轩峰把“自然觉醒武脉”的结论说出来后,病房里安静了几秒。病人家属皱着眉,半信半疑地问:“武脉?这东西真能让人疼成这样?那能治好吗?”病人也睁开眼睛,眼神里满是期待——他已经被疼痛折磨了一周,只要有办法缓解,不管是什么都愿意试试。
轩峰点点头,拿出手机,翻出之前扫描的《十二武脉录》里“武脉疏导”的部分,递给家属看:“这是专门讲怎么疏导散乱武脉的方法,我可以试着用里面的办法,帮他把体内乱窜的能量理顺,再教他简单的控制技巧,应该能缓解症状。”
家属凑过去看了看,虽然大多是古文,但结合轩峰的解释,也大概明白了意思,最后咬咬牙说:“行,我们信你,你就试试吧!”
当天下午,轩峰就开始给病人疏导武脉。他让病人躺在床上,放松身体,然后坐在床边,伸出双手,轻轻按在病人的胸口和小腹上——这两个位置对应着经络的关键节点,从这里引导能量最容易。他深吸一口气,调动体内温和的内力,小心翼翼地透过手掌,注入病人的经络里。
一开始,病人还有点紧张,身体微微发僵。轩峰一边缓慢输送内力,一边轻声说:“别紧张,跟着我的节奏呼吸,吸气时感受能量往上走,呼气时感受能量往下沉。”病人慢慢放松下来,跟着轩峰的提示调整呼吸。
内力进入病人经络后,轩峰能清晰感觉到那些散乱的能量像受惊的小虫子,到处乱躲。他没有硬冲,而是用自己的内力像“引水渠”一样,慢慢把那些散乱的能量聚拢起来,再顺着经络的走向,一点点往丹田的方向引导。过程中,病人偶尔会说“有点酸”“有点胀”,但从来没说过疼——这说明引导的方向是对的。
疏导完第一次,病人坐起来活动了一下手脚,惊喜地说:“好像真的不那么麻了,身上也轻了点!”家属在旁边看着,脸上的愁容也少了些。轩峰叮嘱他:“今天先到这儿,我教你一个简单的吐纳方法,你每天练两次,每次十分钟,能帮你稳定体内的能量。”他一边说,一边示范:“双脚分开与肩同宽,双手自然下垂,吸气四秒,憋气两秒,呼气六秒,呼吸时尽量让腹部起伏,别用胸部发力。”
接下来的一周,轩峰每天都会抽时间来医院,给病人做一次武脉疏导,再根据病人的情况,调整疏导的重点。比如第二天发现病人手臂的能量还是有点乱,就重点引导手臂的经络;第四天发现病人丹田处的能量聚不起来,就多花时间用内力帮他稳固丹田。
病人也很配合,每天都按时练吐纳,还会把自己的感受记下来,比如“今天练吐纳时,能感觉到能量在肚子里转圈”“早上起床时,手脚不麻了”。到了第六天,病人已经能自己下床走动,不用家属扶着,吃饭、喝水也都正常,之前那种突然的疼痛再也没出现过。
第七天,轩峰给病人做最后一次疏导时,发现病人体内的能量已经能顺着经络缓慢流动,虽然还很微弱,但再也不乱窜了。他收回手,对病人说:“差不多了,你体内的武脉能量已经稳定了,以后坚持练吐纳,再慢慢摸索控制的方法,就能和正常人一样生活了。”
病人和家属连声道谢,非要给轩峰送锦旗,被轩峰婉拒了:“不用这么客气,能帮到你们就好。”
就在轩峰准备离开医院时,被医院的院长拦住了。院长是林薇的导师,之前听林薇说过轩峰的特殊能力,这次又听说他治好了“疑难病人”,特意找过来:“轩先生,我听林医生说了你帮病人疏导武脉的事,我们医院偶尔会遇到一些查不出病因的怪病,说不定也和能量、武脉有关。我想请你当我们医院的‘特殊健康顾问’,不用每天来,只要遇到类似的病人,麻烦你过来帮忙看看,待遇方面我们肯定不会亏待你,你看怎么样?”
轩峰愣了一下,有点犹豫——他平时在公司也挺忙的,怕没时间兼顾。就在这时,腕间的浅绿珠子轻轻发热,一道温和的声音在脑海里响起:“能帮人是好事,而且这些病人的情况,说不定还能帮你更了解武脉的不同形态,对你自己也有好处。能帮人,何乐不为?”
轩峰想了想,觉得侠魂说得有道理。他之前就想用武脉和自己的专业能力帮更多人,现在有这么好的机会,没理由拒绝。他看着院长,笑着说:“没问题,只要有需要,我随时可以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