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星”计划引发的全球科学热潮尚未退去,“南天门”基地最深处的生物实验室却已进入另一种近乎疯狂的节奏。
来自月背远古遗迹的样本和数据,如同最顶级的燃料,被源源不断地投入【伏羲】主脑这座科研熔炉之中。
林风几乎住在了实验室,眼睛里布满血丝,胡子拉碴,但精神却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他时而对着屏幕上瀑布般刷新的数据喃喃自语,时而冲到实验台前亲自调整着某种活性催化剂的配比。
苏小婉刚出月子,就不顾劝阻抱着孩子(林天明)泡在了实验室隔壁的休息间,一边奶孩子一边通过副脑远程协助处理数据流,关键时刻还能给出关键算法建议。
“不对!这个能量回路的结构不是简单的叠加,是嵌套谐振!【伏羲】!重新模拟第七套方案,把生物超导脉冲的频段再细化万分之一个单位!”林风对着麦克风低吼,手指在虚拟键盘上快得带起残影。
屏幕上的三维模型瞬间变化,一条原本晦涩的能量通道骤然亮起,变得流畅而稳定。
“成了!”旁边一个年轻研究员激动地喊出声。 “闭嘴!检查所有冗余结构!一点瑕疵都不能有!”林风头也不抬,语气严厉。整个实验室气氛紧绷却又高效得可怕。
远古文明的“他山之石”,正以惊人的速度被消化、吸收、转化。
数天后,第一批成果如同井喷般爆发!
“报告!基于远古能量传输结构逆向工程,新一代‘龙吟’生物能量核心设计完成!体积缩小15%,能量输出效率提升40%,稳定性超预期!”一名组长声音颤抖地汇报,脸上是难以置信的狂喜。
“活性金属自愈催化剂破解成功!新型生物装甲‘不灭鳞片’进入试生产阶段!实验室环境下,受损修复速度提升三倍!”另一个团队传来捷报。
最大的突破,来自那残缺的远古基因代码。林风看着【伏羲】最终生成的优化序列,深吸一口气,亲自将指令输入合成设备。
数小时后,一支闪烁着淡金色光泽的新型药剂被提取出来。“第二代‘曙光’基因组强化剂,理论计算副作用降低90%,效力提升50%。”林风的声音带着一丝疲惫的沙哑,却有着不容置疑的力量,“申请进行第一期人体安全性测试。”
雷战的身影出现在实验室门口,他看着这些堪称飞跃的成果报告,哪怕早已身经百战,此刻也忍不住心潮澎湃。
“立刻组织测试!优先装备‘应龙’机甲小队和‘超级士兵’预备队!”雷战大手一挥,随即看向林风,语气凝重,“老林,这些东西……如果应用到我们的主力机甲和舰队上,能达到什么水平?”
林风走到中央控制台,调出当前主力“应龙”机甲和“女娲级”星舰的全息模型,然后将一系列新数据输入。模型瞬间发生剧变!能量核心更小更亮,装甲结构变得更加复杂且流动着微光,武器系统能量读数飙升!
“综合评估,”林风目光灼灼,“如果全部换装完毕,一支满编的‘应龙’机甲中队(12台),将全面搭载【第二代高维神经接口】 和【活性自修复装甲】 ,正面战力足以媲美甚至超越之前一个整编机甲旅(120台)!‘女娲级’星舰将换装【生物超导能量分配系统】 ,火力和防护提升两个等级以上!”
他顿了顿,调出一份绝密档案,上面是关于“先驱者”主力舰队的性能预估(基于柯伊伯带战役数据)。
“如果以我们之前柯伊伯带战役的舰队实力为基准‘1’,”林风指着屏幕,“完成这轮升级后,我方主力舰队综合战力评估将达到‘7’至‘8’!而根据最新情报模型推算,‘先驱者’正在逼近的主力舰队,战力预估在‘10’到‘12’之间。”
从绝对的劣势(1 vs 10+),拉近到了可以正面抗衡,甚至依靠战术和主场优势周旋的地步!实验室里响起一片倒吸冷气的声音,随即是压抑不住的兴奋低呼!
雷战拳头紧握,眼中精光爆射:“好!太好了!我们……我们终于真正有了和他们掰手腕的底气!”
