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局如同夏日午后的天空,方才还是晴空万里,转眼间已是阴云密布,隐隐有雷声从遥远的天际传来。
各种令人不安的消息,通过各种或明或暗的渠道,如同带着倒刺的藤蔓,悄然蔓延到百家镇这个相对平静的角落。
大字报、辩论会、戴着红袖标的青年学生……这些陌生的、充满火药味的名词和景象,开始频繁地出现在广播报纸上,也成了公社干部们私下里议论和担忧的焦点。
一股更大的、难以抗拒的政治浪潮,正在酝酿、积聚着力量,其势汹汹,仿佛要涤荡一切。
公社领导班子会议上,气氛前所未有的凝重。
王建国书记忧心忡忡地念着一份上级下发的文件,内容充满了“斗争”、“批判”、“清算”等字眼。
“同志们,形势……很严峻啊。”王建国放下文件,揉了揉眉心,“上面要求,各级都要紧跟形势,深入揭批,把运动搞起来。我们公社……也不能落后。”
刘福贵脸上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兴奋,他清了清嗓子:“王书记说得对!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我们必须立刻行动起来,组织学习,写大字报,把隐藏在人民群众中的坏分子揪出来!我看,可以先从社办厂子里那些有历史问题的技术员开始……”
他的话,让在场几位了解联合总厂情况的干部脸色微变。那些技术员,可是总厂的技术骨干!
诛皎一直沉默地听着,手指无意识地在桌面轻轻敲击。
该来的,终究还是来了。
他知道这场风暴的破坏力,知道有多少工厂停产,有多少科研中断,有多少人才被摧折。他绝不允许自己耗费心血打造的联合总厂,自己守护的这片土地,被卷入这疯狂的漩涡。
硬顶,是螳臂当车。
必须用智慧,用策略,巧妙地规避,将主要精力牢牢地锁定在生产和发展的正轨上。
就在刘福贵慷慨陈词,准备进一步阐述他的“运动计划”时,诛皎缓缓抬起了手。
“王书记,刘社长,各位同志。”诛皎的声音不高,却瞬间吸引了所有人的注意,“对于上级的指示精神,我们必须要坚决拥护,认真学习,深刻领会。”
他先定了调子,表明态度。
但紧接着,他话锋一转。
“但是,我们学习领会精神,最终目的是为了什么?是为了促进生产,是为了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我记得最高指示里也明确说过,‘抓革命,促生产’!革命要抓,生产更不能放松!”
他目光扫过众人,语气沉稳而有力。
“我们百家镇公社,是省里树起来的‘生产自救’典型!我们联合总厂的产品,现在供应着京津市场,代表着我们地区的形象!如果因为我们搞运动,影响了生产,导致订单无法完成,产品质量下降,这个责任,谁来承担?这个后果,我们公社承受得起吗?”
他抛出的问题,如同重锤,敲在每个人心上。
是啊,停产?完不成订单?那不仅仅是经济损失,更是政治影响!
诛皎趁热打铁,拿出了他早已思考成熟的方案。
“我的意见是,我们必须坚持‘以生产为中心,在运动中促生产’的原则!不能本末倒置!”
“第一,成立公社‘抓革命促生产’领导小组,我建议由王书记任组长,我和刘社长任副组长。运动的具体工作和学习安排,由刘社长主要负责。但所有活动的开展,必须以不影响正常生产秩序为前提!任何冲击生产车间、抽调生产骨干的行为,必须经过领导小组集体批准!”
他先把运动的领导权纳入集体掌控,并设置了“不影响生产”的红线。
“第二,将运动与生产实际相结合!我们不搞空对空的批判,我们要搞‘技术革新大比武’、‘生产质量大评比’!把对工作的热情,引导到攻克技术难关、提升产品质量上来!这本身就是对革命最大的贡献!”
他巧妙地将“运动”的形式,引导到有利于生产的方向。
“第三,加强正面宣传!大力宣传我们公社在党的领导下,通过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取得的巨大成就!宣传我们工人农民抓革命促生产的先进事迹!用实实在在的成绩,来体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他用“成绩”作为最好的保护色。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诛皎的目光变得异常锐利,“我们必须确保粮食安全、工厂安全、技术资料安全!这是我们的命根子!民兵要加强巡逻,重要场所严格出入管理。任何试图破坏生产、盗窃技术的行为,都要坚决打击!”
他最后祭出了“安全”这面大旗,将可能出现的过激行为,定义为“破坏生产”。
一番话,条理清晰,有理有据,既符合上级要求,又牢牢守住了生产的底线。
王建国原本紧皱的眉头舒展开来,连连点头:“好!诛皎同志考虑得周全!就按这个思路来!革命要抓,生产更要抓住!这是我们公社安身立命的根本!”
刘福贵张了张嘴,想反驳,却发现诛皎已经把所有的路都堵死了,而且说得冠冕堂皇,无可指摘。他只能悻悻地闭上了嘴。
方案迅速得到通过并实施。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当外面许多地方已经陷入混乱和停滞时,百家镇公社却呈现出一种奇特的“风景”。
这里也有学习,但学习的内容更多是结合生产实际的技术规范和安全条例。
这里也有“大批判”,但批判的对象是生产中的浪费现象、马虎作风和质量问题。
这里也有“大字报”,但贴满墙的是技术攻关的倡议书、生产进度的光荣榜、质量标兵的表扬信。
联合总厂的机器依旧日夜轰鸣,农田里依旧是人勤春早的忙碌景象。
诛皎如同一个技艺高超的舵手,在惊涛骇浪即将袭来之际,提前调整航向,巧妙地利用政策和口号,将公社这艘大船,稳稳地固定在“生产建设”的主航道上。
他成功地,为百家镇规避开了那足以吞噬一切的巨大漩涡,守护住了这片土地上最珍贵的安宁与希望。
浪潮虽猛,却未能撼动这片坚实的土地分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