、开疆拓土的雄心。
朱啸深吸一口气,目光仿佛穿透了宫殿的穹顶,望向遥远的东南方。
\"成功…不要让朕失望…把这盘棋,给朕下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