但林风下一句话又让气氛冷静下来:“但这还不够。‘先驱者’只是爪牙。根据月背遗迹最后的信息警告,它们背后的‘收割者’,恐怕……远超这个量级。”他指了指屏幕上那份标注着“洪荒级”绝密的、关于阴影般存在吞噬星舰的模糊影像:“我们的路,才刚刚开始。”
---
就在“南天门”为技术飞跃而振奋时,境外势力也并未闲着。“暗刃”小队利用“寻星”计划的掩护,成功将数名伪装成材料学、天体物理学专家的顶级特工,混入了获准参与非核心项目研究的国际团队,进入了“广寒宫”基地的外围研究区域。
他们无法接触核心,但却能通过观察基地的能源消耗、物资运输频率、甚至垃圾处理等细节,管中窥豹。
一份份加密情报被发送出去:“……基地能量波动峰值近期持续异常升高,新型能量核心测试可能性极大。”
“……观测到新型工程机甲活动,其运载的金属材料特性与已知任何合金不符,疑似新型生物金属进入实用阶段。”
“……部分科研人员精神状态极度亢奋,疑似服用某种新型兴奋剂或认知增强药物(可能与二代强化剂有关)。”
这些碎片化情报汇聚到德尔塔手中,让他心惊肉跳。“太快了!他们的技术迭代速度太快了!”他对着幕僚低吼,
“必须知道他们到底走到了哪一步!命令‘暗刃’,启动‘鼹鼠’方案,不惜暴露,尝试接触核心数据库,或者……绑架一名关键研究员!我要知道那些药剂的秘密!”疯狂的指令下达。阴影再次蠕动,伸向了那片沸腾的科研热土。
---
基地家属区,夜晚。林风终于被苏小婉从实验室强行拖回家休息。他瘫在沙发上,几乎下一秒就要睡着。婴儿床上,小家伙林天明却精神十足,咿咿呀呀地挥舞着手脚,额角那淡金色的胎记在柔和的夜灯下,似乎比白天更明显了一点。
苏小婉抱着儿子,轻轻哼着歌,突然“咦”了一声。“风子,你看,”她抱着孩子凑到沙发前,“明明这胎记……是不是好像在发光啊?很弱很弱的那种。”
林风勉强睁开沉重的眼皮,看了一眼。那淡金色的印记在皮肤下,似乎真的有种极其微弱的、如同呼吸般的莹润感,不仔细看根本发现不了。
他心里微微一动,想起龙芯激活时的景象,又想起那远古遗骸的某些特征。他伸出手指,极其轻柔地触碰了一下那胎记。指尖传来一丝极其微弱的、奇特的温热感,并非婴儿正常的体温。
小家伙似乎感觉有点痒,咯咯笑了起来,乌溜溜的眼睛看着林风,小手一把抓住了他的手指。就在接触的刹那,林风手腕上处于待机状态的便携式副脑屏幕,极其短暂地闪烁了一下乱码,瞬间又恢复正常。
林风瞳孔微缩,心中掀起惊涛骇浪,但脸上却不动声色。“可能只是皮肤比较薄,血管映的。”他轻描淡写地说,收回手指,心里却已下定决心,要尽快用最先进的设备给儿子做个全面检查。
“哦,可能吧。”苏小婉也没太在意,继续哄着孩子。林风看着儿子天真无邪的笑脸,又想起月背的警告和即将到来的强敌,眼神变得无比深邃。
技术飞跃带来了希望,他在破解月背飞船技术的时候,其实已经瞎子摸象一般实现了暗物质能量转换器的制作和曲率驱动部分能力,如果将这些技术应用到殖民船上,能够快速(3-5年)送到最近的宜居星球。
“火种计划”的诞生,源于【伏羲】和【蚩尤】两大主脑对海量天文数据库的联合推演。它们筛选出数十万颗恒星系,最终锁定了三个最具潜力的目标:
1. 希望星(hope-IIIb): 一颗位于宜居带内的岩质行星,拥有稀薄大气和固态水冰,环境最接近火星,改造难度相对最低。
2. 潘多拉(pandora-KxII): 一颗环绕气态巨星的卫星,拥有浓厚的甲烷-氮气大气和复杂的有机分子海洋,环境极端但可能孕育着独特的生命形式,科研价值极高。
3. 幽渊星(Abyssus-7c): 一颗位于红矮星宜居带、已被潮汐锁定的行星,永昼面炽热,永夜面冰封,但在明暗交界线附近可能存在适宜环境,且探测器发现其地下有巨大空洞和微弱的热信号,疑有初级智慧文明活动痕迹。